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及现阶段产业政策内容进行了理论阐述,提出了产业政策和项目建设的双向促进关系,要以我国产业政策来引导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结构调整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自觉干预,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包括经济振兴与赶超、结构调整与转换等,是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社会项目建设的指南。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起初的产业政策大多脱胎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难免存在着一些先天性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是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探索和运用产业政策的重要标志,第一次用产业政策的形式提出产业发展序列,并以此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投资项目决策宏观调控的依据。以此为起点,我国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运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国务院为了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下发了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改革后的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2005年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陆续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有关部门还发布了针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发展政策等,用产业政策明确引导项目建设,成为各类项目建设进行研究论证及审核批准的重要依据,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二、现阶段产业政策概述
为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目标,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必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调研、论证,我国已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引导项目建设上,国家将对已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做出新修订,制定符合新形势的鼓励类项目名录。研究出台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把握现阶段产业政策,有效引导项目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着力点。
三、加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推进项目建设,是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
1.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大企业、大项目以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带起一片产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充分挖掘现有大企业、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制定支持大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努力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2.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工作。要与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相结合,与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相结合,与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加快高新区发展相结合。今年,国家继续实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继续支持新能源、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类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提前做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工作。
3.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投资效益综合表现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项目的选择要有前瞻性、先进性,根据产业政策要求,找好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要以增量调整为主,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结构的优化。一方面,逐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优化业已形成的存量结构;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鼓励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着力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
关键词: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结构调整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自觉干预,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包括经济振兴与赶超、结构调整与转换等,是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社会项目建设的指南。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起初的产业政策大多脱胎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难免存在着一些先天性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是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探索和运用产业政策的重要标志,第一次用产业政策的形式提出产业发展序列,并以此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投资项目决策宏观调控的依据。以此为起点,我国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运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国务院为了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下发了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改革后的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2005年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陆续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有关部门还发布了针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发展政策等,用产业政策明确引导项目建设,成为各类项目建设进行研究论证及审核批准的重要依据,以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二、现阶段产业政策概述
为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目标,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必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调研、论证,我国已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引导项目建设上,国家将对已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做出新修订,制定符合新形势的鼓励类项目名录。研究出台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把握现阶段产业政策,有效引导项目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着力点。
三、加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推进项目建设,是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
1.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大企业、大项目以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带起一片产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充分挖掘现有大企业、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制定支持大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努力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2.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工作。要与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相结合,与优势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相结合,与改善提升发展环境、加快高新区发展相结合。今年,国家继续实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继续支持新能源、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类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提前做好项目的策划储备工作。
3.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投资效益综合表现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项目的选择要有前瞻性、先进性,根据产业政策要求,找好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要以增量调整为主,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结构的优化。一方面,逐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优化业已形成的存量结构;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鼓励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着力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