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永驻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商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和渗透情感教育,又如何有效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科教学更赋予情感性,从而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此项任务都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时时把此任务记在心上。教学之余,初有所得,与大家共探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情感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面对大批留守学生,迫切需要情感教育
  众所周知,在农村各个学校,现在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即使有祖父母带,也少沟通或不会沟通。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怪异,对人冷漠,显得无情,对中华传统无知,待人接客少礼。可怜的孩子,冷酷的现状,让我们心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教育他们,教他们做一个知恩感恩,热情友爱,知事懂礼的孩子。
  二、 语文教学中有加强情感教育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文质兼美,图文并茂,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1、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连续四课对一年四季的描写: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美的文字,欣赏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从而产生美的情感,再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欣赏家乡的美,感受祖国的美,让他们自然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我的母亲》时,通过学习,领悟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我教导学生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去启迪学生,让他们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的目的。
  2、师生共同体验,引发学生感情
  语文教学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才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真实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
  3、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冷若冰霜,学生哪敢亲近你,当然对你的课也就兴趣不大了,学生自然也学不好了;反之,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你,对你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相互作用下,学生就会主动去学,积极地去探讨,就越学越来劲。另外,老师一定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4、立足课堂,走向课外,重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只是师生面对面的双边教学活动,换句话说,它只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一个个“戏”,但它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课外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如参观、比赛、访问、考察、调研等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挥,自己去体验,去展示自我价值。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如教《 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等小说时,教师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
期刊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相对于每个单元中课文的阅读教学,单独设计的专题教学板块以题材专一、内涵丰富、信息集中、思维空间广阔而独具特色。如果采取一般的阅读教学模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内容庞杂、负担沉重、兴味索然;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搜集信息、自主阅读、积极思索、深入探究、放飞思维的平台,那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
期刊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
期刊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后,心情郁闷,寄情山水写下了八篇山水游记中的一篇。它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特别以其借景写情的手法,为文人所推崇。  文章的一、二、四段融情于景,一直被人们剖析得异常透彻,而第三段只注重抓住特点描绘景物的一面,是否渗入了作者的感悟呢?至今对此的解析甚少。  如果联系到柳宗元的遭遇,文章第三段的情感体现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就决不能忽视。  柳宗元出生于山西河东,世
期刊
一、设计思想: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节课我采用“听读感受美景——朗读欣赏美景——品读揣摩语言”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以,在具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生命主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走出原我,改变自我,打破原有的教学习惯及模式。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在开放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沉积,逐步提高。  一、开放的教学设计  真正的课堂,学生的个性是多层面
期刊
如何打破许多农村学生课堂上已习惯的沉默,使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个体差异得到尊重和体现时,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开放而有活力的农村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农村语文课堂因丰富多彩的学生个性而充满活力,让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活力四射呢?要实现这一目标,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开动脑筋,广泛实践,共同探讨。
期刊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
期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字面看,好像只有仁者才喜欢游山,只有智者才喜欢逛水。事实上,仁者、智者都喜欢游山逛水,借此抒怀。  张岱就是这样一位仁智者:隐居山林,寄情于山水。他一改古代的游记表面写景抒情,其实却多怀古讽今的风格,他的回忆西湖美景的散文 《湖心亭看雪》:景,只在西湖;情,只为景生。全文简短,仅仅一二百字,却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情趣。  世人都晓得西湖美,却很少欣赏西湖冬景之美。张岱在《湖心
期刊
借物喻理,就是借用某种事物的特点,来比喻某种道理或人的某种精神,使人读了有所感悟,受到启发、教育。如写青松不畏风雪、傲然挺立的特点,赞美它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写铺路石任人践踏而默默无闻的特点,讴歌它大公无私、不计报酬的品德;写牵牛花迎阳开放的特点,赞美它向往光明,向上进取的精神……怎样写好借物喻理这类作文呢?应该注意下面四点:  一、善于品味事物  要想写好借物喻理的文章,就必须写出自己对事物的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