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07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4周年的日子。
思如潮水,八方涌来。这个蓝色星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怀念这位已然逝世31年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在本期《华人世界》的“特别策划”板块中,我们继9月“世界的毛泽东”、10月“毛泽东的世界观”之后,再次推出“世界的毛泽东”,带您一起追忆这位东方巨人。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
今天,关于他的一切,依然新鲜。
他走后的中国和世界从未让“毛泽东”这三个字离去。毛泽东已成为历史苍穹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光芒穿越时空,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牢固的记忆。
毛泽东是红色中国和新中国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是对他无以伦比的纪念。
历史早已告诉人们:他是中国的毛泽东,也是世界的毛泽东。
今天,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毛泽东仍然无处不在。第三世界的概念开辟了国际关系新的思考空间;他的著作和思想在全世界仍广受关注。
中华民族的符号
今日中国,五颜六色的新潮时装取代了千篇一律的草绿色军装,音乐也不再只是《东方红》,原本人手一册的“红宝书”则只有在收藏者那里才可以觅到踪影。更主要的是,中国的国民素质、经济实体、利益阶层、学术研究乃至思想观念,都趋向多元化。
然而,在天安门城楼上,汽车的驾驶室里,厅堂的正上方,书店的畅销书柜前,你都能轻易地看到毛泽东的影子。甚至在2005年印度共产党第18届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巨幅头像也悬挂在会场上。而在2005年6月以“中国的新革命”(CHINA'S NEW REVOLUTION)为总题,以超过20个版的篇幅,对崛起中的中国予以全方位报道的美国《时代》周刊上,当期封面人物仍然選用了已经逝世29年的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红色中国和新中国的符号,也俨然成为市场经济的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除了现实社会,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广泛存在着一个“毛泽东王国”,这些为数众多的“毛泽东网站”,几乎都千篇一律具备着这些鲜明的时代元素:《东方红》的背景音乐,鲜艳的红旗猎猎飘扬;单纯而冲动的红卫兵高举“红宝书”;光芒四射的阳光簇拥着毛泽东的头像。
西方学者对毛泽东的研究也在升温,对此,中国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丁淦林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各个阶段的学者、政治人物以及武装力量等,对毛泽东的研究都是各取所需。不过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对哲学领域的一些思考是很精辟的,进入很深的,比如《矛盾论》等,这对学者来说是有着学术魅力的。”
31年后再看毛泽东
前苏联是毛泽东一生惟一出访过的国度。200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前夕,俄罗斯社会学家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毛泽东仍然是俄罗斯人最熟识的中国人,约39%的人知道毛泽东,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孔子、邓小平、成龙等其他中国名人。
而在几年前,美国时代公司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百事中,毛泽东出现了两次:既是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又选登了他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再过几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历史将如何评价毛泽东?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正如《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所言:“随着新的史料,包括前苏联的史料不断出现后,将会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毛泽东。”
2007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4周年的日子。
思如潮水,八方涌来。这个蓝色星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怀念这位已然逝世31年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在本期《华人世界》的“特别策划”板块中,我们继9月“世界的毛泽东”、10月“毛泽东的世界观”之后,再次推出“世界的毛泽东”,带您一起追忆这位东方巨人。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
今天,关于他的一切,依然新鲜。
他走后的中国和世界从未让“毛泽东”这三个字离去。毛泽东已成为历史苍穹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光芒穿越时空,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牢固的记忆。
毛泽东是红色中国和新中国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是对他无以伦比的纪念。
历史早已告诉人们:他是中国的毛泽东,也是世界的毛泽东。
今天,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毛泽东仍然无处不在。第三世界的概念开辟了国际关系新的思考空间;他的著作和思想在全世界仍广受关注。
中华民族的符号
今日中国,五颜六色的新潮时装取代了千篇一律的草绿色军装,音乐也不再只是《东方红》,原本人手一册的“红宝书”则只有在收藏者那里才可以觅到踪影。更主要的是,中国的国民素质、经济实体、利益阶层、学术研究乃至思想观念,都趋向多元化。
然而,在天安门城楼上,汽车的驾驶室里,厅堂的正上方,书店的畅销书柜前,你都能轻易地看到毛泽东的影子。甚至在2005年印度共产党第18届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巨幅头像也悬挂在会场上。而在2005年6月以“中国的新革命”(CHINA'S NEW REVOLUTION)为总题,以超过20个版的篇幅,对崛起中的中国予以全方位报道的美国《时代》周刊上,当期封面人物仍然選用了已经逝世29年的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红色中国和新中国的符号,也俨然成为市场经济的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除了现实社会,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广泛存在着一个“毛泽东王国”,这些为数众多的“毛泽东网站”,几乎都千篇一律具备着这些鲜明的时代元素:《东方红》的背景音乐,鲜艳的红旗猎猎飘扬;单纯而冲动的红卫兵高举“红宝书”;光芒四射的阳光簇拥着毛泽东的头像。
西方学者对毛泽东的研究也在升温,对此,中国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丁淦林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各个阶段的学者、政治人物以及武装力量等,对毛泽东的研究都是各取所需。不过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对哲学领域的一些思考是很精辟的,进入很深的,比如《矛盾论》等,这对学者来说是有着学术魅力的。”
31年后再看毛泽东
前苏联是毛泽东一生惟一出访过的国度。200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前夕,俄罗斯社会学家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毛泽东仍然是俄罗斯人最熟识的中国人,约39%的人知道毛泽东,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孔子、邓小平、成龙等其他中国名人。
而在几年前,美国时代公司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百事中,毛泽东出现了两次:既是最有影响力的百人之一,又选登了他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再过几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历史将如何评价毛泽东?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正如《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所言:“随着新的史料,包括前苏联的史料不断出现后,将会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