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柱,作为中国革命精神源头的“红船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尝试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部分高校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指出其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应该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渗透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以及彰显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其他文献
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理论脱离实际等情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学业倦怠、学习成就感低、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课程逆反等问题,使得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赋能思政课有意思与有意义双重功效,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对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备受关注.在高校工作当中,若想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就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淡化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日常管理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微课内容短小、形式灵活,能够对教师教学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在利用微课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生动形象的授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微课视频进行知识传授,如此不但能够为课堂增添教学趣味,还能够补足学生的知识缺漏,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竭力将微课完美融入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去.
从2015年开始发表第一篇策划型原案例成果至今,已经历了6个年头.回想这个过程,与学生团队、指导教师、专家评委的互动,感觉非常充实和丰满.rn做策划文案,需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的需求、困惑去开展,才能更加接地气,于是,我们基于企业调研开发了“策划型原案例”.调研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好访谈记录并撰写新闻稿.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保留一手资料,还可以锻炼写作技巧.多年的教学经历发现,通过课堂教学、闭卷考试,同学们的差异很小.
期刊
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瑰丽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依然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每一种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才能使之与新时代新发展结合,把党的历史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革命时期总结的经验智慧,涵盖了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将红色资源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补充,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引向深处,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提供保证,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大学阶段是塑造个人三观的主要时期,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新时代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以及取得的发展成效,都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素材.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也被赋予了提升青年责任担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现实价值.文章就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培育路径展开研究,旨在凝聚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的思政教育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发生改变,高校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整合校内及校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合力育人体系,目的是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就是“美德即知识”,是其提出的重要的命题.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知识之间具有同一性,美德指的是人的美好品质,知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世界的有关理念和有关善的知识.美德并不是凭空产生,要以善的知识为前提,人的一切有关善恶的行为,都是在其对善的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形成背景、具体含义等方面进行了有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