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幼儿来说,谦让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以幼儿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为主,以幼儿的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自我意识培养为媒介,懂得谦让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谦让。
关键词:幼儿;谦让行为;研究计划
1 研究背景
由于当前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造成了在家里处于受宠的地位,很少遇到合作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好强的独占心理,尤其是小班幼儿,经常出现争抢玩具,喝水、洗手拥挤等现象。因此,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自私心理,让他们懂得同伴间应友好合作互相谦让,使谦让这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成为了值得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2 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有效性策略
3 做出假设
幼儿把谦让误认为分享和合作;教师在幼儿出现谦让行为时的引导不够;幼儿的同伴地位影响幼儿的谦让行为。
4 初步调查确认问题
教师把幼儿的谦让行为分3个水平进行了调查:水平①,即“自己很想玩玩具,很想参与游戏,但会主动先满足别人的要求”,其发生率为0。水平②,即“稍微犹豫”的,也仅占11.1%。只有水平③,“喜欢别人满足自己,口头上不愿意谦让。但经提醒能够实现谦让的”占77.896%,而对于谦让的对象并无明显差异。教师所提出的3个假设中有1个得到了证实,第1个和第3个假设不成立。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行动研究涉及的人:小一班教师与全体幼儿
6 行动的步骤与时间的安排
6.1 小班上学期: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利用空间及墙面、瓷砖墙,布置一系列以“谦让”为主题的墙画,活动室墙上布置了“谦让好娃娃”。幼儿每做一件谦让的事,就自己把内容画好贴上,每周根据这些图画,评选一名谦让好娃娃。班上的图书角,也多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反映谦让行为的图书,同时,要求家长配合活动,使幼儿置身于一个充满爱心和有谦让行为的环境中。
6.2 小班下学期:利用教育教学,培养幼儿谦让意识
把同伴间友好谦让,团结友爱的教育,贯穿在各科教学和幼儿生活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中接受相互谦让的教育。如利用生动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教学中朗读《分果果》、《两个梨》,讲授故事故事《小羊过桥》,音乐活动中的《两只小羊》、《我爱我的幼儿园》阅读欣赏一些有关同伴间互相谦让画册,在组织区角活动和游戏时提醒幼儿不争抢材料等,从而在幼儿的脑中形成谦让意识,逐步形成幼儿间互相谦让的行为习惯。
6.3 中班上学期:利用吃午点情境,树立榜样
在每组(6个人)桌上除了6盒酸奶外,还增加2条果丹皮。教师介绍午点拿取办法:每组有4人可以拿到1盒酸奶,其他2人除1盒酸奶外,还可以有1条果丹皮。①让幼儿先把自己的愿望悄悄地告诉桌旁的同伴,当组内希望拿到果丹皮的人数超过2人时,就组织幼儿进行协商,直到希望拿到果丹皮的人数不超过2人时为止。②各组商定后,幼儿即可按商定的结果拿午点心吃。③吃完午点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谈话,对愿谦让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对全班幼儿提出希望,学会谦让。
6.4 中班上学期:创设教育情景,培养幼儿谦让意识
根据幼儿不善于理智支配的年龄特点,创设几个有关的情景,有目的、有意识培养幼儿谦让意识。如体育活动中,在器械的投放上,有意把材料的数量少于幼儿的数量,让幼儿互相谦让。在故事表演《小兔过桥》中,有意让最爱争抢的幼儿当礼让的小白兔,从中体验到在集体中谦让的行为是会受到大家夸奖的。
6.5 中班下学期:在游戏时间,进行谦让测查和训练
在桌面上放4个娃娃围着6盘点心,其中,4个盘内各放有2块饼干和1根巧克力棒糖。①幼儿面对桌面坐定后,教师让幼儿猜测某一娃娃(随机)对点心的取舍,并说出理由。接着由教师猜测另一娃娃的取舍,也说出理由。但说的理由与幼儿所说的相反,如幼儿猜测的是谦让行为,教师则猜不谦让行为。②让幼儿判断刚才的猜测中2个娃娃行为哪个好,并说出理由。③让幼儿设想自己若参与其中,将会怎样取舍,并说出埋由。最后教师对正确判断和取舍者予以肯定,对错误者予以纠正。
6.6 中班下学期:在日常生活中,稳定和巩固幼儿的谦让行为
针对幼儿行为的多变性,注意抓谦让行为的稳定和巩固工作,对有多次谦让行为的幼儿,教师一次次地给予表扬,引导幼儿认识到谦让不只是表现一、二次就可以了,而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养成自觉的习惯。对于那些表现过谦让,后来又有“争”、“抢”行为的小朋友,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行为的反复、变化而放弃,而是在教育他们不该“争”、“抢”的同时,结合表扬他们曾经有过的谦让,鼓励他们向那些坚持行为的小朋友学习,做一个有礼貌和受人称赞的孩子。
7 使用的方法与策略
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同样的标准,应该考虑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②注意观察、区别对待:对于谦让教育要求教师作为一个仔细的观察者,而不是一味地,不加区分地要求幼儿不分场合、不分事件的性质去谦让。③给予表扬、及时强化:基于幼儿对于教师的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当幼儿表现出谦让行为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幼儿的这种行为。④注重家园互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样也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家长应为幼儿树立谦让的榜样,利用身边的小事去感染幼儿。
8 反思
在制订行动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为研究切入点,并敏锐地提取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深入思考,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并运用反思和及时调整的方式、方法,尝试把新理念、新策略落实到教育行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使教师的教育能力在反思、尝试、调整、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末蓝)
Cultivate children's Qianrang behavior research program
Abstract: humility acts as a form of prosocial behavior,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To a small child, humility is not only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good behavior habit forming tools. Therefore, teachers in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ge, infants' thinking quality training as the core, to cultivate the self - awareness for the media,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humility, and learn how to humility.
Key words: Children's Qianrang behavior; research programs
关键词:幼儿;谦让行为;研究计划
1 研究背景
由于当前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造成了在家里处于受宠的地位,很少遇到合作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好强的独占心理,尤其是小班幼儿,经常出现争抢玩具,喝水、洗手拥挤等现象。因此,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自私心理,让他们懂得同伴间应友好合作互相谦让,使谦让这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成为了值得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2 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有效性策略
3 做出假设
幼儿把谦让误认为分享和合作;教师在幼儿出现谦让行为时的引导不够;幼儿的同伴地位影响幼儿的谦让行为。
4 初步调查确认问题
教师把幼儿的谦让行为分3个水平进行了调查:水平①,即“自己很想玩玩具,很想参与游戏,但会主动先满足别人的要求”,其发生率为0。水平②,即“稍微犹豫”的,也仅占11.1%。只有水平③,“喜欢别人满足自己,口头上不愿意谦让。但经提醒能够实现谦让的”占77.896%,而对于谦让的对象并无明显差异。教师所提出的3个假设中有1个得到了证实,第1个和第3个假设不成立。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行动研究涉及的人:小一班教师与全体幼儿
6 行动的步骤与时间的安排
6.1 小班上学期: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利用空间及墙面、瓷砖墙,布置一系列以“谦让”为主题的墙画,活动室墙上布置了“谦让好娃娃”。幼儿每做一件谦让的事,就自己把内容画好贴上,每周根据这些图画,评选一名谦让好娃娃。班上的图书角,也多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反映谦让行为的图书,同时,要求家长配合活动,使幼儿置身于一个充满爱心和有谦让行为的环境中。
6.2 小班下学期:利用教育教学,培养幼儿谦让意识
把同伴间友好谦让,团结友爱的教育,贯穿在各科教学和幼儿生活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中接受相互谦让的教育。如利用生动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教学中朗读《分果果》、《两个梨》,讲授故事故事《小羊过桥》,音乐活动中的《两只小羊》、《我爱我的幼儿园》阅读欣赏一些有关同伴间互相谦让画册,在组织区角活动和游戏时提醒幼儿不争抢材料等,从而在幼儿的脑中形成谦让意识,逐步形成幼儿间互相谦让的行为习惯。
6.3 中班上学期:利用吃午点情境,树立榜样
在每组(6个人)桌上除了6盒酸奶外,还增加2条果丹皮。教师介绍午点拿取办法:每组有4人可以拿到1盒酸奶,其他2人除1盒酸奶外,还可以有1条果丹皮。①让幼儿先把自己的愿望悄悄地告诉桌旁的同伴,当组内希望拿到果丹皮的人数超过2人时,就组织幼儿进行协商,直到希望拿到果丹皮的人数不超过2人时为止。②各组商定后,幼儿即可按商定的结果拿午点心吃。③吃完午点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谈话,对愿谦让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对全班幼儿提出希望,学会谦让。
6.4 中班上学期:创设教育情景,培养幼儿谦让意识
根据幼儿不善于理智支配的年龄特点,创设几个有关的情景,有目的、有意识培养幼儿谦让意识。如体育活动中,在器械的投放上,有意把材料的数量少于幼儿的数量,让幼儿互相谦让。在故事表演《小兔过桥》中,有意让最爱争抢的幼儿当礼让的小白兔,从中体验到在集体中谦让的行为是会受到大家夸奖的。
6.5 中班下学期:在游戏时间,进行谦让测查和训练
在桌面上放4个娃娃围着6盘点心,其中,4个盘内各放有2块饼干和1根巧克力棒糖。①幼儿面对桌面坐定后,教师让幼儿猜测某一娃娃(随机)对点心的取舍,并说出理由。接着由教师猜测另一娃娃的取舍,也说出理由。但说的理由与幼儿所说的相反,如幼儿猜测的是谦让行为,教师则猜不谦让行为。②让幼儿判断刚才的猜测中2个娃娃行为哪个好,并说出理由。③让幼儿设想自己若参与其中,将会怎样取舍,并说出埋由。最后教师对正确判断和取舍者予以肯定,对错误者予以纠正。
6.6 中班下学期:在日常生活中,稳定和巩固幼儿的谦让行为
针对幼儿行为的多变性,注意抓谦让行为的稳定和巩固工作,对有多次谦让行为的幼儿,教师一次次地给予表扬,引导幼儿认识到谦让不只是表现一、二次就可以了,而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养成自觉的习惯。对于那些表现过谦让,后来又有“争”、“抢”行为的小朋友,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行为的反复、变化而放弃,而是在教育他们不该“争”、“抢”的同时,结合表扬他们曾经有过的谦让,鼓励他们向那些坚持行为的小朋友学习,做一个有礼貌和受人称赞的孩子。
7 使用的方法与策略
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同样的标准,应该考虑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②注意观察、区别对待:对于谦让教育要求教师作为一个仔细的观察者,而不是一味地,不加区分地要求幼儿不分场合、不分事件的性质去谦让。③给予表扬、及时强化:基于幼儿对于教师的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当幼儿表现出谦让行为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幼儿的这种行为。④注重家园互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样也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家长应为幼儿树立谦让的榜样,利用身边的小事去感染幼儿。
8 反思
在制订行动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为研究切入点,并敏锐地提取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深入思考,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并运用反思和及时调整的方式、方法,尝试把新理念、新策略落实到教育行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使教师的教育能力在反思、尝试、调整、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末蓝)
Cultivate children's Qianrang behavior research program
Abstract: humility acts as a form of prosocial behavior,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To a small child, humility is not only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good behavior habit forming tools. Therefore, teachers in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ge, infants' thinking quality training as the core, to cultivate the self - awareness for the media,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humility, and learn how to humility.
Key words: Children's Qianrang behavior; research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