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方面,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保障教学质量需要有一个高效互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支撑,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动态化反馈和调节教学过程的功能。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296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有助于中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形成稳定的能力素质结构,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增强竞争力。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教学管理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构建专业化的决策指挥系统
(一)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发展规划
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是分析和预估教学质量监控的需求,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发展计划应瞄准教学质量管理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與评价制度。教务处在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督导室严格把控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两者工作紧密衔接、有效结合共同促使监控与评价制度日趋成熟。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呈现的热点问题,明确监控与评价的内容。最后,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工作方式及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控和评价方法和方式,适时调整监控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监控与评价的教学平台。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专业化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是确保学校按常规运转的中坚力量。此项工作性质具有
复杂、琐碎的特征,领域涉及服务教学、指挥教学、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等,且
贯穿教学过程始末,这决定了教学质控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性。维护稳定优质的教管队伍与建设高效专业的教管队伍双管齐下。
(三)完善分层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现今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成立专门的教学质控系统,多元化的监控主体主要包括教务处、督导室、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务处发挥其协调组织功能,督导室强化其教学质管功能,辅以学校各级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组成分层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多视角的监控客体主要涉及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水平与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等。形成分层次和类别的多元化监控模式,具体体现在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监控结合;课堂内外教学监控相结合;教师教学水平、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监控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监控结合。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监控主体。教务处、各系(部)及教研室构成常规主体。
教务处主控教学管理方案,指导二级单位开展工作;系(部)负责制定和安排各环节的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研室的教学建设工作;教研室的工作内容聚焦于教学质管工作,包括开展教科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等。督导室及督导组构成专家主体。督导室和督导组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综合分析形成反馈,对潜在和已存的问题进行上报或提出建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构成社会主体。在教学质控建设逐步专业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体牢牢地掌握人才培养方向的市场发展趋势,并指导不断改进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二,形成多视角的监控客体。不断地完善教学质控组织系统,摒弃传统监控客体,建立多视角的监控客体成为必然。多视角的融合性监控客体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监控结合;课堂内外教学监控相结合;教师教学水平、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监控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监控结合。
(四)建立相应的校内外评估系统
建立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相当的校内外评估系统达到对其质量的控制与评价的终极目标。校内评估主抓教师、学生和管理的质量,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三方面内容:“评教”即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督导确定的评价指标为标准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学”即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效果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评管”即重视教管过程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评价教管部门工作;将评教、评学、评管三者有机结合,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价。校外评估即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目标,由校外专家或行业、企业主导的定期教管水平评估。
二、落实有效的管理执行系统
(一)构建特色化学校生态
中职学校的特点决定其特色化发展前景,为了体现其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学校内部应该合理布局专业的生长点,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发展战略管理,适应当今社会对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培养定向型就业人才,学校应部分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开发新专业,学校依据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专业进行优胜劣汰,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将优势且特色专业提升档次。
(二)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中职学校教师横向区分为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实验员三大类。专业课教师负责专业课程平台打造,公共课教师主管常规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验员维护好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也可纵向为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提供展示与发展的平台,例如说课比赛、开展单元案例设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学校从横纵向两层面为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教改需求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三)实现高水平课程建设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即课程建设。为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学校应加强管理课程建设,重点审视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具体细化为:第一步,采用工学结合的原则,分析岗位特性来制定课程标准;第二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囊括课程简介、教学计划、视频资料、应用案例、课上或课后练习、考核标准等,以此建立系统化共享资源模块。 (四)落实高标准实习实训
在落实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将校政、校企、校际、校所间的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具化为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训情况可视化,促成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可采纳校、系多级实施和运行策略,校级管理即校领导主导下的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基地建设目标和重点,制定相关制度,落实监督考察只能,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系级管理即对实训的组织成员、具体操作流程、项目的方案规划、时间经费的流向等管理。
三、打造高效的质量评估系统
(一)强化制度建设
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有赖于制度的规范。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并主持,下级各教学部门负责人讨论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建立分段式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主检教学准备内容,学期中主检教学进度,期末主检查教学效果;建立听课制度、建立教学测评制度、建立督导制度;另外多元化的教学监控制度建设还应涉及教学事故处理方法、实践教学监控方法以及毕业生质量分析制度等,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供全面立体的制度保障。
(二)课程建设立体化
为打造高水平、高效率、高标准的质量评估系统,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应呈现立体化发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含教学计划、大纲和材料三方面:教学计划主控专业目标和技能结构;教学大纲主控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深广度;教材主控教学素材的时效性及学生对其掌握情况。对课程的此项工作进行立体化质控管理,优
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措施。
(三)重视教学过程性
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轴线和生命線,对其教学过程的管理不容忽视。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能动性活动,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内容涉及“学生学”、“教师教”两大主线。“学生学”即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可通过笔试和实习方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高速有效推进;“教师教”即教师的授课情况,具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段性特点,内容涉及课前教案的准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等,课中授课的内容、进度、重难点的把握,课后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意见和点评方式等。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是中职学校的教学主体,必须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被视为重中之重。在施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传统的对评价教师方式,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批改学生作业等,而是采取从精神上激励教师的主体价值,树立榜样激励教师的成长,以量化考核激励教师的积极心态实,实行奖励分配制度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运行规范的信息反馈系统
(一)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现行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这一反馈平台确保了教学过程中每一细节为校领导、教务处、督导室、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家长、大众所熟知,在校方对年度报告进行分析现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出意见的同时,可将这一过程公布于大众,接收公众监督,使教学过程呈现专业化和公开化,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达到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
(二)着眼于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时代,必须在信息化上寻求突破,改革创新信息化环节。所以为完善信息化建设模块,中职学校的教学监控网络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制度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二是培养和提升师生和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三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实际效益。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构建互动化的平台,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师端,形成师生互动的有效机制。
(三)管理质控反馈过程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的过程管理制度,使各教学环节能按照相关规定有序进行,做到有法可依,为中职学校提供参照。主要利于:一是教学反馈全面化:将反馈范围覆盖各教学活动过程,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教学反馈立体化:将教学的方法、资源、设备和管理服务等有机结合,形成教学质控的立体化;三是教学反馈全程化,及时跟踪每个教学活动环节,全程反馈包括教学计划、方法、手段等各种手机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改进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宋晓欣,闫志利.中职教育质量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4).
[2]赵云峰.职业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16(18).
[3]马凌,潘伟静.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动态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高邮
关键词: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296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有助于中职学校推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形成稳定的能力素质结构,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增强竞争力。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教学管理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构建专业化的决策指挥系统
(一)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发展规划
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是分析和预估教学质量监控的需求,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发展计划应瞄准教学质量管理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與评价制度。教务处在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督导室严格把控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两者工作紧密衔接、有效结合共同促使监控与评价制度日趋成熟。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呈现的热点问题,明确监控与评价的内容。最后,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工作方式及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控和评价方法和方式,适时调整监控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监控与评价的教学平台。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专业化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是确保学校按常规运转的中坚力量。此项工作性质具有
复杂、琐碎的特征,领域涉及服务教学、指挥教学、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等,且
贯穿教学过程始末,这决定了教学质控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性。维护稳定优质的教管队伍与建设高效专业的教管队伍双管齐下。
(三)完善分层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现今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成立专门的教学质控系统,多元化的监控主体主要包括教务处、督导室、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务处发挥其协调组织功能,督导室强化其教学质管功能,辅以学校各级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组成分层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多视角的监控客体主要涉及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水平与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等。形成分层次和类别的多元化监控模式,具体体现在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监控结合;课堂内外教学监控相结合;教师教学水平、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监控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监控结合。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监控主体。教务处、各系(部)及教研室构成常规主体。
教务处主控教学管理方案,指导二级单位开展工作;系(部)负责制定和安排各环节的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研室的教学建设工作;教研室的工作内容聚焦于教学质管工作,包括开展教科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等。督导室及督导组构成专家主体。督导室和督导组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综合分析形成反馈,对潜在和已存的问题进行上报或提出建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构成社会主体。在教学质控建设逐步专业化的进程中,社会主体牢牢地掌握人才培养方向的市场发展趋势,并指导不断改进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二,形成多视角的监控客体。不断地完善教学质控组织系统,摒弃传统监控客体,建立多视角的监控客体成为必然。多视角的融合性监控客体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监控结合;课堂内外教学监控相结合;教师教学水平、效果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监控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监控结合。
(四)建立相应的校内外评估系统
建立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水平相当的校内外评估系统达到对其质量的控制与评价的终极目标。校内评估主抓教师、学生和管理的质量,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管理质量三方面内容:“评教”即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督导确定的评价指标为标准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学”即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效果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评管”即重视教管过程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评价教管部门工作;将评教、评学、评管三者有机结合,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价。校外评估即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目标,由校外专家或行业、企业主导的定期教管水平评估。
二、落实有效的管理执行系统
(一)构建特色化学校生态
中职学校的特点决定其特色化发展前景,为了体现其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学校内部应该合理布局专业的生长点,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发展战略管理,适应当今社会对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培养定向型就业人才,学校应部分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开发新专业,学校依据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专业进行优胜劣汰,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将优势且特色专业提升档次。
(二)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中职学校教师横向区分为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实验员三大类。专业课教师负责专业课程平台打造,公共课教师主管常规教学平台的发展,实验员维护好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也可纵向为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提供展示与发展的平台,例如说课比赛、开展单元案例设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学校从横纵向两层面为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教改需求打造个性化发展平台。
(三)实现高水平课程建设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即课程建设。为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学校应加强管理课程建设,重点审视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具体细化为:第一步,采用工学结合的原则,分析岗位特性来制定课程标准;第二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囊括课程简介、教学计划、视频资料、应用案例、课上或课后练习、考核标准等,以此建立系统化共享资源模块。 (四)落实高标准实习实训
在落实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将校政、校企、校际、校所间的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具化为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训情况可视化,促成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可采纳校、系多级实施和运行策略,校级管理即校领导主导下的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基地建设目标和重点,制定相关制度,落实监督考察只能,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系级管理即对实训的组织成员、具体操作流程、项目的方案规划、时间经费的流向等管理。
三、打造高效的质量评估系统
(一)强化制度建设
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有赖于制度的规范。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并主持,下级各教学部门负责人讨论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建立分段式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主检教学准备内容,学期中主检教学进度,期末主检查教学效果;建立听课制度、建立教学测评制度、建立督导制度;另外多元化的教学监控制度建设还应涉及教学事故处理方法、实践教学监控方法以及毕业生质量分析制度等,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供全面立体的制度保障。
(二)课程建设立体化
为打造高水平、高效率、高标准的质量评估系统,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应呈现立体化发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含教学计划、大纲和材料三方面:教学计划主控专业目标和技能结构;教学大纲主控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深广度;教材主控教学素材的时效性及学生对其掌握情况。对课程的此项工作进行立体化质控管理,优
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有效措施。
(三)重视教学过程性
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轴线和生命線,对其教学过程的管理不容忽视。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能动性活动,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内容涉及“学生学”、“教师教”两大主线。“学生学”即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可通过笔试和实习方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高速有效推进;“教师教”即教师的授课情况,具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段性特点,内容涉及课前教案的准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等,课中授课的内容、进度、重难点的把握,课后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意见和点评方式等。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是中职学校的教学主体,必须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被视为重中之重。在施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传统的对评价教师方式,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批改学生作业等,而是采取从精神上激励教师的主体价值,树立榜样激励教师的成长,以量化考核激励教师的积极心态实,实行奖励分配制度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运行规范的信息反馈系统
(一)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现行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这一反馈平台确保了教学过程中每一细节为校领导、教务处、督导室、指导委员会和学生、家长、大众所熟知,在校方对年度报告进行分析现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出意见的同时,可将这一过程公布于大众,接收公众监督,使教学过程呈现专业化和公开化,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达到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
(二)着眼于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时代,必须在信息化上寻求突破,改革创新信息化环节。所以为完善信息化建设模块,中职学校的教学监控网络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制度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二是培养和提升师生和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三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实际效益。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构建互动化的平台,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师端,形成师生互动的有效机制。
(三)管理质控反馈过程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的过程管理制度,使各教学环节能按照相关规定有序进行,做到有法可依,为中职学校提供参照。主要利于:一是教学反馈全面化:将反馈范围覆盖各教学活动过程,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教学反馈立体化:将教学的方法、资源、设备和管理服务等有机结合,形成教学质控的立体化;三是教学反馈全程化,及时跟踪每个教学活动环节,全程反馈包括教学计划、方法、手段等各种手机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改进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宋晓欣,闫志利.中职教育质量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4).
[2]赵云峰.职业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16(18).
[3]马凌,潘伟静.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动态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