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aizj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研究人才的重要保证。针对国内高校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普适性和易推广性为原则,结合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从试点年级研究生的实践效果看,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对培养符合IT行业需要的高素质研究人才是一次有益尝试。
  关键词: 科技竞赛;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8-91-03
  Abstrac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raining high level innovative research tal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on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and easy to sprea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omputer disciplin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for computer postgraduate based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pilot postgraduates, it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cultivate the high quality research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T industry.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computer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0 引言
  创新能力不仅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标志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已由最初培养研究型人才逐渐转变成为培养具有知识和技术双重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它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有力保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生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1]。针对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现状,开展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计算机专业硕士应具备发现和分析学术问题的能力,即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学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即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2]。但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创新能力应与任何一个基本能力相结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一方面提升学术型硕士的工程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专业型硕士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本文在认真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竞赛为切入点,将科技竞赛作为强化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质的契机。以期能够形成有效的计算机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其他专业学科培养优秀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方案。
  1 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
  高校硕士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发向、决定国家未来科技水平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美国MIT大学最早开设了创新能力开发课程,随后,美国大学都相继开设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或者成立专门的创新教育研究机构。美国研究生教育不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研究生的惟一标准,更注重理论、实践和创新的多元化培养。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则秉承“宽进严出”的培养机制,弱化导师因素,采取“考试+论文”的学习效果评价,考试成绩和课程论文各占50%,而且课程论文评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点[3]。
  2002年,在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上,我国也正式提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与会的专家们认为,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倡导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刻不容缓。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国家创新工程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复旦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园”用于研究生创新工程的建设;清华大学成立了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专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吉林大学则通过创建由研究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中心,遵循“自主选题,自由创新”的原则落实研究生创新教育;华南理工大学推行“贯通式”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了17个研究生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5]。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培养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改革方案都与学校特色紧密相连,尤其是在985、211等研究生教育水准较高的院校推行较好,并不适宜于全国性的普遍推广。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一种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本文以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为实证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由于计算机专业领域竞赛最终的评价指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包括了问题的解决方案,程序和论文,是对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的综合考评。所以基于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满足了实践型和学术型的融合要求,更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2 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前提,探索专业领域的深刻科学问题。因此,创造性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标准,是研究生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科技竞赛是一项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活动,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辅助手段。笔者围绕“思维创新,实践创新,学习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2.1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
  科技竞赛往往采用组委会统一命题的方式,这些题目一般分为两类:工程实际问题和开放性科学问题。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大多来自于工程实际问题,采用真实数据,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研究生通过参加数模竞赛,可以深入了解理论与工程的联系,能培养面向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各计算机研究领域的评测比赛则大多针对的是开放性科学问题,如CCF主办的NLP&CC自然语言处理评测任务是围绕中文微博的情感分析、句法分析、语义抽取、观点挖掘等科学问题展开。不过无论哪种命题类型,这些题目都没有惟一确定的答案,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分析及设计,最终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制定一个研究生科技竞赛列表,要求研究生在各专业领域科技竞赛的方案设计阶段,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大胆假设,精确求证。
  2.2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竞赛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学习竞赛,科技竞赛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综合问题,一方面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以适应非单一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科技竞赛的评价标准是综合比较参赛队伍所提交的与命题相关的方案、程序和论文等一系列结果,这就要求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除了要求研究生能用程序实现创新的设计方案,也还要求能用论文展示出方案和程序实践中的创新点。通过专业科技竞赛不仅培养研究生的程序实践创新能力,也培养了研究生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创新能力。
  2.3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
  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地进行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和编码实验,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研究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好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可以帮助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可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能够更为全面地解决实际需求中的各种问题。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科技竞赛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较高,需要不断的查询前沿文献,制定解决方案,所以,以竞赛问题为目标,也能更快的帮助研究生提升对专业前沿方向的认知度,并迅速定位专业方向的热点研究问题,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特性,在研究生的创新培养过程中,导师可把科技竞赛问题进行领域分解,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提升交叉领域的创新学习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案在2013-2015学年在我校2012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进行了试点。根据专业领域的特点,从计算机学科专业竞赛中精心挑选了一批知名的研究生科技竞赛项目,制定了针对2012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计划,以及一系列指导、评价、奖励措施。在科技竞赛各项机制实施的两年中,2013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普遍反映通过参加专业科技竞赛能较快进入研究领域,并能迅速抓住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文献检索、阅读的能力迅速提高。并且,伴随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2013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在科技竞赛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得了2013年NLP&CC评测比赛情感分析赛题的第一名,在2014年、2015年的NLP&CC评测比赛和CCIR评测比赛情感分析赛题中也分别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采用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提高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及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是对培养符合IT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同类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也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傅彦,任立勇,陆鑫等.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9: 36-39
  [2] 王志兵,李长云.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32-133
  [3] 吕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 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5] 王文剑,闫建霞,张晓红.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13.2:117-120
其他文献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理疗、针炙、封闭、推拿按摩及内服外敷药物等 ,但其疗效欠佳 ,极易复发 ,对患者学习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
患者,女,23岁,孕5月,持续性腰痛二十余天,伴右下腹疼痛3天。查体:宫底3F/U,胎心140次,胎位不清,有不规则宫缩,子宫右上角可触及一男拳大突起,触痛(+)。B超显示子宫内实质性非均质性团块,中孕,
目的:研究氧张力对原位的和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方法:用碱性DAB-H2O2法检测原位的和在不同氧张力条件下培养的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氧张力对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VEC,在不同氧张力下培养8天,检测其SOD活性
全子宫切除术为妇科常见手术。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因操作较复杂且对术后性生活有影响 ,人们一直在探寻新的更佳方式。我院从1 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2月 ,对 70例有全子宫切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院 1 996年 1 2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异位妊娠 70例 ,均经手术证实 ,现就其诊断及发病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
为探求新的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本文报道了八种5-氟尿嘧啶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并确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实验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后放开(6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再灌注后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Ca^2+-ATPase、谷胱甘肽
我院从 1 987年 5月~ 1 997年 5月收治颅脑损伤并腹部多脏器损伤 1 4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 1 4例中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2~ 65
摘 要: 介绍了手机移动学习的若干案例,探讨了典型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依据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原则,构建出一款手机英语课程移动学习软件,其中包括对单词、短句等课程内容的相关界面的设计。本研究是对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积极尝试,是对新的学习方式的大胆探索,对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理论与开发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手机; 英语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17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