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基础构建的关键时期,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加严格,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很显然不能够符合当前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教师需要学会吸收与借鉴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学生的课堂现状,适当的做出变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更加有效的使数学课堂为学生能力提高作出贡献,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去深层次的学习。
探究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141-01
探究教学法是在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效率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改进数学教学内容形式,将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在良好的兴趣基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课堂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解决,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最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逐层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得到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构建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打好教学基础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个理性很强的学科,相较于语文,美术这一类的学科,非常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时也这样认为,所以就不甚在乎学生的兴趣感受,在课堂中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最终教学效果不好,又对学生进行一遍有一遍的复习教学。因此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当中的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之中,并将教学当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感兴趣的 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构建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准备四个硬纸条,在教学过程之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第一组做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讓第二组做一个正方形,再让其他组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每个小组制作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图形列举一些生活过程当中我们见到的一些事物。而后,为学生举行课堂的小比赛,每个小组抢答教师说出图形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学生调动起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好的构建趣味课堂。
2.通过问题研究,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发展学生能力
在探究教学过程之中,在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形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某一节的知识,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后让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找出自己仍然不能够明白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分析每个人探究结果的正误,通过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在自我能力的指导下对知识有自我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学生对于知识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思维,并结合合作探究,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加与减》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教育加与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手算计算一些基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开展问题式教学,为每一个小组列出一些问题,首先是最基本的算法,而后是将加减法乘除的综合算法,最后是应用问题。在这三类问题中,难度逐渐加大,学生也更容易出问题。因此在学生进行计算以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互相之间的核对与讨论,对于有歧义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磨合学生之间的问题,并有效的锻炼学生计算能力。
3.逐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一段时间的问题引导教学之后,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问题的感知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去自主的学习知识,让学生面对新的未知的知识,在长时间问题指导之下形成的能力去感知这个知识,发现其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后去探究这个问题,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长时间的能力培养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抓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放手教育,让学生面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思路,使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指导之下,解决问题。通过逐渐的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教学效果。
4.总结
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最有帮助,同样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探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探究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做好基础构造。
参考文献
[1]佚名. 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86.
[2]寇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27).
探究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141-01
探究教学法是在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效率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改进数学教学内容形式,将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在良好的兴趣基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课堂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解决,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最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逐层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得到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1.构建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打好教学基础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个理性很强的学科,相较于语文,美术这一类的学科,非常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时也这样认为,所以就不甚在乎学生的兴趣感受,在课堂中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最终教学效果不好,又对学生进行一遍有一遍的复习教学。因此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当中的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之中,并将教学当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感兴趣的 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构建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准备四个硬纸条,在教学过程之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第一组做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讓第二组做一个正方形,再让其他组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每个小组制作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图形列举一些生活过程当中我们见到的一些事物。而后,为学生举行课堂的小比赛,每个小组抢答教师说出图形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学生调动起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好的构建趣味课堂。
2.通过问题研究,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发展学生能力
在探究教学过程之中,在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形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某一节的知识,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后让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能够利用的各种资源,找出自己仍然不能够明白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分析每个人探究结果的正误,通过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在自我能力的指导下对知识有自我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学生对于知识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思维,并结合合作探究,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加与减》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教育加与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手算计算一些基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开展问题式教学,为每一个小组列出一些问题,首先是最基本的算法,而后是将加减法乘除的综合算法,最后是应用问题。在这三类问题中,难度逐渐加大,学生也更容易出问题。因此在学生进行计算以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互相之间的核对与讨论,对于有歧义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磨合学生之间的问题,并有效的锻炼学生计算能力。
3.逐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一段时间的问题引导教学之后,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问题的感知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去自主的学习知识,让学生面对新的未知的知识,在长时间问题指导之下形成的能力去感知这个知识,发现其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后去探究这个问题,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长时间的能力培养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抓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放手教育,让学生面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思路,使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指导之下,解决问题。通过逐渐的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教学效果。
4.总结
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最有帮助,同样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探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探究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培育学生,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做好基础构造。
参考文献
[1]佚名. 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86.
[2]寇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