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问比问多少更重要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他人教学提出问题设计需遵从针对性原则、中心性原则、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力求达到创新性,从而实现问题设计的有效。
  【关键词】 问题设计;原则;有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82-02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格局。以学生为主,关爱学生体现素质教育。不要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要担此重任必须精设计,巧设计。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 世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对自己卓越的创造才能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的话启示我们问题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成材举足轻重。
  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提问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开发心智。然而,回归到问题预设与生成,低端、无效的问题设计依然顽固地坚守在教学战线上。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问题设计过大,笼统的问题,学生茫然无从下手,合作讨论自然意义不大;或问题太小、繁杂琐碎,泛滥无中心、无教学重难点,有时,有的教师一节课的问题多达三四十个,几乎平均一分钟一个问题,问题一多,学生阅读的时间势必减少,思考的时间、空间都不足。或是在预设问题时,教师设计太满,学生探究欲易受遏制,“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语文教学也需要“留白”。或是问题偏离教学目标,偏离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这也是低效率的问题设计。
  既然问题设计如此重要,而实际教学中,问题设计又不成熟,那如何才能弥补这些缺憾,寻求进步呢?
  1 针对性原则
  加涅把认识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叫“是什么”,第二步叫“怎么样”,第三
  步是“为什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须有针对性。要做到针对性,一是立足学生,深入全面了解学生。二是把握教材,恰当提问。
  1.1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群体间存在小组差异、班级差异、年级差异、学段差异、地域差异。个体之间还存在年龄、兴趣爱好、性格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认知差异、智力差异等。差异性、阶段性制约着教学,教师只有深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教学才能实现学习目标,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位教师在执教《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段中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学生当时便一头雾水,只能连蒙带猜。结果可想而知,生成达不到预设效果,学生对“虚实描写”这一概念也理解不透,教学效果又何来!这就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出现偏差造成的。
  1.2 深钻教材,巧提问。对教材的把握并不是对文本大致的了解,简单的轮廓,浮光掠影的理解,而是对该文本的字斟句酌,涵咏咀嚼,对表达、写法的感悟,甚至是标点的特殊含义都要钻研透彻;是学段目标的深究,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对教材体系构成的探究,对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的“刨根究底”;是对新课标的正确解读,也就是对新课标的认识应该是深入、全面、彻底的,它需延伸到新课标的内涵,需关注到新课标中的每个字词的差异,如“写话”、“习作”、“写作”,几个字的差异却代表着不同学段对作文的不同要求;深入教材骨髓,切中文本肌理,方能设计出精当巧妙的问题,才能化繁为简,变花里胡哨为平实简单。针对性越强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展开会越顺利,教学效能自然更显著。
  2 中心性原则
  每篇课文其实都是一棵大树,有根、主干、枝桠、树叶,它们共同谱写着生命的传奇。而教学设计中,主问题便是那主干,支撑着整个文本,由主问题涉及的小问题便是侧枝,辅助着教学活动;延伸拓展的问题则是枝叶,为教学活动锦上添花。几者密切配合,确保教学的实效性。而紧抓“主问题”,则是切中文本的关键。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出问题。“主问题”是文本解析的灵魂。“主问题”的设计,提纲挈领,有助于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本要旨,还有助于形成“板块式程序”流程设计,鲜明灵活板块,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使学生能从整体把握文本,亦不忽略局部。蒋军晶老师执教《月光曲》就这样设计“主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并紧扣“打动人心”,细化为“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和“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节打动了贝多芬的心?”两番对话,心灵相通。学生对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悟自然水到渠成。正是“缩千里之尺幅,是兴波澜之尺水”。再看于永正的《新型玻璃》,他设计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辅以“自述”。
  3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儿童的经验应该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是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链接。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而对文本反映的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天体运行,学生可能只曾风闻并不曾经历的,教师的问题设计则该着手于交叉学科教学或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亲历类似文本反映的生活。
  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祖国”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对小一的学生却是抽象的。我们如果直接问“祖国是什么”,那将是无效的。可小一的学生对“家”却十分熟悉。因此,为解决之一问题,“曲线理解”未尝不是方法。我们可以给孩子画一幅中国地图,找出家的所在地,再放眼全地图,“祖国”迎刃而解。如《田忌赛马》讲述的是孙膑采用掉换马的顺序使田忌反败为胜。看似简单的一文,却和“数学广角”密切相连。拓展延伸时,组织学生“实验”: 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学生在“实验”中悟理,解决问题。
  “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体验生活、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再现生活场景,并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才是语文“生活化”的要义,方能打破语文与生活的重重“厚障壁”。
  4 创新性原则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为更顺利、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剖析文本、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要问出水平,问出新意,问出艺术,问出效果。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感悟不能抛弃理性。“这里所谓的理性,既有理论知识,也有理性思考,包括理性的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付宜红主编《小学语文》)如在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学生对“30公里”的理解多停留在“遥远”上,但具体有多远却概念很模糊。于是,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算一算,30公里=15000米,若以标准操场为比较,折合下来接近50圈。“遥远”自不在话下,“艰辛、渴望”跃然于脑海。也离不开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梁晓声说:“教育是诗性的世界。”母语教学要提供享受美的空间,离不开构建诗情画意的问题。每天面对干瘪瘪的命令式的问题,学生枯燥乏味是必然的。倘若,教师用美的语言、平等式的对话去引领,如沐春风的学习整不会让人为之振奋。长久的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怎能不被激发?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的提问未必是唯一的方式,艺术化的问题设计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激起浪花。
  从教学上看,设计问题应属于备课阶段工作,要想让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的问题真实发挥作用,还要注意在讲课中的认真落实。那么,如何使精心设计的问题得到很好落实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启发好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前,要引导好,使学生有准备。在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对问题加以诠释,加以过渡,从而打开思路。其次要总结好问题。对重要问题,应该在得出答案后,进行简短有效的总结。总结的内容一是答案本身,二是解决次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问题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付宜红主编《小学语文》
  [2] 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
  [3] 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7-01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本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而教好童话课,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童话的寓言意义,对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 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听辩能力  听,将故事以优美、动听的语文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故事有吸引力。教学中我抓住低年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的策略很多,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可以“发散思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5-01    随着全国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我们英语教学也进行着一场教学改革之路.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由于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为了进行课改工作,我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学操作流程.通过自己的几年来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
期刊
【摘要】 本文对我国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发展趋势作出探索性展望: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形势下英语写作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及前景。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方法;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4-01    1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现代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2-01    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34-02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教学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0-01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8-02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之所以能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各普通高中原有的教育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给学生一门全新的,自主的、亲身实践的、探索新知识的课程。我作为一个教通用技术的教师,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在经历了近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9-01    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下面就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 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必备的教学环节,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期刊
【摘要】 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运用教学幽默的能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教学幽默;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8-02    生物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幽默是教师个性与智慧的结晶,既有经验的积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