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我们开展该项目试验四年多来的实践,谈谈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实施EEPO有效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 EEPO有效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5-02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
在EEPO有效教育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因此学习方式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要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各种学的方式:从基础的学会约定和听、说、使用板卡、进行小组合作、团队合作,到要求更高的听、说、读、写、思维达到一定的速度,以及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方法排序等。对初学者,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在基础学习方式中,约定、听、使用板卡等训练起来不算难,较难的是“说”的训练,很多学生习惯在小组内大声说话,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却不敢开口,即使开口也是很小声,其他学生根本听不到,我们要通过课堂上的反复不断训练,让学生反过来,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如地大声说,让大家都听得到,而在小组内必须学会控制音量,能只让小组成员听见而不影响其他人。这一点,不只对课堂教学有用,对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也大有帮助。
二、运用要素组合课型进行物理新课教学
要素组合课型是EEPO有效教育的基础课型,它主要是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在课堂中进行组合使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学生使用的要素主要只有“听”,很容易产生疲劳(研究表明,对于中学生,使用同一要素连续学习7-13分钟就会产生疲劳),教学效率低下。在要素组合课型中,通过每7-13分钟左右设置一次动静转换,让学生既能在静中学也能在动中学,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2节《平抛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1)先让学生用3分钟左右时间复习自由落体的公式、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并写到学习卡上,这里主要用到了想和做两个要素。(2)再用9至10分钟,让学生观察小球水平抛出、水平管中喷出的水流等演示实验,听老师讲授平抛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有关计算,这里主要用了看和听两个要素。(3)约第12-13分钟时,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对平抛运动速度的有关计算是否理解,这是第一次动静转换。(4)用10分钟左右听老师讲授平抛运动的位移知识,并通过观察同一高度平抛的小球与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时落地的演示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这里主要用了听和看两个要素。(5)约第25分钟时,学生先独立做1-2道对应练习题,然后4人学习小组进行交互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里主要使用了做和动静转换。(6)师生一起小结归纳,完成整节课教学任务。
三、运用平台互动课型进行物理复习课或大容量新课教学
平台互动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主要课型之一,主要是通过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里的关键要素指的是,本节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思想方法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个性表达,也就是从不同方面学习关键要素,比如整理知识的方法可有多种,完成同一知识点的题目有多个等等。该课型可解决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处理高难度、大容量的教学素材,它具有多向度、自由度(即学生对向度有选择性)、相对平行度(各向度相对独立)的特点。平台互动课型目的是解决关键知识点,不同于传统课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什么都讲完,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为辅。
比如,在对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以这样设计:(1)平台一:知识网络整理,先让学生独立梳理全章知识网络,找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变化的有关规律与相关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小组合作讨论各人找出的知识网络是否正确、完整,然后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平台二:知识应用,学生先独立完成预设的练习题,然后小组合作,互相对照,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教师,由教师或其他会做的小组帮助解决,多数小组完成不了的难题,可由教师精讲解决。
四、运用三元方式课型进行学生实验探究课教学
三元方式课型在EEPO有效教育中初期名为“二元方式”,后来更改为现名,其主要包括一元区充分的想、二元区二次排序、三元区科学的做,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课型。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对应于三元方式课型中“充分的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还对应用到“二次排序”,即把通过充分的想得到的众多实验设计方案先按重要性排序、再按可行性排序,从而得到有效的、可行的实验方案,“科学的做”则对应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而评估、交流与合作则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一元区充分的想,让学生提出各种与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有关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猜想,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充分地发散思维,之后对验证猜想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设计方案也要尽量多样化,这时只要能验证猜想,不必考虑实验器材等客观因素,这是最能体现创造性的一个环节。之后进入二元区二次排序,得到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时学生得到的有效可行方案仍有可能不只一个,如有的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上的电压,也有的可能是用能提供不同电压的学生电源来改变电压,还有的是用串联不同干电池节数来改变电压等等,这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充分体现。最后是三元区科学的做,按选定的方案完成实验,验证猜想,评估实验的可靠性等。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李正良,陈健萍总主编,有效教育实践探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
[4]“EEPO有效教育”专辑,人民教育2012年第13-14期,中国教育报刊社.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 EEPO有效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5-02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
在EEPO有效教育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因此学习方式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要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各种学的方式:从基础的学会约定和听、说、使用板卡、进行小组合作、团队合作,到要求更高的听、说、读、写、思维达到一定的速度,以及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方法排序等。对初学者,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在基础学习方式中,约定、听、使用板卡等训练起来不算难,较难的是“说”的训练,很多学生习惯在小组内大声说话,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却不敢开口,即使开口也是很小声,其他学生根本听不到,我们要通过课堂上的反复不断训练,让学生反过来,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如地大声说,让大家都听得到,而在小组内必须学会控制音量,能只让小组成员听见而不影响其他人。这一点,不只对课堂教学有用,对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也大有帮助。
二、运用要素组合课型进行物理新课教学
要素组合课型是EEPO有效教育的基础课型,它主要是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在课堂中进行组合使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学生使用的要素主要只有“听”,很容易产生疲劳(研究表明,对于中学生,使用同一要素连续学习7-13分钟就会产生疲劳),教学效率低下。在要素组合课型中,通过每7-13分钟左右设置一次动静转换,让学生既能在静中学也能在动中学,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2节《平抛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1)先让学生用3分钟左右时间复习自由落体的公式、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并写到学习卡上,这里主要用到了想和做两个要素。(2)再用9至10分钟,让学生观察小球水平抛出、水平管中喷出的水流等演示实验,听老师讲授平抛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有关计算,这里主要用了看和听两个要素。(3)约第12-13分钟时,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对平抛运动速度的有关计算是否理解,这是第一次动静转换。(4)用10分钟左右听老师讲授平抛运动的位移知识,并通过观察同一高度平抛的小球与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时落地的演示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这里主要用了听和看两个要素。(5)约第25分钟时,学生先独立做1-2道对应练习题,然后4人学习小组进行交互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里主要使用了做和动静转换。(6)师生一起小结归纳,完成整节课教学任务。
三、运用平台互动课型进行物理复习课或大容量新课教学
平台互动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主要课型之一,主要是通过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里的关键要素指的是,本节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思想方法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个性表达,也就是从不同方面学习关键要素,比如整理知识的方法可有多种,完成同一知识点的题目有多个等等。该课型可解决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处理高难度、大容量的教学素材,它具有多向度、自由度(即学生对向度有选择性)、相对平行度(各向度相对独立)的特点。平台互动课型目的是解决关键知识点,不同于传统课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什么都讲完,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为辅。
比如,在对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以这样设计:(1)平台一:知识网络整理,先让学生独立梳理全章知识网络,找出物质固、液、气三态变化的有关规律与相关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小组合作讨论各人找出的知识网络是否正确、完整,然后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平台二:知识应用,学生先独立完成预设的练习题,然后小组合作,互相对照,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交教师,由教师或其他会做的小组帮助解决,多数小组完成不了的难题,可由教师精讲解决。
四、运用三元方式课型进行学生实验探究课教学
三元方式课型在EEPO有效教育中初期名为“二元方式”,后来更改为现名,其主要包括一元区充分的想、二元区二次排序、三元区科学的做,是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课型。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对应于三元方式课型中“充分的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还对应用到“二次排序”,即把通过充分的想得到的众多实验设计方案先按重要性排序、再按可行性排序,从而得到有效的、可行的实验方案,“科学的做”则对应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而评估、交流与合作则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一元区充分的想,让学生提出各种与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有关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猜想,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充分地发散思维,之后对验证猜想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设计方案也要尽量多样化,这时只要能验证猜想,不必考虑实验器材等客观因素,这是最能体现创造性的一个环节。之后进入二元区二次排序,得到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时学生得到的有效可行方案仍有可能不只一个,如有的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上的电压,也有的可能是用能提供不同电压的学生电源来改变电压,还有的是用串联不同干电池节数来改变电压等等,这正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充分体现。最后是三元区科学的做,按选定的方案完成实验,验证猜想,评估实验的可靠性等。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李正良,陈健萍总主编,有效教育实践探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
[4]“EEPO有效教育”专辑,人民教育2012年第13-14期,中国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