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培养“体育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关键词]心理特点;意志;转化教育
一、“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块,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上。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差,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一个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3.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识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学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
5.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心理特点;意志;转化教育
一、“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块,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上。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差,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3.意志品质薄弱。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一个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3.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识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学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
5.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