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单位要正常运转,必须又管又理,而且要把握管理的“度”,做到管而活,理而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智力、技术,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管理理念的好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而先进的校长管理理念又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因此,校长必须具有自己的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办出自己理想的学校。
法、理、情统一的理念
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依靠有效传统、社会意识、情感和校情,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时还必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当前学校工作中法不容、理可恕、情可谅的现象比较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重学生负担,利用早自习、中午等为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如病假教职工吃药要自付一部分费用,还要扣减休假期间的工资;教师在竞争中下岗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生活相当困难。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校长必须首先依法治校,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法是根本,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成,保证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理是核心,是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人自学守法、护法的纽带;情是动力,法、理所不及,可动之以情,急群众之所急,解他人之所难,关心其生活、学习和成长,这样必将使教师由被动服从变为主动参与,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工作,达到“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果。管理中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的最佳理念,防止“有法不依,无理行事”滥用感情的错误行为。
职、责、权和谐一致的理念
学校管理者中,有职有责而无权的牢骚满腹,分裂集体;有职有权而无责的专横跋扈,目无集体。如此种种都直接影响学校集体效益,使学校管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有把职、责、权高度统一起来,使责任和权力与其职务相称,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益,如何做好和谐、统一,可做以下尝试:
1 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按照校长的管理要求,实行分工负责制,坚持“日常工作,各负其责;突出工作统一安排,合作行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分头实施”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到“工作上分,思想上合,条块上分,集体上合,行动上分,目标上合”,校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分工的基础上组织有效的协作,以提高集体领导的效益。
2 明确职责,全面负责。明确分工后,要明确职责范围,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抓;要理清上上下下,左邻右舍的关系,忠实地履行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负责。
3 职权在手,全权在胸。每个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的职责,行权不越权,凡经行政会,教代会讨论的决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集体的权力高于个人职权,做到职权在手,全权在胸。
4 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师年度考核方案》,严格考核教师,把家长、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学年度奖惩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职工的民主测评和上级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学校领导的奖惩依据。
坚持“三本”的理念
1 “以人为本”的理念。即首先应关注的是“人”,“教会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研究“人”就是要研究人情本身。教育首先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传统的教育不把学生当人,当“工具”“奴隶”,当“容器”,培育出来的是“扭曲的人”。现代教育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一是。要实施教育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二是要开展“人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品为首要任务。三是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性,情感性,发展性”。实际上,对教师的管理也应“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2 “以学为本”的理念。“应试教育”重教轻学,重灌轻导,重知轻能。“以学为本”的现代教学观是落实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肯定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要做到“以学定教”和“教会学习”。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研究学情,依据学的法子来定教的法子;要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让学生会学,优学。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好“向导”,当好“顾问”,教学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去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增长才能。
3 “以创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必须有所创新,校长要构建创新的教育机制,激励教师创新,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人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氛围、创新的精神,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给创新的技法。
以上三种理念,各有各的作用,“以人为本”是前提,“以学为本”是关键,“以创为本”是目的,三者又相互联系,“以人为本”是后两者的基础,“以学为本”“以创为本”是前者的具体体现和发展。“以创为本”又必须要以“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为基础,在本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又是最终目标“学会生存”的基础。
管理互补的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有将经验型、行政型、科学型三种管理模式分割。采取单一型管理模式的现象。这主要是对三类模式的内在实质缺乏深入研究和应有的认识。
经验型管理对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要求很高。这类管理者多深受教师的拥戴。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也无论科学技术如何高度发展,经验永远是管理者的宝贵财富,而且是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特别在基层学校的管理中,它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经验管理,有可能使管理者产生心理惰性,不思学习,不思实践,不搞创新,造成“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后果。
行政型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责权分明,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易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局面。但这种管理缺少灵活性,学校工作“一刀切”“齐步走”,少有生机活力,不研究教师的需要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体作用。
科学型管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理想性。但这类管理仍有不可涉人的东西:如它不可能对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对学校管理实际中的非逻辑因素进行定量阐释,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是人,而非机器,对人是很难进行定量研究的。
根据上述对三种管理类型的优劣分析,我们应当把三种管理类型有机结合,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综合型管理理念。
立校、兴校、创名校理念
1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都是学校的生命,只不过人们的质量观不同。应试教育所要求的质量,就是学生的文化知识、考试分数,“分数=质量”;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点的主动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差,会误人子弟,家长、社会将怨声载道,学校将怎么生存,怎样发展?高质量的学校,社会和人民都欢迎,这就是办学效益的标志。因此,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2 教育科研是兴校之本。要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搞教育科研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领导、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进程中,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必须刻苦地学习,深入研究,反复实验,将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领导、教师提高的过程。而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既优化管理技术,又优化了教和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推广和运用教学科研成果也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师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推动学校的整体进步。使学校不断兴旺和发展,因此,教育科研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兴校之本。
3 办学特色是创名校之本,要创名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各方面,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创办特色学校能给社会提供新的优质的服务,能获得上级和大众的赞扬。学校的整体效益能很快得到提升。办成名校之后,学校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发挥自身优势、获取资源。对内可以以特色为新起点,调动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如何创办特色学校呢?我认为其一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其二要不断创特色,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否则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成无用的花架子。
“三本”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教学质量是稳住学校阵脚之生存之本,也是“特色”的基石,不能抓了特色,丢了书本教学;教育科研的开展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所以可利用教育科研创特色、树品牌;办学特色的显现,可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办学效益,反之又可进一步调动师生的更大热情投身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坚持“三本”的理念是学校管理的根本方法,也是校长追求的管理目标。
法、理、情统一的理念
学校管理必须遵循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依靠有效传统、社会意识、情感和校情,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时还必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当前学校工作中法不容、理可恕、情可谅的现象比较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重学生负担,利用早自习、中午等为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如病假教职工吃药要自付一部分费用,还要扣减休假期间的工资;教师在竞争中下岗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者,生活相当困难。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校长必须首先依法治校,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法是根本,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完成,保证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理是核心,是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人自学守法、护法的纽带;情是动力,法、理所不及,可动之以情,急群众之所急,解他人之所难,关心其生活、学习和成长,这样必将使教师由被动服从变为主动参与,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工作,达到“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果。管理中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的最佳理念,防止“有法不依,无理行事”滥用感情的错误行为。
职、责、权和谐一致的理念
学校管理者中,有职有责而无权的牢骚满腹,分裂集体;有职有权而无责的专横跋扈,目无集体。如此种种都直接影响学校集体效益,使学校管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有把职、责、权高度统一起来,使责任和权力与其职务相称,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益,如何做好和谐、统一,可做以下尝试:
1 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按照校长的管理要求,实行分工负责制,坚持“日常工作,各负其责;突出工作统一安排,合作行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分头实施”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到“工作上分,思想上合,条块上分,集体上合,行动上分,目标上合”,校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分工的基础上组织有效的协作,以提高集体领导的效益。
2 明确职责,全面负责。明确分工后,要明确职责范围,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抓;要理清上上下下,左邻右舍的关系,忠实地履行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负责。
3 职权在手,全权在胸。每个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的职责,行权不越权,凡经行政会,教代会讨论的决议,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集体的权力高于个人职权,做到职权在手,全权在胸。
4 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师年度考核方案》,严格考核教师,把家长、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学年度奖惩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职工的民主测评和上级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学校领导的奖惩依据。
坚持“三本”的理念
1 “以人为本”的理念。即首先应关注的是“人”,“教会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研究“人”就是要研究人情本身。教育首先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得到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的发展。传统的教育不把学生当人,当“工具”“奴隶”,当“容器”,培育出来的是“扭曲的人”。现代教育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一是。要实施教育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二是要开展“人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品为首要任务。三是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性,情感性,发展性”。实际上,对教师的管理也应“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2 “以学为本”的理念。“应试教育”重教轻学,重灌轻导,重知轻能。“以学为本”的现代教学观是落实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肯定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要做到“以学定教”和“教会学习”。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研究学情,依据学的法子来定教的法子;要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让学生会学,优学。教师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好“向导”,当好“顾问”,教学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去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增长才能。
3 “以创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必须有所创新,校长要构建创新的教育机制,激励教师创新,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也是人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氛围、创新的精神,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给创新的技法。
以上三种理念,各有各的作用,“以人为本”是前提,“以学为本”是关键,“以创为本”是目的,三者又相互联系,“以人为本”是后两者的基础,“以学为本”“以创为本”是前者的具体体现和发展。“以创为本”又必须要以“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为基础,在本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又是最终目标“学会生存”的基础。
管理互补的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有将经验型、行政型、科学型三种管理模式分割。采取单一型管理模式的现象。这主要是对三类模式的内在实质缺乏深入研究和应有的认识。
经验型管理对管理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要求很高。这类管理者多深受教师的拥戴。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也无论科学技术如何高度发展,经验永远是管理者的宝贵财富,而且是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特别在基层学校的管理中,它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经验管理,有可能使管理者产生心理惰性,不思学习,不思实践,不搞创新,造成“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后果。
行政型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责权分明,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易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局面。但这种管理缺少灵活性,学校工作“一刀切”“齐步走”,少有生机活力,不研究教师的需要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体作用。
科学型管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理想性。但这类管理仍有不可涉人的东西:如它不可能对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对学校管理实际中的非逻辑因素进行定量阐释,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是人,而非机器,对人是很难进行定量研究的。
根据上述对三种管理类型的优劣分析,我们应当把三种管理类型有机结合,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综合型管理理念。
立校、兴校、创名校理念
1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都是学校的生命,只不过人们的质量观不同。应试教育所要求的质量,就是学生的文化知识、考试分数,“分数=质量”;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点的主动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差,会误人子弟,家长、社会将怨声载道,学校将怎么生存,怎样发展?高质量的学校,社会和人民都欢迎,这就是办学效益的标志。因此,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2 教育科研是兴校之本。要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搞教育科研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领导、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进程中,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必须刻苦地学习,深入研究,反复实验,将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领导、教师提高的过程。而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既优化管理技术,又优化了教和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推广和运用教学科研成果也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师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推动学校的整体进步。使学校不断兴旺和发展,因此,教育科研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兴校之本。
3 办学特色是创名校之本,要创名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各方面,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创办特色学校能给社会提供新的优质的服务,能获得上级和大众的赞扬。学校的整体效益能很快得到提升。办成名校之后,学校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发挥自身优势、获取资源。对内可以以特色为新起点,调动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如何创办特色学校呢?我认为其一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其二要不断创特色,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否则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成无用的花架子。
“三本”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教学质量是稳住学校阵脚之生存之本,也是“特色”的基石,不能抓了特色,丢了书本教学;教育科研的开展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所以可利用教育科研创特色、树品牌;办学特色的显现,可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办学效益,反之又可进一步调动师生的更大热情投身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向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坚持“三本”的理念是学校管理的根本方法,也是校长追求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