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和新西兰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不但具有创新性、前瞻性,而且具有互补性和示范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新西兰旅游合作的空间广阔。虽然双边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在拓广和加深,但合作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诸多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面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成为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由于两国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上的不同,在旅游合作中还存在许多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对双边的合作会造成一定的干扰,但是只要双方本着互信互惠、互联互通的原则,积极地沟通和协调,拓宽和加深旅游合作空间,完善和升级旅游合作应急与协调机制,挖掘极地旅游合作潜力,未来的旅游合作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与新西兰;旅游合作;极地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F59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5-0054-011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1]。同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為新时期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新西兰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地,也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新自贸协定》),新西兰成为最早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的区域旅游合作中,中国秉承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国际区域旅游网络的构建理念,力争实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实现沿线各国旅游业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2]。中国和新西兰(以下简称“中新”)在旅游合作上不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互补性。虽然中新两国相隔遥远,但双边旅游经贸往来频繁,旅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新两国在旅游合作的各个领域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冲击,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新旅游合作也迎来了一场全新的考验。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论述中新旅游合作的发展特征,回顾自签订《中新自贸协定》以来两国旅游合作所经历的路程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望今后合作发展的前景,并就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建议。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与发展基本现状
国际区域的旅游合作是国家间双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础。新西兰是最早成为中国批准旅游组团的海外旅游目的地的国家之一。自签订《中新自贸协定》以来,在旅游合作的各个领域,中新旅游交往都十分活跃。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新西兰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安排》;2017年,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2019年,中新两国成功举办了“中国—新西兰旅游年”,促进了双方一系列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合作框架下,两国进一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的法律文件,这是双边旅游合作的一个新的突破。近年来,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总体保持稳定(见表1),根据新西兰统计局(Statst NZ)的数据[3],2019年中国到新西兰旅游人数虽有所回落,但依然达到40.7万人次,排列该国第二大旅游客源地。2019年,新西兰共接待国际游客388.84万人次,其中中国旅游者约占10.4%;新西兰到中国旅游者达到14.16万人次,同比下降3.34%。新西兰赴中国旅游人数的规模不大,主要受该国人口基数少[4]和地理位置遥远的限制。2019年,新西兰短期海外旅游人数达到310.14万人次,国际出游率约为62.63%[3],其中来中国旅游人数只占4.5%。这显示了新西兰对华旅游市场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的主要特征
纵观中新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新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
2014年12月,国家旅游局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创新区域旅游的合作模式,整合各区域优势旅游资源,合作塑造丝路旅游大品牌,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建设[2]。从国际旅游区域合作角度来看,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但为新西兰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且也为两国旅游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17年3月,中国与新西兰领导人在新西兰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不仅有助于提升新西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新西兰作为中国旅游者理想旅游目的地的优势[5]。新西兰虽然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岛国,但并不像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那么敏感[6],这主要是由新西兰相对独立的外交和经济个性所决定的。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及历史等因素,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一些国家往往受到一些西方涉华舆论失真的影响。一方面,这些国家希望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中从中国获得资金、技术、市场上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又心存顾虑,担心“一带一路”会成为中国版的“殖民主义”或“扩张主义”[7]。正如《中新自贸协定》所起到的示范效应一样,签订《中新自贸协定》后,中国又相继与冰岛、瑞士、韩国、格鲁吉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使中国自贸区的网络延伸到欧洲、东北亚和欧亚等地区[6]。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分析,中新旅游合作主要来自国际战略层面的考量。这个战略特点就是双方在旅游合作方面所起到的示范效应。传统而言,在亚太旅游市场上,新西兰多被视为澳大利亚旅游的附加及延伸。但随着中新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把新西兰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目的地,而非澳大利亚旅游的一个延伸。通过中新旅游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国可以争取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和支持。 2.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旅游营销特征明显
中新旅游合作是一种具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显著特征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在旅游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作用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协议的达成和推进,但同时,较强的政策性又时常削弱了旅游合作具体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8],造成政府与旅游企业在旅游营销效果认知上的差异。在中新旅游合作方面,2019年,两国政府推出的“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是双边旅游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双方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2019年9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新西兰千人游陕西暨西安仿唐入城仪式”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行。2019年5月在新西兰著名温泉旅游城市罗托鲁阿举办的年度新西兰旅游洽谈会,超过70家中国旅游商参加了展销活动。中新两国政府在各自的主要旅游城市举办了多项推广和促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效,新西兰旅游业界认为,中国旅游市场并不像其预期的那样。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从事旅游研究的Simon Milne教授在分析时指出,由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注入了许多新焦点,新西兰业内人士都对中国旅游市场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实际和预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中国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因素是影响中国赴新西兰旅游增长的主要因素。针对新西兰业界对旅游年效果的回应上,新西兰国家商业、创新与就业部(Min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 ment,MBIE)旅游政策经理Richard Davies则认为,“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目标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旅游者的数量,而是要增强两国的经贸关系和人民交往,争取更多高附加值的旅游者[9]。对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活动成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这样评述,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功举办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极大地推动了中新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0]。虽然政府与业界对“旅游年”成效的期盼和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中新旅游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的理念相近,这种相近理念所形成的相似目標正是双边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的增速较快并且规模大
2008年,中国赴新西兰旅游的人数首超过新西兰来华旅游人数,之后经过了一个快速增长到逐渐减缓并平稳发展的阶段。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调整期。相较而言,新西兰来华旅游人数的增速除在2014年、2015年、2019年有所回落外,基本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见表1)。形成上述这种基本状况首先与中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的开放及近年来新西兰对中国旅游市场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其次也符合新兴和成熟两种不同旅游市场的发展特征。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发展阶段,在适当调整后并向成熟的旅游市场发展阶段转变。自《中新自贸协定》签订以来,双方互予最惠国待遇,在服务贸易的条款中承诺保障对方的服务提供者享受到不低于第三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所享受的待遇[6]。在签证便利上,中国给予新西兰游客国际转机144小时免签的便利,新西兰也增加了中国游客5年多次往返的签证。除2014年、2015年略有下降外,新西兰近年来华旅游人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的势头和规模并不明显。相反,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除2019年略有下滑外,整体增数较快且规模大。201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成为新西兰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超过了美国和英国。2019年,中国到新西兰的旅游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53.7%(见表1)。在消费能力上,中国旅游者的高强购买力已成为新西兰旅游消费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MBIE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游客总的消费额上升了14%,达到了16 亿新西兰元[11](约合人民币73.1亿元)。虽然新西兰现已成为中国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与中国2019年出境旅游的1.54亿人次1相比,旅游人数还只占一个较小的比例,这也说明了中新旅游合作今后发展的潜力很大。
三、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与新西兰都是非常重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把国际旅游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新西兰也一直把国际旅游业作为本国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开发和建设[12]。2018年新西兰国际旅游消费总额约为172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786亿元),同比增长了5.2%。国际旅游收入占新西兰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20.4%[13]。中新旅游合作总体保持向好的态势,合作中既有挑战更存在机遇。
(一)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
1.旅游合作应急机制未能适应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虽然中新两国于2019年签订了《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但在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卫生、旅游及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理的合作上,双方的评判标准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一些管控措施和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要求。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双边国际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制定新的旅游安全管控机制,缩小双方因旅游安全评估判断上的不同而导致对双边旅游合作带来的损害是双边旅游合作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虽然双方的旅游安全应急机制不同,但是任何旅行限制或禁止性措施都应与旅游合作方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尤其要考虑由于上述措施实施可能给对方利益造成的影响和损害,这也是国际旅游合作的基本准则。国家间的旅游合作争议首先应由当事双方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其次可以通过国际争端的解决机制来处理。“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好现有的国际机制和规则[14]。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是今后中新旅游合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2.旅游满意度低是制约新西兰的中国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
游客满意度不但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与在目的地实际体验相比较的结果[15],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16]。奥克兰理工大学Simon Milne教授在分析中国旅游市场时指出,虽然赴新西兰的中国旅游者大部分对新西兰拥有着良好的体验,但相比包括欧美游客在内的其他旅游市场,满意度总体偏低[9],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旅游方式的影响。这种旅游方式的特点通常以包价为特征,缺乏自由度,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Fountain1于2014年在一项中国赴新西兰度假旅游者动机与葡萄酒旅游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写到,虽然新西兰吸引中国游客的因素还是以自然和人文为主,但她质疑,难道中国游客来新西兰旅游就是仅仅是看看风景吗?MBIE 旅游政策经理Richard Davies也认为,如何避开旅游旺季,让中国游客拥有更多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9]。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首先需要提升体验度,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和内容。但新西兰中国旅游协会主席Simon Cheung提出,对于中国旅游市场而言,新西兰要成为一个优质的旅游目的还面临许多挑战。新加坡有高端的酒店和购物中心,新西兰尚缺乏这方面的竞争力。虽然新西兰也拥有很好的高尔夫体育场地,但是与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泰国相比,在成本和距离上都不具有优势[9]。中国与新西兰地理上相距遥远,旅游价格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中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都应突出品质上的优势,走中高端的旅游市场定位。
3.新西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需要提升与加强
新西兰政府旅游推广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游客在新西兰的旅游体验。传统的单一旅游产品较难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中国游客已从过去较注重旅游产品的价格逐渐转向产品的内容和质量。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新西兰一些旅游经营商为中国游客相继推出了更多灵活自由的旅游产品,如自驾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等。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新西兰的交通法规和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别,中国游客近年来在新西兰因自驾旅游所发生交通事故有上升的态势,这也引起了当地社会普遍的关注和争议。中国旅游市场潜力庞大,但要开发好这个新兴的旅游市场需要正确地引导和管理,否则一些负面的旅游事件会影响双方旅游合作的正常开展。此外,新西兰是最靠南极的国家之一,不但峡湾美丽,南阿尔卑斯雪山风光令人惊叹,而且拥有良好的邮轮港口。2018—2019年度(统计截止时间为每年的6月)[13],新西兰邮轮收入达到了5.69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同期上升了28%。郵轮旅游是一项高档的闲暇产品,中国与新西兰在邮轮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发展的主要机遇
1.中国出境游市场的增长是双方旅游合作发展的契机
新西兰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并视中国为新西兰最有价值的旅游市场之一。自《中新自贸协定》签订以来,双方推出多项旅游便利措施助力旅游的发展。目前,新西兰旅游局在中国的上海和广州均设有推广的机构。新西兰旅游局总经理丽贝卡·英格拉姆认为,新西兰与中国在旅游合作的重点是确保新西兰成为中国游客的理想目的地和首选[5]。中国与新西兰近年来不断构建新的航空交通航线,为两国旅游规模和经贸往来的扩大及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新西兰旅游局的资料显示,中国游客赴新西兰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但新西兰的春季也正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17]。此外,中国游客旅游支付的特点也在转变,使用移动支付已超过了现金支付。中国的一些大型的旅游电商正积极拓展中国赴新西兰的散客旅游市场。2018年,新西兰旅游局和中国携程网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拓展新西兰的定制旅游产品。新西兰是一个市场开放度和自由度较高的国家,虽然《中新自贸协定》的服务贸易条款中规定了航权不属于开放的范围,但是双方都确认对服务市场准入所给予对方的国民待遇,这些优势条件为中国的国际航空服务打入新西兰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目前,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现已开通30条国际航线,2019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增加了广州至克赖斯特彻奇的常规航线。中新直航的增加和新航线的开辟及国际航空交通成本的下降,都将促进双边旅游规模不断增长。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新两国的国际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正随着两国的疫情的受控而下降。2020年6月,新西兰航空公司恢复了飞往上海的客运航班[18]。这虽然是两国的疫情在趋于缓解和控制后旅游合作重新开放的前奏,但防疫安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还需要筑牢和完善。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中新旅游合作的重启可以为两国重振国际旅游的发展提供直接和宝贵的经验。
2.极地旅游开发既是空白也是中新旅游合作发展的机遇
新西兰是《南极条约》的创始国之一1,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是该条约现有的28个协商国之一。中国目前在南极国际开发和参与方面主要以科考研究为主,商业旅游开发的参与度依然很低。这与中国世界海洋大国的地位不相一致。新西兰在极地旅游的开发方面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生态旅游方面,中新旅游合作的交流可以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经验。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IAATO)于1991年创立,但7个创始会员全部来自美国[19]。根据IAATO的统计,2016—2017年,到南极旅游人数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和英国[20]。虽然南极旅游的产品价格较高,但在2016—2017年度的旅游季节内,中国游客登陆南极大陆的人数从上一个旅游季的3944人增加到超过5000人,同比增30.5%[21],这显示了中国在南极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的需求。目前,中国经营南极旅游项目的企业还比较少,主要为一些提供高端定制产品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除在IAATO拥有船位的代理权外几乎没有话语权,旅游规则的制定和资源的享有大都由外国的邮轮公司所掌控[20]。现南极旅游的线路主要分东、西两线,东线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前往东部的南极大陆;西线从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出发,横渡德雷克海峡前往南极。目前,中国游客多从西线到达南极旅游。虽然从东线的新西兰前往南极已有固定航线,但是在中国旅游市场推广的力度还比较低。IAATO目前拥有成员有100余家[20],但中国只有1家旅游企业通过资格的认证[22]。这也是中国非官方旅游组织在参与极地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的开始。虽然在极地旅游开发方面还是空白,但是正是中新旅游合作可以发展的机遇之一,可通过一些更深层次的国际旅游合作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南极旅游开发方面拥有话语权。 四、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促进建议
(一)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旅游合作領域和空间
新发展格局并非关起门来搞封闭的旅游发展。要形成上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如何培育中国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是目前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中新都是国际旅游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新旅游合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放缓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经济面总体向好的趋向并未转变。中国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后经济恢复较快的国家。中国内需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些基本面为建立新发展格局奠定良好的条件。虽然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受疫情的冲击影响,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合作新格局的关键因素。中新可以在疫情的防控方面寻求共同点,用创新性的思维,通过双循环、深层次、多方位的旅游合作方式来提升各自在国际旅游上的竞争力。新西兰毛利族有句谚语,“问题是通过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来解决的”。目前,中新两国亟待寻求的是找到能够适应当前疫情形势下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的突破点。在确保公共卫生和旅游安全的基础上,有序渐进地恢复两国旅游的双向循环开放,使两国的国际旅游业逐步恢复常态化。在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方面,新西兰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在旅游研究方面,中国旅游研究的产业导向还不明晰。新西兰旅游研究战略的制定得到新西兰各级政府、产业部门、旅业经营者、行业协会以及毛利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资助,反映了旅游研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其研究经验值得中国借鉴[23]。
(二)完善和升级旅游合作应急与协调机制
正如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6月18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的致辞中强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24]。
国家间的旅游合作争议首先应由当事国双方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其次可以通过国际争端的解决机制来处理。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旅游合作应急与协调机制是保障旅游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改变现有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而是在遵守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基础上的一项国际合作,加强中新在旅游法律法规方面的合作研究至关重要。虽然中新两国在2019年签订了《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但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应对世界卫生、旅游及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的合作上,双方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应急机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疫情对双边国际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就是突出的例证。双方可以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主要经验,寻找在旅游安全评判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建立长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进行协商,为制定新的旅游安全管控原则和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可行的方案。中新两国政府对旅游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以游客的健康与安全作为推进国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这也是双方旅游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关键是要克服由于两国文化和法律体系的不同而造成在旅游安全评判标准上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在制定新的旅游安全合作协调和应急机制上,要从更高的角度对旅游合作进行规划和不断创新。新西兰是世界抗击新冠状肺炎病毒病疫情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中新完全可以成为首批国际旅游重启的合作国家。
(三)挖掘双循环相互促进极地旅游合作潜力
南极旅游是代表着世界最大的自然遗产和最后旅游开发的前地之一[25],也是未来中新旅游合作的新领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应该支持更多有能力的中国旅游企业参与到南极旅游开发的活动中去,但生态保护是前提。新西兰是靠南极最近的国家之一,在南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极地旅游的开发相对滞后,这需要国际旅游投资的共同参与,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基本构思。1991年开放签署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及其附件扩展了《南极条约》体系的规制范围,其中每个附件都直接或间接涉及旅游活动的规定。除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外,新西兰是少数发达国家制定有本国关于南极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国家之一[26]。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与新西兰建立的良好旅游合作与信赖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思下,鼓励两国旅游企业在南极相关条约的指导下,合作投资与极地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开发更多满足国际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中国在南极旅游的参与开发方面尚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27]。结合中国的海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现有的《旅游法》,对极地旅游开发不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重要的法律保障。
五、结束语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方面,如何面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中新旅游合作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中国与新西兰从各自国家战略的角度构建和发展两国旅游合作的紧密关系并非一种偶然现象,符合双方共同和长远的利益。两国的旅游合作不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和示范性。这些特性也正是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国与新西兰各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的合作与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但由于两国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体系的不同,中国与新西兰在今后的旅游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对合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干扰,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一带一路”的倡议和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动摇,两国本着互信互惠、互联互通的原则,通过积极沟通和协调,未来的旅游合作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夏洁.“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策略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87-89.
[2] 张广宇,沈兴菊,刘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58. [3] International travel:December 2019[EB/OL].(2020-02-17)[2020-04-04].https://www.stats.govt.nz/information-releases/international-travel-december-2019.
[4]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NZ[EB/OL].(2020-02-17)[2020-04-03].https://www.stats.govt.nz/indicators/population-of-nz.
[5] 盧怀谦,张晓青.2019年“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开幕[N/OL].(2019-03-31)[2020-01-11].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0331/c1002-31004873.html.
[6] 李云鹏,闫永军.《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对两国贸易往来作用效应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1):31-39.
[7] 佟明亮.“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1):128-129.
[8] 陈雪婷,陈才,徐淑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国东北与俄、蒙毗邻地区为例 [J].世界地理研究,2012(3):152-159.
[9] TAN L. Chinese visitor numbers dip in China-NZ Year of Tourism 2019,New Zealand Herald [N/OL]. (2019-06-12)[2020-02-05]. 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239649.
[10] 张静.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在穗闭幕[EB/OL].(2019-11-11)[2020-02-11]. 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1911/ t20191111_848774.htm.
[11] BRADLEY G.Fall of New Zealand dollar against Yuan helps boost spending by Chinese tourists [N/OL]. (2018-11-19)[2020-02-11].
https://www.nzherald.co.nz/business/news/article.cfm?c_id=3&objectid=12162283.
[12] TSUI K,BALLI F,TAN D,et al. New Zealand business tourism: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ies[J].Tourism econ-
omics,2017(24):1-32.
[13]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2019(2019-12-10)[2020-3-18].https://www.stats.govt.nz/informa-tion-releases/tourism-satellite-account-2019.
[14] 张悦,匡增军.“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研究:以发展导向与规则导向为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9(6):54-61.
[15] PIZAM A .Tourism’s impacts: The social costs to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perceived by its residen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8(Spring): 8-12.
[16] 陈海波.海南国际旅游岛游客满意度的纵向研究[J].旅游论坛,2013(6):36-41.
[17] China market overview[EB/OL].[2020-03-24].https://www.tourismnewzealand.com/markets-stats/markets/china/.
[18] 李肖华.新西兰将继续致力与中国紧密合作[N].经济日报,2020-07-23(8).
[19] 王婉潞.联合国与南极条约体系的演进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6-22.
[20] 唐荣,李萍,刘杰,等.极地旅游发展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6):26-29.
[21] 冯晓星.2018脆弱生态与绿色消费[N].中国旅游报,2018-09-17(4).
[22] 兰存子.极地旅游:独特资源条件下的高端旅游及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2017(3):70-73.
[23] 唐文跃,张捷,罗浩.新西兰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87-91.
[24] 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EB/OL].(2020-06-08)[2020-06-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353.htm.
[25] HALL C M,Tourism in antarctica: activities,impacts,and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4):2-9.
[26] 刘恩媛.从日本退约谈鲸鱼法律保护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8-67.
[27] 王自磐.中国南极旅游路漫漫:参加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会议有感[N].中国海洋报,2014-08-18(3).
[责任编辑:杨 彧]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与新西兰;旅游合作;极地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F59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5-0054-011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向全世界郑重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1]。同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為新时期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新西兰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地,也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新自贸协定》),新西兰成为最早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的区域旅游合作中,中国秉承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国际区域旅游网络的构建理念,力争实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实现沿线各国旅游业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2]。中国和新西兰(以下简称“中新”)在旅游合作上不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和互补性。虽然中新两国相隔遥远,但双边旅游经贸往来频繁,旅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新两国在旅游合作的各个领域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冲击,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新旅游合作也迎来了一场全新的考验。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论述中新旅游合作的发展特征,回顾自签订《中新自贸协定》以来两国旅游合作所经历的路程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望今后合作发展的前景,并就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建议。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与发展基本现状
国际区域的旅游合作是国家间双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础。新西兰是最早成为中国批准旅游组团的海外旅游目的地的国家之一。自签订《中新自贸协定》以来,在旅游合作的各个领域,中新旅游交往都十分活跃。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新西兰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安排》;2017年,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2019年,中新两国成功举办了“中国—新西兰旅游年”,促进了双方一系列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合作框架下,两国进一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的法律文件,这是双边旅游合作的一个新的突破。近年来,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总体保持稳定(见表1),根据新西兰统计局(Statst NZ)的数据[3],2019年中国到新西兰旅游人数虽有所回落,但依然达到40.7万人次,排列该国第二大旅游客源地。2019年,新西兰共接待国际游客388.84万人次,其中中国旅游者约占10.4%;新西兰到中国旅游者达到14.16万人次,同比下降3.34%。新西兰赴中国旅游人数的规模不大,主要受该国人口基数少[4]和地理位置遥远的限制。2019年,新西兰短期海外旅游人数达到310.14万人次,国际出游率约为62.63%[3],其中来中国旅游人数只占4.5%。这显示了新西兰对华旅游市场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的主要特征
纵观中新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新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
2014年12月,国家旅游局编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创新区域旅游的合作模式,整合各区域优势旅游资源,合作塑造丝路旅游大品牌,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建设[2]。从国际旅游区域合作角度来看,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但为新西兰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且也为两国旅游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17年3月,中国与新西兰领导人在新西兰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不仅有助于提升新西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新西兰作为中国旅游者理想旅游目的地的优势[5]。新西兰虽然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岛国,但并不像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那么敏感[6],这主要是由新西兰相对独立的外交和经济个性所决定的。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及历史等因素,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一些国家往往受到一些西方涉华舆论失真的影响。一方面,这些国家希望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中从中国获得资金、技术、市场上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又心存顾虑,担心“一带一路”会成为中国版的“殖民主义”或“扩张主义”[7]。正如《中新自贸协定》所起到的示范效应一样,签订《中新自贸协定》后,中国又相继与冰岛、瑞士、韩国、格鲁吉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使中国自贸区的网络延伸到欧洲、东北亚和欧亚等地区[6]。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分析,中新旅游合作主要来自国际战略层面的考量。这个战略特点就是双方在旅游合作方面所起到的示范效应。传统而言,在亚太旅游市场上,新西兰多被视为澳大利亚旅游的附加及延伸。但随着中新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把新西兰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目的地,而非澳大利亚旅游的一个延伸。通过中新旅游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国可以争取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和支持。 2.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旅游营销特征明显
中新旅游合作是一种具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显著特征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在旅游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作用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协议的达成和推进,但同时,较强的政策性又时常削弱了旅游合作具体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8],造成政府与旅游企业在旅游营销效果认知上的差异。在中新旅游合作方面,2019年,两国政府推出的“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是双边旅游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双方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2019年9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新西兰千人游陕西暨西安仿唐入城仪式”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行。2019年5月在新西兰著名温泉旅游城市罗托鲁阿举办的年度新西兰旅游洽谈会,超过70家中国旅游商参加了展销活动。中新两国政府在各自的主要旅游城市举办了多项推广和促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效,新西兰旅游业界认为,中国旅游市场并不像其预期的那样。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从事旅游研究的Simon Milne教授在分析时指出,由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注入了许多新焦点,新西兰业内人士都对中国旅游市场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实际和预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中国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因素是影响中国赴新西兰旅游增长的主要因素。针对新西兰业界对旅游年效果的回应上,新西兰国家商业、创新与就业部(Min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 ment,MBIE)旅游政策经理Richard Davies则认为,“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目标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旅游者的数量,而是要增强两国的经贸关系和人民交往,争取更多高附加值的旅游者[9]。对于“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活动成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这样评述,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的成功举办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极大地推动了中新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0]。虽然政府与业界对“旅游年”成效的期盼和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中新旅游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的理念相近,这种相近理念所形成的相似目標正是双边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的增速较快并且规模大
2008年,中国赴新西兰旅游的人数首超过新西兰来华旅游人数,之后经过了一个快速增长到逐渐减缓并平稳发展的阶段。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调整期。相较而言,新西兰来华旅游人数的增速除在2014年、2015年、2019年有所回落外,基本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见表1)。形成上述这种基本状况首先与中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的开放及近年来新西兰对中国旅游市场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其次也符合新兴和成熟两种不同旅游市场的发展特征。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发展阶段,在适当调整后并向成熟的旅游市场发展阶段转变。自《中新自贸协定》签订以来,双方互予最惠国待遇,在服务贸易的条款中承诺保障对方的服务提供者享受到不低于第三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所享受的待遇[6]。在签证便利上,中国给予新西兰游客国际转机144小时免签的便利,新西兰也增加了中国游客5年多次往返的签证。除2014年、2015年略有下降外,新西兰近年来华旅游人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的势头和规模并不明显。相反,中国赴新西兰旅游人数除2019年略有下滑外,整体增数较快且规模大。201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成为新西兰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超过了美国和英国。2019年,中国到新西兰的旅游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53.7%(见表1)。在消费能力上,中国旅游者的高强购买力已成为新西兰旅游消费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MBIE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游客总的消费额上升了14%,达到了16 亿新西兰元[11](约合人民币73.1亿元)。虽然新西兰现已成为中国热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与中国2019年出境旅游的1.54亿人次1相比,旅游人数还只占一个较小的比例,这也说明了中新旅游合作今后发展的潜力很大。
三、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与新西兰都是非常重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把国际旅游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新西兰也一直把国际旅游业作为本国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开发和建设[12]。2018年新西兰国际旅游消费总额约为172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786亿元),同比增长了5.2%。国际旅游收入占新西兰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20.4%[13]。中新旅游合作总体保持向好的态势,合作中既有挑战更存在机遇。
(一)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
1.旅游合作应急机制未能适应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虽然中新两国于2019年签订了《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但在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卫生、旅游及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理的合作上,双方的评判标准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一些管控措施和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要求。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双边国际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制定新的旅游安全管控机制,缩小双方因旅游安全评估判断上的不同而导致对双边旅游合作带来的损害是双边旅游合作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虽然双方的旅游安全应急机制不同,但是任何旅行限制或禁止性措施都应与旅游合作方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尤其要考虑由于上述措施实施可能给对方利益造成的影响和损害,这也是国际旅游合作的基本准则。国家间的旅游合作争议首先应由当事双方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其次可以通过国际争端的解决机制来处理。“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好现有的国际机制和规则[14]。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是今后中新旅游合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2.旅游满意度低是制约新西兰的中国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
游客满意度不但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与在目的地实际体验相比较的结果[15],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16]。奥克兰理工大学Simon Milne教授在分析中国旅游市场时指出,虽然赴新西兰的中国旅游者大部分对新西兰拥有着良好的体验,但相比包括欧美游客在内的其他旅游市场,满意度总体偏低[9],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旅游方式的影响。这种旅游方式的特点通常以包价为特征,缺乏自由度,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Fountain1于2014年在一项中国赴新西兰度假旅游者动机与葡萄酒旅游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写到,虽然新西兰吸引中国游客的因素还是以自然和人文为主,但她质疑,难道中国游客来新西兰旅游就是仅仅是看看风景吗?MBIE 旅游政策经理Richard Davies也认为,如何避开旅游旺季,让中国游客拥有更多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9]。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首先需要提升体验度,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和内容。但新西兰中国旅游协会主席Simon Cheung提出,对于中国旅游市场而言,新西兰要成为一个优质的旅游目的还面临许多挑战。新加坡有高端的酒店和购物中心,新西兰尚缺乏这方面的竞争力。虽然新西兰也拥有很好的高尔夫体育场地,但是与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泰国相比,在成本和距离上都不具有优势[9]。中国与新西兰地理上相距遥远,旅游价格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中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都应突出品质上的优势,走中高端的旅游市场定位。
3.新西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需要提升与加强
新西兰政府旅游推广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游客在新西兰的旅游体验。传统的单一旅游产品较难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中国游客已从过去较注重旅游产品的价格逐渐转向产品的内容和质量。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新西兰一些旅游经营商为中国游客相继推出了更多灵活自由的旅游产品,如自驾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等。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新西兰的交通法规和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别,中国游客近年来在新西兰因自驾旅游所发生交通事故有上升的态势,这也引起了当地社会普遍的关注和争议。中国旅游市场潜力庞大,但要开发好这个新兴的旅游市场需要正确地引导和管理,否则一些负面的旅游事件会影响双方旅游合作的正常开展。此外,新西兰是最靠南极的国家之一,不但峡湾美丽,南阿尔卑斯雪山风光令人惊叹,而且拥有良好的邮轮港口。2018—2019年度(统计截止时间为每年的6月)[13],新西兰邮轮收入达到了5.69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同期上升了28%。郵轮旅游是一项高档的闲暇产品,中国与新西兰在邮轮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发展的主要机遇
1.中国出境游市场的增长是双方旅游合作发展的契机
新西兰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并视中国为新西兰最有价值的旅游市场之一。自《中新自贸协定》签订以来,双方推出多项旅游便利措施助力旅游的发展。目前,新西兰旅游局在中国的上海和广州均设有推广的机构。新西兰旅游局总经理丽贝卡·英格拉姆认为,新西兰与中国在旅游合作的重点是确保新西兰成为中国游客的理想目的地和首选[5]。中国与新西兰近年来不断构建新的航空交通航线,为两国旅游规模和经贸往来的扩大及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新西兰旅游局的资料显示,中国游客赴新西兰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但新西兰的春季也正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17]。此外,中国游客旅游支付的特点也在转变,使用移动支付已超过了现金支付。中国的一些大型的旅游电商正积极拓展中国赴新西兰的散客旅游市场。2018年,新西兰旅游局和中国携程网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拓展新西兰的定制旅游产品。新西兰是一个市场开放度和自由度较高的国家,虽然《中新自贸协定》的服务贸易条款中规定了航权不属于开放的范围,但是双方都确认对服务市场准入所给予对方的国民待遇,这些优势条件为中国的国际航空服务打入新西兰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目前,中国与新西兰之间现已开通30条国际航线,2019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增加了广州至克赖斯特彻奇的常规航线。中新直航的增加和新航线的开辟及国际航空交通成本的下降,都将促进双边旅游规模不断增长。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新两国的国际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正随着两国的疫情的受控而下降。2020年6月,新西兰航空公司恢复了飞往上海的客运航班[18]。这虽然是两国的疫情在趋于缓解和控制后旅游合作重新开放的前奏,但防疫安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还需要筑牢和完善。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中新旅游合作的重启可以为两国重振国际旅游的发展提供直接和宝贵的经验。
2.极地旅游开发既是空白也是中新旅游合作发展的机遇
新西兰是《南极条约》的创始国之一1,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是该条约现有的28个协商国之一。中国目前在南极国际开发和参与方面主要以科考研究为主,商业旅游开发的参与度依然很低。这与中国世界海洋大国的地位不相一致。新西兰在极地旅游的开发方面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生态旅游方面,中新旅游合作的交流可以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经验。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IAATO)于1991年创立,但7个创始会员全部来自美国[19]。根据IAATO的统计,2016—2017年,到南极旅游人数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和英国[20]。虽然南极旅游的产品价格较高,但在2016—2017年度的旅游季节内,中国游客登陆南极大陆的人数从上一个旅游季的3944人增加到超过5000人,同比增30.5%[21],这显示了中国在南极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的需求。目前,中国经营南极旅游项目的企业还比较少,主要为一些提供高端定制产品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除在IAATO拥有船位的代理权外几乎没有话语权,旅游规则的制定和资源的享有大都由外国的邮轮公司所掌控[20]。现南极旅游的线路主要分东、西两线,东线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前往东部的南极大陆;西线从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出发,横渡德雷克海峡前往南极。目前,中国游客多从西线到达南极旅游。虽然从东线的新西兰前往南极已有固定航线,但是在中国旅游市场推广的力度还比较低。IAATO目前拥有成员有100余家[20],但中国只有1家旅游企业通过资格的认证[22]。这也是中国非官方旅游组织在参与极地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的开始。虽然在极地旅游开发方面还是空白,但是正是中新旅游合作可以发展的机遇之一,可通过一些更深层次的国际旅游合作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南极旅游开发方面拥有话语权。 四、中国和新西兰旅游合作促进建议
(一)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旅游合作領域和空间
新发展格局并非关起门来搞封闭的旅游发展。要形成上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如何培育中国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是目前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中新都是国际旅游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新旅游合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放缓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经济面总体向好的趋向并未转变。中国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后经济恢复较快的国家。中国内需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些基本面为建立新发展格局奠定良好的条件。虽然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受疫情的冲击影响,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合作新格局的关键因素。中新可以在疫情的防控方面寻求共同点,用创新性的思维,通过双循环、深层次、多方位的旅游合作方式来提升各自在国际旅游上的竞争力。新西兰毛利族有句谚语,“问题是通过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来解决的”。目前,中新两国亟待寻求的是找到能够适应当前疫情形势下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的突破点。在确保公共卫生和旅游安全的基础上,有序渐进地恢复两国旅游的双向循环开放,使两国的国际旅游业逐步恢复常态化。在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方面,新西兰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在旅游研究方面,中国旅游研究的产业导向还不明晰。新西兰旅游研究战略的制定得到新西兰各级政府、产业部门、旅业经营者、行业协会以及毛利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资助,反映了旅游研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作用。其研究经验值得中国借鉴[23]。
(二)完善和升级旅游合作应急与协调机制
正如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6月18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的致辞中强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24]。
国家间的旅游合作争议首先应由当事国双方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解决,其次可以通过国际争端的解决机制来处理。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旅游合作应急与协调机制是保障旅游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改变现有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而是在遵守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基础上的一项国际合作,加强中新在旅游法律法规方面的合作研究至关重要。虽然中新两国在2019年签订了《关于旅游事务对话与合作的协议》,但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应对世界卫生、旅游及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的合作上,双方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应急机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疫情对双边国际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就是突出的例证。双方可以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主要经验,寻找在旅游安全评判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建立长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进行协商,为制定新的旅游安全管控原则和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可行的方案。中新两国政府对旅游安全问题都十分重视,以游客的健康与安全作为推进国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这也是双方旅游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关键是要克服由于两国文化和法律体系的不同而造成在旅游安全评判标准上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在制定新的旅游安全合作协调和应急机制上,要从更高的角度对旅游合作进行规划和不断创新。新西兰是世界抗击新冠状肺炎病毒病疫情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中新完全可以成为首批国际旅游重启的合作国家。
(三)挖掘双循环相互促进极地旅游合作潜力
南极旅游是代表着世界最大的自然遗产和最后旅游开发的前地之一[25],也是未来中新旅游合作的新领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应该支持更多有能力的中国旅游企业参与到南极旅游开发的活动中去,但生态保护是前提。新西兰是靠南极最近的国家之一,在南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极地旅游的开发相对滞后,这需要国际旅游投资的共同参与,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基本构思。1991年开放签署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及其附件扩展了《南极条约》体系的规制范围,其中每个附件都直接或间接涉及旅游活动的规定。除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外,新西兰是少数发达国家制定有本国关于南极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国家之一[26]。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与新西兰建立的良好旅游合作与信赖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思下,鼓励两国旅游企业在南极相关条约的指导下,合作投资与极地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开发更多满足国际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中国在南极旅游的参与开发方面尚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27]。结合中国的海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现有的《旅游法》,对极地旅游开发不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重要的法律保障。
五、结束语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方面,如何面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中新旅游合作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中国与新西兰从各自国家战略的角度构建和发展两国旅游合作的紧密关系并非一种偶然现象,符合双方共同和长远的利益。两国的旅游合作不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和示范性。这些特性也正是两国旅游合作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国与新西兰各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的合作与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但由于两国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体系的不同,中国与新西兰在今后的旅游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对合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干扰,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一带一路”的倡议和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动摇,两国本着互信互惠、互联互通的原则,通过积极沟通和协调,未来的旅游合作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夏洁.“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策略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87-89.
[2] 张广宇,沈兴菊,刘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58. [3] International travel:December 2019[EB/OL].(2020-02-17)[2020-04-04].https://www.stats.govt.nz/information-releases/international-travel-december-2019.
[4]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NZ[EB/OL].(2020-02-17)[2020-04-03].https://www.stats.govt.nz/indicators/population-of-nz.
[5] 盧怀谦,张晓青.2019年“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开幕[N/OL].(2019-03-31)[2020-01-11].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0331/c1002-31004873.html.
[6] 李云鹏,闫永军.《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对两国贸易往来作用效应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1):31-39.
[7] 佟明亮.“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1):128-129.
[8] 陈雪婷,陈才,徐淑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国东北与俄、蒙毗邻地区为例 [J].世界地理研究,2012(3):152-159.
[9] TAN L. Chinese visitor numbers dip in China-NZ Year of Tourism 2019,New Zealand Herald [N/OL]. (2019-06-12)[2020-02-05]. 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239649.
[10] 张静.2019“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在穗闭幕[EB/OL].(2019-11-11)[2020-02-11]. 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1911/ t20191111_848774.htm.
[11] BRADLEY G.Fall of New Zealand dollar against Yuan helps boost spending by Chinese tourists [N/OL]. (2018-11-19)[2020-02-11].
https://www.nzherald.co.nz/business/news/article.cfm?c_id=3&objectid=12162283.
[12] TSUI K,BALLI F,TAN D,et al. New Zealand business tourism: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ies[J].Tourism econ-
omics,2017(24):1-32.
[13]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2019(2019-12-10)[2020-3-18].https://www.stats.govt.nz/informa-tion-releases/tourism-satellite-account-2019.
[14] 张悦,匡增军.“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研究:以发展导向与规则导向为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9(6):54-61.
[15] PIZAM A .Tourism’s impacts: The social costs to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perceived by its resident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8(Spring): 8-12.
[16] 陈海波.海南国际旅游岛游客满意度的纵向研究[J].旅游论坛,2013(6):36-41.
[17] China market overview[EB/OL].[2020-03-24].https://www.tourismnewzealand.com/markets-stats/markets/china/.
[18] 李肖华.新西兰将继续致力与中国紧密合作[N].经济日报,2020-07-23(8).
[19] 王婉潞.联合国与南极条约体系的演进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6-22.
[20] 唐荣,李萍,刘杰,等.极地旅游发展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6):26-29.
[21] 冯晓星.2018脆弱生态与绿色消费[N].中国旅游报,2018-09-17(4).
[22] 兰存子.极地旅游:独特资源条件下的高端旅游及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2017(3):70-73.
[23] 唐文跃,张捷,罗浩.新西兰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87-91.
[24] 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EB/OL].(2020-06-08)[2020-06-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353.htm.
[25] HALL C M,Tourism in antarctica: activities,impacts,and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4):2-9.
[26] 刘恩媛.从日本退约谈鲸鱼法律保护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8-67.
[27] 王自磐.中国南极旅游路漫漫:参加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会议有感[N].中国海洋报,2014-08-18(3).
[责任编辑:杨 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