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重要阶段,再加上教学要求的提升,小学生的三年级语文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情景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很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提高对课文的挖掘深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从情境教学模式入手,分析并探讨其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运用;部编版
  引言: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中应用十分广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知识教学瓜分了语文课时,小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与这些部分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小学生顺利度过小学中段学习。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环境影响学生的方法,既能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又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理应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情境教学概述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1]。根据教学实践可知,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体验作者情感、理解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缩短教学所需时间[2]。虽然教育界对于情境教学的定义、概念尚未完全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十分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是教师最常用的、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学生透过教师的语言进入情境,能够有效拉近与课文教学内容的距离,有效对教学内容进行联想,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结合本次教学的主题、基调、背景,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语言创设基调时,需要适当配合肢体语言、语气变化、背景音乐等方面因素,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带刺的朋友》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应用语言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是课文朗读,教师可以采用范读、领读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全文,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变化、顿挫、抑扬,引导小学生检索到正确的关键词,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语言创设情境的方法难度较大,对小学生的引导质量较低,创设的情境质量也较低。
  (2)图画创设教学情境
  图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插图、视频的形式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形象的视觉效果,帮助小学生更加顺利地接近语文情境。无论是图画还是视频,都属于比较直观、形象的创设方法,能够有效刺激小学生的视觉效果,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和思想,充分挖掘课文内容,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仍然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带刺的朋友》为例,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带刺的朋友”插图与现实中刺猬的图像作对比,引领小学生直观认识到为什么将刺猬称作“带刺的朋友”,为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为小学生打通认知上的障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用图像创设情境时要注意顺序、重点,应用语言来挖掘图像的重点,充分发挥图像的直观效果,但教师也要注意到图像的数量,不宜过多、过杂,保质保量,避免过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影响小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
  (3)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人类艺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一类,也是人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能够充分刺激小学生的听觉感官,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重要的情境创设手段,教师可以采用背景音乐的方式创设情境,充分渲染气氛,引起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背景音乐的选择需要与课文的基调契合,课文内容基调缓慢,背景音乐的基调也要缓慢,课文内容基调轻松愉快,背景音乐的基调也要轻松愉快,有效拉近小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仍然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带刺的朋友》为例,这是一篇整体氛围轻松、愉快的课文,教师要选择流畅、节奏轻快的音乐,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結束语:情境教学法、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也受到教育研究者、教师们的普遍重视,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没能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没能真正营造出优秀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文中从语言、图像、音乐三个方向进行了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同业们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郝改云. 情境教学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李卓琳.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的情境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尤为关键,除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以外,其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也非常重要。提出在初中语文古诗文部分的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展开教学,无疑是对语文教学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为了使古诗文教学能达到更加高效,
期刊
摘 要:对于英语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还存在一定差距的学生,我们将其统称为“学困生”。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甚至有放弃英语学习的心理,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利,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而且也不利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促进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对策  1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1 学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主要的学科之一,针对图形几何领域而言,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运用变式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以基于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变式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并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该研究以分析基于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变式教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结构部分,而针对小学数学来说,混合运算则是其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项难点。混合运算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老师们在开展教学时就需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混合运算;问题及解决办法  引言:混合运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空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采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挥和创新。因此,教师需要寻求一种能让课堂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教育一脉相承,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能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生命,帮助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教师要用心挖掘和整理语文教材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加强和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成为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接下来我将
期刊
摘 要:幼儿的成长经历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正处于特别重要的成长阶段,他们身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懵懂无知,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和伤害。幼儿安全工作作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  前言:  安全教育包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对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两个方面。一是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定期安排安全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地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性思维;教学实践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较为自由与宽松,在此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形成定式,有着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是以创新能力为基础,创新能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我发挥提供有利的空间,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摘 要:当前阶段的美术教师要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能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美术素养,并且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不仅是在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对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美术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美术学习,实现其学习水平的提升和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思路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