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中物理学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学史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课程资源,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被运用于教学中,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伪科学史现象。通过以“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为例,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探索在课外开发和运用物理学史资源的策略,并提出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材;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引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学史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并通过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形式运用于教学中,尤其是文本形式的物理学史资源,其本身作为科学史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伪科学史现象,影响着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史资源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在课外开发和利用物理学史资源的途径和策略,给一线物理教师一些启示,从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
  二.物理教材中开发
  1.开发利用物理学史资源的意义
  (1)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同时承担着开发课程资源的责任。当前的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更多的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其本身科学史素养并不乐观,在教学中倾向于借鉴互联网已有资源和材料,并未进行仔细考证和资源开发,这也导致了伪科学史教学的出现。教师对物理学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
  (2)科学与社会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理科教学中尤为突出。丹麦学者伊列雷斯(Knud Illeris)的调查表明,虽然科学技术课程带来了社会地位较高、薪水较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大多数青年人选择了诸如人文、社会、教育和人际交往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来构建一种在学术内容和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将物理学史资源融入物理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课外自行查阅史料资源,重走科学家探索之路,感受科学教育中的人文魅力,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的热爱。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发物理学史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史料,观看影视资源,主动获取物理学史知识并进行考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进行学习汇报展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的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外开发和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史资源。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以物理学史为线索呈现与相对论有关的知识点,包括“相对论的诞生”、“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以及“广义相对论简介”四节内容,详细介绍了相对论自诞生至完善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理论,第二节和第四节分别设置“科学足迹”和“科学漫步”栏目,在运用物理学史文本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涉及天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便能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但这种学习往往是浮于表面的,而不是全面而深入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2.开发过的“爱因斯坦与相对论”教学设计
  (1)精选物理学史文本资源
  作为科学史的一部分,物理学史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并孕育出丰富的文献资源。对于中学生而言,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中寻找适合自身能力和特点的书籍,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需要教师精心研读各类物理学史文献资源,从中挑选出在内容、表达、思想等方面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本。本文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学史文本作为参考:国外物理教材《Introductory College Physics》、科普类读物《邮票上的物理学史》、我国物理学史教材《简明物理学史》以及国外物理学史教材《物理学史》中有关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部分。
  (2)设计课外阅读主题学习活动
  以“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为主题,设计以阅读为主要形式读书汇报学习活动。教师向学生提供四篇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并给学生提出三维阅读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达到教学设计的目标。例如:在知识与技能层面,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了解相对论诞生的历史背景、知道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知道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介绍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了解爱因斯坦思考和推演相对论的思维过程、理解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科学探究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体会在宇宙中人类的渺小和科学的巨大力量、明确实验是物理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
  (3)学生分组阅读并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安排学生自由选择五人分为一组,给学生提供准备好的文本,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两篇精读,其余两篇根据学生能力自行阅读,向学生提出三维阅读目标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思考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外开展阅读形式的读书汇报学习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活动作业。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的作业,选择其中优秀的作业,给予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能力等特点的不同和差异,在以后的教学中便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Martin Klein.The use and abuse of historical teaching in physics.History in the teaching of physics,1970.
  [2]郭奕玲.物理学史.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蔡志凌.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7):35-3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的要点、流程,并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活动、教学模块等方面对高中化学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化学;設计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可以扩展、优化教学资源的模式正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作者就以“质子守恒式”为例,谈谈自己对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的体会。  一、高中化学微课程
【摘 要】作业批改及评语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老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要巧用评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批改;评语  作业批改及评语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老师输出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作业系统的设计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合作探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在环境会计研究中产生争议的一些问题,如环境会计目标,环境会计主体以及环境会计计量。并提出了自己的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乡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失家庭教育而出现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反思,认真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改善这一状况,让农村的留守儿童也能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原因;措施  1.前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
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要素之一。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组机制是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的成功典范,对我国当前的远程教育课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
网络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全面的认识网络技术,使其更好的为计算机教学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本
【摘 要】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析  生命科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