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需要那么多“官帽”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开学,在湖北黄陂前川六小,一个仅有63名学生的班级中就诞生了32个班干部。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网友的广泛议论。
  类似的事例近年来并不鲜见。曾经一则小学生因竞选班干部失败而出走的报道,让孩子的家长、老师,乃至看了报道的人们为之捏了一把汗。这些孩子还只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发展、社会认知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能说像一张白纸,但至少应该是十分纯洁的。这个时候,什么干部身份,什么所谓的领导才能,显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健康快乐地成长和轻松无忧的童年,才是孩子们最想表达的心声。
  家长们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就能当干部,是家长关爱孩子的一种情感表达,从情理上讲可以理解。然而,孩子的成长毕竟有个过程,不能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做的是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和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想必家长们对此深有体会。
  当然,在一个班级中,需要有一个组织和管理的制度,需要有个别孩子来负责做一些管理,但是这里突出的不应该是“官”的内涵,而应该是导向,是模范和表率的内容。如果只是从锻炼孩子们的管理能力出发,几乎人人都给派发一个“官帽”,显然是走入了一个误区。人人都是班干部,结果只能是人人都不是班干部。那些碍于家长的要求和情面而不顾教育规律的做法,更是需要三思。
  (原载《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近日,看到一个四川都江堰玉堂窑白釉铭文香炉(图1、图2),直径17.5厘米,刻有70余字,有这么多字的高古瓷器实属罕见。把它拿起来一看,“成都府路永康军青城县广济(乡)(磁)窑居住男弟子苟字少……”(图3、图4)等字令人为之一震。成都府路、永康军、青城县、广济(乡)、(磁)窑等名称同时出现在同一件宋代物件上,实属首次,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至至道二年(996年),发生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