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芳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最美的人间四月天,站在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八龙山寨上远眺,那岭山、巴岗山、又里山、乐腊山层层叠叠,山势高大雄伟,把百乐小盆地围得严严实实,一年四季潺流不断的小河弯弯曲曲穿越而过,岸边花儿竞相开放,田间欢响的铁牛把春耕喜悦撒向四方,盆地边的一个个村寨、一排排洋房给盆地镶上金边,偶尔鸡鸣狗叫传来,一片富足祥和景象。
  山寨下就是素有凤山“小井冈山”之称的八龙屯,八龙是百乐村一个自然屯,村里有八股泉水喷流不息,相传泉水由八条龙所造,因此名为“八龙”。八龙屯前,天峨至巴马的高速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道路越来越宽阔,由三级路到二级路再到高速路,变化之快,好像转眼一瞬间。土生土长的八龙屯人、凤山革命先行者廖源芳,地下若有知,该含笑九泉了。民富国强,正是他们这些革命者所苦苦追求的,他们的理想已经实现,千千万万国民正享受他们的革命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梦想成真。
  我也算个百乐人,长大、读书、工作都与百乐相关,自小就听到廖源芳的很多故事,也与他后代子孙中的一些人是朋友。
  面对高山仰止的革命者,我能理解一个革命者的情怀,能把他写出一二吗?一句话,不能!只能再次老老实实到八龙屯,到他墓前,到他战斗过的地方,到他办学的地方,再次查阅资料,再度听听他的故事,用心感受,或许能写出点皮毛。
  据了解,2020年河池市共有五个行政村获得第一批“红军村”称号,其中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和中亭乡中亭村获此殊荣。
  多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抓好“红军村”建设管理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传承红色基因,让老区精神代代相传,把“红军村”打造成为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基地、展示凤山县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投资一千一百多万元的八龙屯革命遗址建设、修复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有八龙烈士公园翻修及八龙国民学堂旧址、苏维埃旧址、八龙山寨、红军桥等建设。洋房古树,鸟语花香,泉水叮咚,古道幽径,八龙屯庄严肃穆与朝气蓬勃并存。
  二
  八龙国民学堂旧址位于凤山至长洲水泥路边 ,八龙屯一个叫江闹(壮话,热闹的意思)的平台上。占地一亩多,几棵差不多两百岁却依然绿意盎然的老香樟树立于校门两旁。树下摆放着当时学员用来锻炼的石锁、举重石器及石磨等。校门边刻在石碑上的校训、校歌,现在读起来依然让人激情澎湃。校训: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地处中华落后边陲、蛮荒之地,却有如此鸿鹄之志,实在了不起,该校训见证了当时热血沸腾的革命者理想情怀。
  校歌歌词:莘莘学子 ,精诚团结,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是革命先锋,再接再厉,继续革命成功。同学同道,始终先死,勿忘今日本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现在把校歌吟唱,革命者忧国忧民志向依然让人泪流满面。
  “很难理解我爷爷,放着殷实的家业不守,放着县长不当,为革命付出一切,只能说是理想信念让他义无反顾去革命。”廖源芳的孙子,凤山县水电公司原副经理、已退休的廖庆鹏先生说。廖庆鹏先生退休后致力研究八龙革命、爷爷廖源芳和父亲廖熙英的革命故事,他现在是八龙革命史的主要解说员。
  廖源芳父亲廖训减一生勤俭持家,为人开明,头脑灵光,小有家业,但吃过很多没有文化的亏。因此,对自己孩子要求颇为严格,送他们外出求学,学文化、学本领。
  廖源芳作为家中长子,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作为家族最聪明的孩子,廖源芳不负众望,先后在县里私塾、南宁等学校学习了一身本领,也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做小生意,接触了不少外地风土人情,逐步倾向革命。1914年,他回到家乡,开始组织农民武装。1916年与韦拔群到贵州讲武学堂学习,1918年学习毕业,拒绝贵州省宜北县知事(县长)职务,毅然决然回到家乡闹革命。革命者理想比天高比海深,放在当下都没有多少人理解,在少有人识文断字的时代,自然让人惊愕不已,家人辱骂也免不了。
  但廖源芳还是带着一身本领回来了,凤山黑压压的天空需要他来拨亮,八龙屯宗亲需要他、凤山贫苦农民需要他,引领他们走向一个美好未来。
  1923年2月,廖源芳创建了八龙劳动学堂,培训妇女骨干,开展革命宣传,让很多妇女认识到什么叫“男女平等”,要推翻男女不杂坐等封建陋习。1925年12月,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劳动学堂改名为国民学堂。聘请韦秀明、王子雄、廖庆华、廖训凯等担任教师,廖源芳兼任校长。培训全县区、乡农运骨干和积极分子二百八十多人。教授《“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帝国主义侵略史》《农民协会章程》《社会发展史》《俄国革命史》《苏俄概况》《经济学常识》《妇女问题》和外地农民运动经验等,大部分教材是韦拔群从广州农讲所带回来的翻印资料,通俗易懂,针对性强。也有军事操练,学唱《国民革命歌》《国际歌》,外出发动群众等。
  学员当中有廖源芳亲弟廖源立、廖源洪、廖源琛,堂兄弟廖源富等八龙屯人。学校房子是廖源芳發动家人、宗族建起来的,教学使用教具、教师伙食与工资都由廖源芳想办法解决,学员免费学习。家庭好点的学员带来点米,贫困学员则不用带,全家男女老少为学员舂米煮饭,一时间八龙屯热闹非凡。
  小小学堂凝聚着希望、孕育着黎明,每个学员就是一把火、一把刺刀,点向全县、刺向黑夜。在他们的发动下,农民协会在全县各地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农民赤卫军也纷纷成立,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高潮。
  三
  当年,都说:东兰拔哥,凤山源芳,两人是亲密战友,是老庚,是东兰、凤山革命双雄。了解他们得先看看他们的简历。
  韦拔群(1894—1932),壮族,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东兰人。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香刷洞,时年三十八岁。   廖源芳(1880—1931),字萱城(后改先行),壮族,广西凤山县人,凤山革命先行者,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副官长、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1931年6月因叛徒告密,在凤山县隆维峒遭敌人伏击牺牲,时年五十一岁。
  廖源芳年长韦拔群十四岁。壮族打老庚的一般都是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人。与一个年长十四岁的人打老庚,当时韦拔群怎么想,年龄让韦拔群可以称叔的廖源芳怎么想?不得而知。
  1915年2月,韦拔群慕廖源芳名望,过巴马西山来凤山会晤廖源芳。得知消息,廖源芳也激动不已,早早到凤山县城迎接韦拔群。
  在郎里村廖月林的引路下,韦拔群如约而至。
  返回八龙屯,路经鸳鸯湖时。韦拔群面对相隔三十多米一清一浊(水一样清,因水草的色泽产生视觉差异)喷涌而出的两股泉水,最终汇合成河,奔腾不息地流向远方,便对身边的廖源芳说,我们不是很像这两股泉水吗,为了革命,走到一起,革命不成功誓不休。廖源芳也若有所思。
  为了迎接韦拔群,前一天,廖源芳的叔叔廖训安领着众人上山,发挥火药枪的威力,猎取了两头野猪。
  当晚,两人在八龙屯促膝长谈、彻夜未眠。翌日,在父老乡亲的见证下,在高大的香樟树下,两双大手紧紧握到一起,俩人互拜为兄弟结为至交,携手一起融入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能者为大。廖源芳放开年龄上的那点尊严,心甘情愿跟随着韦拔群,支持着韦拔群,从一同参加讨袁护国战争,进贵州讲武堂学习军事,参加“改造东兰同志会”,率队与韦拔群领导的队伍清算了土豪地主韦龙甫,三次攻打东兰县城,赶走了县知事蒙元良和大土豪韦龙甫,到支持韦拔群在东兰武篆巴学村的北帝岩(后改称列宁岩)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再到一起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韦拔群任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长、廖源芳任纵队副官处处长等,两人都形影不离,一起学习、工作、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办列宁岩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廖源芳抛开山头主义思想,不顾凤山革命也需要很多资金来维持运转,回家卖牛卖田,倾其所有,筹措一百块光洋投入讲习所建设。也许有人说一百块光洋值几个钱呢,放到现在,换作人民币也没有多少钱。当时,最值钱的一头母牛就值三块光洋,在那个时局混乱、匪患横行、苛捐杂税繁重的社会,农民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家里养有一两头牛,但很多家庭连一头牛都没有,劳动都靠双手,一百块光洋就是三四十头牛的价值,在当时价值之大、作用之大可想而知。
  后来,两人都为革命牺牲了,都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我太祖廖源芳兄弟四人,还有他堂兄弟四人都为革命牺牲了。”现为凤山县邓廖(邓廖一家)氏宗亲会长廖克群说,末了他补了一句:“我最恨叛徒、汉奸。”
  是啊,伟人毛泽东为了新中国成立,包括爱人杨开慧在内的十多位亲人牺牲了;韦拔群也有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十多位亲人为革命而光荣献身,放眼全国,革命者谁不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打鬼子,付出巨大奉献、巨大牺牲?!
  四
  苏维埃旧址位于八龙屯坡斜(壮话,土地神住的地方)的地方,是一个平台土坡,四周高大的自力木树、枫树等古树围绕,视野开阔,四处景色尽收眼底。前两年,政府在旧址上建了一幢两层纪念馆和一个名叫“聚贤亭”的凉亭,占地三亩多。纪念馆前,从左至右立有龙显达、廖训安、廖源富、廖源芳、廖熙英、廖源秋、廖训德等革命志士的半身塑像。当年,这里是凤山县苏维埃办公地点和联络处,在这里,廖源芳与他的战友们指挥了一次又一次战斗,以八龙屯为根据地,四处出击敌人。
  据记载,1919年,廖源芳率领长里区八龙乡青壮年五十多人参加凤山县巴旁村拉威屯瑶民首领邓卜才(又名邓仁善)组织的“瑶党起义”,廖源芳亲任瑶党军师,出谋献策,攻破了凤山县城。1921年秋,廖源芳到东兰参加韦拔群发起的革命同盟,加入“改造东兰同盟会”。会后,在长里区八达乡举行凤山首次革命同盟会,提出“支持改造东兰同盟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张。1922年10月28日,廖源芳秘密组织凤山的陈天经等十多名进步青年,到东兰武篆银海州参加韦拔群组织的“九九同盟”大会。会上,与会者杀鸡饮血,宣示同盟,提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决定建立“农民自卫军”,以保护民众,打击民团、劣绅等反动势力。1923年春,廖源芳以八龙为据点,在凤山各地发动农民群众购买枪支弹药,建立有五百多人的农民自卫军,亲任总指挥。同年10月20日,廖源芳率领该队伍到东兰参加第三次攻打东兰县城的战斗。
  1925年,韦拔群派农讲所学员廖源芳和东兰县黄大权等人回凤山,发动农民革命,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1926年12月,凤山县在央峒乡建立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廖源芳任主任。1927年2月,凤山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廖源芳任凤山县农民协会主席。据民国《凤山县志》记载,1925年全县人口为62364人,全县多数人都参加农民协会。农民协会组织能力之强、动员能力之强,可谓少有,凤山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在县农民协会领导下全县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一时间,贫苦大众喜气洋洋,地主恶霸则如丧考妣。廖源芳还以八龙乡为共耕社试点,为土地革命的实践进行探索。
  当时,八龙屯青、少、壮年踊跃参加革命,最小的仅有十五岁。以卖田卖地、卖耕牛和油茶林地等换取银票,再购买七十多支枪三千多发子弹,有七十多人加入县农民自卫军,成为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三团骨干。
  1927年8月15日,廖源芳率领农军第三团与桂系军阀黄明远部战于久加,击毙敌军连副一名、士兵数人,农军伤亡五人,迫使黄明远部退回凤山县城,不敢侵犯苏区,保护了苏区人民。为了对付敌人的搜捕,廖源芳带领部分暗杀队,在凤山天峨等地,镇压土豪劣绅,袭击小股敌人。1928年11月,在牙苏民、黄大权率领的东兰农军配合下,廖源芳率凤山农军兵分三路围攻盘踞泗务岩、拉托岩、隆恩岩的龙显才民团武装,农军英勇奋战,攻破匪岩洞,击毙龙达宏、龙显和、龙达元等民团首领数人。1929年12月11日,廖源芳率领凤山农民赤卫军六百二十四人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其中八龙青年四十七人,凤山五百多名优秀青年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廖源芳任第三纵队副官。1930年1月,中共参里党支部及参里区八龙乡苏维埃政府在八龙屯成立。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師长韦拔群、副师长黄松坚回凤山与廖源芳组建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廖源芳任团长,八龙赤卫军成为该团骨干。此间,廖源芳率部转战滇、黔、桂边,坚持斗争,指挥军民反击黔桂军阀及地方反动民团“围剿”东凤革命根据地上百次大小战斗,先后两次攻破凤山县城。1930年8月,经韦拔群、陈洪涛介绍,廖源芳在那地(今南丹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那年,八龙有廖源富、廖源川、廖凤姑、韦水梅(廖源芳儿媳)四人同一天被岜暮(天峨县)党小组批准也光荣入党,韦拔群胞弟韦菁亲自出面主持入党仪式,在那个黑暗时代,一个屯有四人同一天入党,绝对少有。   五
  八龙屯后山是一道一千多米长的山梁,山梁南端有一个凸起来的山峰,这就是有名的八龙山寨,现在已从烈士公园、国民学堂旧址、苏维埃旧址到八龙山寨山脚都修起旅游步道,从山脚修二百多级台阶到峰顶,又沿着山梁修步道到北端,北端建起一座连接迎客松山顶名为“红军桥”的铁索桥,沿山而下,又到烈士公园,让游客转了个三百六十度,不再走回头路。这些建设,离不开年已九十、八龙屯人、凤山县原县长邓成老先生的努力。
  无村不寨,无山不寨。当年,在廖源芳带领下,全县各个村屯或利用山顶,或利用险要地形,或利用山洞,建起山寨。长洲镇百乐村一带遗留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抗击兵匪围剿的山寨遗址,每个山寨都是血泪故事,其中,经过战火洗礼的八龙山寨和砦久山寨较为有名。
  1931年3月上旬,地方民团及贵州军阀两千多人,配有迫击炮一门和机枪五挺对该山寨进行围攻,红七军六十三团约两百名战士、赤卫军一百二十人及一百五十多名八龙群众在廖源芳的带领下奋起反击,结果,民团死伤一百多人,我方牺牲红军排长廖训安一人。
  砦久山寨离八龍屯大约一公里,位于百乐河下游河边的石峰上,三面是十几丈高的悬崖峭壁,崖底是百乐河冲刷而成的深潭,唯有西面崖壁较矮,架着梯子就可以上去。1931年4月,在桂军及地方民团一千多兵力的“围剿”下,一百多名八龙群众及十三名红军战士在红七军第六十三团一营副营长廖熙英(廖源芳长子)率领下退守该山寨,红军、赤卫军以及百余群众在砦久山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与敌激战七昼夜,因无水无粮,被迫突围。此战,打死打伤敌人四十余人,我军民牺牲十二人,涌现出廖熙合、廖训德、班述妹、罗三妹等至死不降,舍身跳崖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现在,正修建一条从八龙屯到砦久山寨的旅游道路,到时游客就不用绕道过那烘村了。
  风儿乍起 ,沙沙作响,落叶、花瓣四处飞舞,恍若远去的刀光剑影迎面扑来,让人惊心。闭上眼睛,建设高速路机器的轰鸣声,犹如当年的枪炮声隐隐约约传来。草长莺飞,青红相间的野杨梅挂满枝头,野草莓漫山遍野地红,各种山花争奇斗艳,蹦跳的松鼠温柔得让你忍不住想要带回一只,扑棱的山鸡也让你尖叫莫名,不知名的鸟儿动听放歌。山顶俯瞰,山脚一片新农村气象,水泥路接东屯到西寨,排排洋房掩映林间,层层梯田层层绿,远处的八龙水库和穴追水库犹如仙人坠落人间的两块玉佩熠熠生辉,润佑生灵,好一幅气势磅礴意境幽远的山村水墨画。
  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七军主力部队北上,凤山许多优秀男儿一路向北,北上有廖源芳亲弟廖源立等八龙子弟多人,很多人在北上中牺牲、失踪。凤山县凤凰区巴追村(今属大化瑶族自治县)的黄冕昌,1925年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1月,与廖源芳一起进入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到家乡凤凰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队,并任自卫队大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与廖源芳一起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先后任红二十师五十八团连长、营长、团长。1934年11月,为保证主力顺利北上,红军经历了长征途中伤亡惨重的湘江之战,有一百三十多名凤山籍红军战士参加湘江战役,负责殿后阻击敌人的凤山籍红五师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和一百零三名凤山籍战士壮烈牺牲。为了革命的胜利,凤山子弟血洒疆场。
  主力部队北上后,廖源芳服从安排,留在后方,廖源芳在红二十一师副师长黄松坚的领导下,日夜在凤山、凌云等地进行组建六十三团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全团辖一、二、三营和一个独立营。他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再一次得到韦拔群的肯定。1931年1月中旬,廖源芳率六十三团第一、二营赶赴东兰龙峒围攻当地土匪头目韦肇科,击毙韦肇科,匪众纷纷投降,为民除了一大祸害,当地群众无比欢欣。
  七
  虎父无犬子。廖源芳育有四女一男,孩子们在父亲的影响下,都加入革命队伍。特别是长子廖熙英,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早早参加革命,参加大大小小战斗,战功赫赫,凤山几个有名战斗都离不开他的指挥。有八龙屯人、凤山县民委原主任、退休老干部邓品的诗《缅廖熙英兄》,高度评价他英勇善战的一生。
  悍勇熙英善武装,一生战斗展锋芒。
  迂回万里驱熊豹,鏖战千山斩虎狼。
  夜袭逻楼惊敌胆,晨潜坳上夺机枪。
  东征西讨传捷报,赫赫威名震四方。
  1947年10月,廖雪翘接任国民党凤山县县长。上任伊始,广西省政府批准送给凤山一批枪械充实县警装备。12月18日,廖雪翘派邓世亨率二十名县警、十三名民夫前往柳州领运枪弹。凤山游击大队通过内线获得情报后决定在久隆村果布坳(后称久隆坳)上设伏,截夺这批武器弹药,充实游击大队装备。12月27日拂晓,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廖熙英率直属排二十八人枪在果布坳口设伏。下午,县警运枪队进入伏击圈,廖熙英一声令下,游击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县警一人,其余县警仓皇逃命。不到十分钟,战斗结束,游击队共夺得马克沁重机枪一挺、七九步枪九支、子弹十担(一万发)、其他军用物品三担。这一仗,震惊了整个黔桂边区,此后,机枪一响,县警就心惊肉跳,龟缩不敢出城门。从此,久隆坳夺枪写入右江革命史册。
  1948年在北山(“北山”亦“北区”)保卫战中,在廖熙英、黄景墀组织领导指挥下与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打到弹尽粮绝,打死敌军二十五人,伤三十多人。同年在巴楼阻击战中,廖熙英率领凤山主力大队三个中队和巴马西山部队共二百多人,与百色保安副司令陈树森率领的保安队及县冬防队五百多人战斗,激战两天两夜,敌人伤亡二十多人,此战胜利,大振了主力大队的声威,鼓舞了民心。也是同年,在板均反“围剿”战斗中,廖熙英率领游击队一百六十多人武装配合板均民兵组织三个分队,分别占领坡王那兵、那哎、内外板羊各个制高点,与国民党省保安队何刚营长及县民团一千多人激战四天,打死敌军连长一人、士兵二十多人。   在解放凤山县城、霞里攻坚战等战斗中,廖熙英都充分发挥一个指挥者的作用,为凤山解放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八
  1931年夏,环境变得更加险恶,六十三团虽有三个营的编制,但已不满员。廖源芳带领部分人员从凤山转战到东兰的巴奥、砦浪一带山区打游击。同年6月,廖源芳在凤山县隆维峒开展工作。他与警卫员廖熙文、号兵小何及两名战士到隆维峒的一座大山脚下三户人家走访,可是屋里空无一人。当走出门口时,廖源芳抬头看见山坳上聚集着一百多人。他便向人们喊道:“我是廖源芳,父老兄弟们别害怕,我们是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请大家赶快下来……”话音未落,对面溪边树林里突然响起枪声,廖源芳应声倒下,右大腿动脉中弹出血不止,伤势很重。原来,曾参加过红军的邓鹏和韦榜科已叛变,当他们得知廖源芳行踪后,便通知敌人派两名土匪到树林埋伏。枪响后,山坳上的土匪蜂拥而下。廖熙文抱着廖源芳走出三十多米的竹丛,廖源芳流血过多难以开口说话,只解下弹袋和手枪交给廖熙文。廖熙文匍匐在田坎边还击。敌人狂喊着“不用开枪,活捉廖源芳”冲过来。廖熙文开枪,把一个匪徒打死,另一个被打成重伤。敌人见势不妙,不敢前进。廖熙文趁机背起廖源芳迅速滑下河沟,一口气跑了十四五里路,才与营救队伍相遇。当到砦桂屯时,廖源芳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战友们怀着悲恸心情在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为廖源芳举行追悼会,后把廖源芳埋在廖氏家族的坟山上。
  2008年7月24日,凤山县人民政府在其出生地八龙屯修建“廖源芳烈士陵园”。陵园占地半亩,位于“八龙革命烈士公园”右上方的一个小山丘上,由纪念墓、纪念亭、园门、围墙等设施构成。还建有八龙其他烈士的墓。
  九
  为纪念廖源芳,为纪念百乐村和八龙屯众多牺牲的革命者。2007年3月,凤山县人民政府通过多方筹资等方式,兴建了颇具规模的“八龙革命烈士公园”。八龙革命烈士公园总面积三千六百多平方米,建有高达十三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纪念亭、休闲亭、陈列室、文化长廊、石围栏、景观灯塔等设施。
  “八龙革命烈士公园”位于八龙屯迎客松山脚下,山顶上的松树,据说是廖源芳从贵州带回的松树苗种下的(当时凤山没有松树),一共四棵,长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可惜的是由于遭受雷劈,只剩下一棵了,虽是独树,却也傲然山头,顶天立地,就像烽火连天的岁月,坚持到最后都是最坚定的革命者。
  作为凤山革命发祥地的八龙屯,在廖源芳的带领下,有五十人参加红军,一百三十多人参加赤卫军,全屯五十二户四百二十五人,为革命牺牲一百七十七人。
  此后,公园得到不断修缮。2014年6月,建成八龙革命诗词碑林文化长廊。加拿大华人诗联、中华诗词学会、广西诗词学会、广西十四市诗词学会及京、津、冀、闽、黔、桂等地诗人赠诗二百五十多首,精选一百一十二首诗词刻入碑林,革命诗词碑林长廊有一百多米长。
  2015年11月27日,凤山县在八龙屯举行廖源芳烈士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暨八龙革命碑林诗词文化交流会活动,来自区内外书法家、诗人、作家、摄影家等各界人士参加活动。通过举办廖源芳同志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旨在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深切缅怀廖源芳的生平业绩,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
  拾级而上,浏览石碑上诗文、革命者诗词话语和纪念碑一个个名字,让人心灵又一次震动,又一次受到洗礼。
  有廖源芳革命誓言:一定要坚持革命,团结各族抵制外邦,要奋起战斗,不怕牺牲。
  有韦拔群的诗《号召青年当红军》:
  劳动群众快快醒,参加革命当红军。
  八龙青年的同志,应将重担挑在肩。
  个个练成铁石坚,就等来个南霸天。
  红军不怕苦和难,定把反动都肃清。
  这些振奮人心、慷慨激昂的话语依然振聋发聩。当年八龙儿女就是在这些话语号召下拿起镰刀、斧头、土枪干革命的。
  也许收集不全,烈士纪念碑上只刻有一百〇四个烈士的名字,其中牺牲连、营、团级干部七人,班、排级干部十九人。他们有的埋在山野,有的尸骨无存,有的北上失踪,有的连名字都没留下。但他们都融入祖国的大好河山里,依然为祖国添绿增枝。
  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战火早已渐行渐远,追忆廖源芳等革命前辈的辉煌业绩时,无不使人感到可歌可泣,正是他们用生命燃起了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用鲜血染红了右江这片热土,用忠骨增添了凤山几分荣光,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天动地、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在八龙,人民可以触摸到中国革命艰辛、曲折的风雨历程,可以触摸到一个个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而奋不顾身的英雄生命,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精神的力量,看到这些精神所折射出的伟大光芒。
  新中国建立以后,八龙屯从十六户人家发展到现在四十八户三百多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八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全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美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家家户户入住楼房,人均住房面积三十平方米。网络电视走进每家每户,大部分家庭已经装上网线,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出入不再步行,全屯有摩托车四十五辆,小车、货车二十多辆,人均年收入六千元以上,已步入小康生活。
  八龙子女人人奋发向上,带着红色基因,很多孩子从八龙走出大山,功成名就,有学者,有官员,有致富带头人……
  据八龙队长介绍,全屯具有高中文化三十五人、中专文化二十人、大学文化三十三人、研究生五人、博士生一人、留学生一人。
  红色八龙,已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基地。如今,节假日,各级党组织、群众纷纷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辈,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凤山有名的景点巴岗古寨(广西境内规模比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宋代古建筑遗址)、百乐坳雾海(被称为凤山的“小黄山”)等景点就在百乐。而巴腊猴山景点与百乐近在咫尺。相信旅游业将成为百乐村一条致富产业,八龙屯人民也将更加富裕。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对英雄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让我们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奋发向上,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此文参阅了《凤山县志》《韦拔群传》《丹霞影山》《八龙诗歌集》等文献,得到廖源芳后人廖庆鹏、廖克群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谢过。不妥之处,也敬请海涵。
  【陈伟,曾用名陈醉,壮族,广西凤山县长洲镇人。有文章在《广西文学》《当代广西》《三月三》《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上百家报纸杂志上发表。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   韦 露
其他文献
天不再那么黑,仿佛有一些透明了,当我正想着这是不是黎明的时候,天又透明了一些。细看,那光亮来自东边,这让我确信了早晨的太阳正在无声中向我走来。直到高速公路两边的树木清晰可见,直到我看见了更远的地方。我的激动也像势不可挡的光一样,铺满了整个世界。  这是我第七次去北京了。  北京,是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向往的地方,而之前我的北京行却与梦想无关。前五次都是因为求医。我一周岁在北京确诊,两周岁母亲带着我和姐
期刊
千年花康  花康屯位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西北面,属池花村管辖。屯子三面被青山环拥着,西南处劈出一个豁口,与“水南”(河池水任至南宁)二级公路接壤。豁口是池花村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花康屯是池花村行政中心。屯子中,建有村民委办公大楼,有篮球场,有活动广场,有演出的舞台,还有密洛陀文化传习馆。三十多栋木瓦顶钢混结构古色古香的楼房,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办公楼的四周,如母子相依,十分的和谐。  这是一个古
期刊
一  能够称得上“红色摇篮”的,应该是具有启蒙革命者觉醒,汇聚革命者骨气、志气和才气的地方。地处广西柳州的龙城中学,也可以称为“红色摇篮”。它如旭日东升,在柳江畔崛起。虽然它最初只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民办学校,但它在广西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很多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革命者、文化名家、专家学者,都对它顶礼膜拜。  这所学校为何流淌着如此浩瀚的红色基因?先从这所学校的创始人高天骥说起。  高天骥,191
期刊
几年的岩马驻村生活,让我养成一个习惯,稍有空闲,或心神不宁,压力山大时,便攀上大茶山,站在高高的山坳上,吹着满目碧绿的山风,望着峰丛洼地上一间间或匍匐谷底,或悬挂山边,或炊烟袅袅,都静寂无声的房子,我的心就像照入缕缕阳光,一下清亮起来……  岩马村位于东庙乡西南部,整个村就是数十个山塞挤而成,不留丁点缝隙。都安海拔第二高的大茶山,就耸立在村部后方。站在高高的大茶山上,向东俯视,可以望见县城,山脚下
期刊
一  解放了,胜利了,我很高兴,我想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郭军,告诉虎子哥,告诉我那些地下的战友。我把枕边的白帆布袋小心地捧出来,放在吃饭的小木板桌上,没有酒,就给他们倒上三杯热茶,燃上三炷香,跪在地上跟他们说,兄弟们,我们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想起经历的这些烽火岁月,想起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想起湘江战役牺牲的战友,想起郭军、黄江、虎子哥,想起我身上的伤,我的喉咙哽住了,再也说不出话来,泪水流进
期刊
色与盲  一  我的面前摆放着一张纸。  事实上,一些事物的属性是随着它们的附加意义而与我们的感官形成撞击之态的。譬如这张轻薄的纸,只要轻吹一口气,它就会从桌面上滑落,或随风飘荡于空中,或跌于地面,被人无视并踩踏。然而此刻,在与感官的摩擦和撞击中,这张纸原本的属性已被改变,它以类似试卷的名义出现在我面前,我没法无视或轻视它的存在。  纸张之上,或圆或方的边框内,汇聚着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小斑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