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的“怪现象”解析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的某些异常表现实属正常,年轻的妈妈不必惊慌。
  1.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不但表浅,而且也无规律,有快慢不均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儿肋间肌软弱,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软弱且浅,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能满足肌体对氧的需要,所以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40次?50次,这属生理现象。
  若有面色发紫及其他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
  2. 下巴抖动:新生儿出现下巴不自主的抖动,不伴其他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小儿由于受冷而出现下巴抖动。
  3. 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生后不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10天内即可恢复。
  如10天后仍未恢复,应寻找原因。
  4.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新生儿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脸短,有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绒毛、尘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此时妈妈不必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且莫动辄服感冒药。
  5.溢奶: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以及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也尚未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是喂奶后立即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时用奶瓶喂乳汁或水时,由于奶嘴没有被完全充满,致使小儿吸入空气,造成胃体膨胀而引起溢奶。
  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去看医生,溢奶是生理现象,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小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拍其背部两三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勿换尿布,不要让小儿哭闹,取右侧位可使溢奶减少。
  6.皮肤黄染:新生儿出生后两三天皮肤变黄,但过7天?10天后,黄色会逐渐减退而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若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发黄,且很快加重,或两周后黄疸仍不消退,应考虑是病理黄疸,需到医院治疗。
  7.马牙:新生儿齿龈边缘或在上腭中线附近常会有乳白色的颗粒,乍看起来像长出牙,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一般经两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或脱落,不必治疗。更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8.脱皮:新生儿脱皮是正常现象。新生儿皮肤最上层表皮的角化层,由于发育不完善,容易脱落。另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不够紧密,表皮脱落的机会就多。
  9.打嗝: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不是病。这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致。
  10.体温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易稳定。受凉时,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只是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产热。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比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过高;或盖得过多,又未补充足够水分,可使新生儿体温升高。所以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就应让新生儿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夏季要通风,多饮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责任编辑/刘颖
其他文献
周末,我领着儿子去母亲家聚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老太端一碗白米饭,佐以腐乳两块,双手捧着吃,我们才尝了几道菜,老太手中瓷碗已空。“菜,老太夹菜!”儿子在一边关切地喊,老太笑着接过碗,对重孙说:“你吃,老太吃不消了。”我握着老太枯如树皮的手,抚着她干瘦的背,感到时光像一把刀,在她容颜上刻画下岁月的沧桑。  儿子口中的“老太”,是我的奶奶。奶奶年将九十,只喜欢米饭腐乳,吃得简单平凡,亦如她的一生。吃
谐波会增加配电变压器损耗,加快老化速度,缩短其热寿命;要明确谐波对配电变压器热寿命的影响必须准确计算配电变压器谐波损耗以及其所导致的热点温升。目前,配电变压器谐波损
每年冬春两季,农民朋友在棚菜栽培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瓜果菜中毒。不少农民认为是“病害”。根据多年从事棚菜技术指导的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认为,很多症状是棚内气害
分析500kV断路器在基建调试阶段出现储能机构不储能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Q&A把你的问题交给我,让我帮你找找答案欢迎各位老师来此交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吸引着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组织孩子们外出春游,或者与孩子们一同赏春,那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