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企业的“三岔口”转行、转移、转型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了中国制造奇迹的主体过去或现在看来不在于国有企业,而在于民营经济。值得关注的是,绝大部分的民营经济,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过去30年中选择了代工模式。 代工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对于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对代工模式的质疑声不断,甚至出现了妖魔化代工的现象。 中国的代工模式是否已经到了末日,抑或中国代工模式是否到了非转不可的境地,这是学界与实践界经常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代工在中国并非到了末日,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模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代表,而且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必将或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但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迫使这些企业必须做出选择与变革,他们面临的变革包括三条路径:转行、转移、转型。
  转行是代工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代工企业主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从中国制造版图逐渐消失的是低端的代工企业,比较典型的是制鞋业,制衣业、玩具制造业等。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尤其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做出改变是我国中小型代工企业的必然选择。笔者2008年曾对阳江刀剪产业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结识了一批刀剪产业的代工企业主,由于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主早已转行,从实业投资者变成了地产、金融投资者。当年一位企业主因为对《新劳动合同法》的不认同,同时也由于受到次贷风暴的影响,遣散了工人,关闭了工厂,彻底告别了代工生涯,成为了地产、金融业的活跃者。
  转移是部分代工企业的选择之一。有报道称珠三角、长三角的许多制鞋企业都已经破产倒闭。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是转移到了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是该类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上演的周期性产业转移。有人建议这类企业可以向中国内地转移,其实不然。因为中国内地与沿海地区同样面临成本上涨、汇率变化的压力。而且基于环境保护等原因,有志向的地方政府也并不欢迎小、散、乱的低端代工企业,他们渴求的是类似富士康这一类的高端代工企业。因此,向内地转移并非一个好的选择,向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等国家或地区转移,是这一类代工企业的选择。
  尽管有上述两种途径,但对于中国代工而言,转型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的周期中,而且中国制造的全球优势并未实质性改变。转行会进入自己不太熟悉的非实业领域,转移可能会错过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机会。因此,对于大部分代工企业而言,最佳选择还是转型,成为高端制造业者,甚至成为品牌缔造者。但客观而言,传统代工企业的转型并非易事,正如某些企业主所言,转型是找死。近十年来,转型成功的企业相对比例尽管不高,但绝对数量并不少,这些企业的经验表明,如何避免转型即死是有战略与战术可究的。如何从低端的代工(OEM)向高级代工(包括ODM)甚至OBM转型值得我国大多数传统代工企业思考。
  近日,笔者参观了中山一家专业生产电源类产品的代工企业。该企业在全行业一遍哀鸿的背景下,2011年逆势获得110%的增长,2012年上半年已经获得近70%的增长,其做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值得其他代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代工企业思考与借鉴,我归纳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管理者心智的转变。2010年,这家由两位传统代工企业出身的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在经历了近10年缓慢的发展后,引进了一位新的合伙人,他在东莞一家大型代工企业担任技术总监一职,同时刚刚获得MBA学位。他的加入,让这个管理团队产生了质变,彻底改变了前两位的管理心智。从单纯的做生意,向真正的做企业转型,并逐步有了清晰的发展战略。
  二是坚持长期战略导向。经过多次反复的探讨,最终管理层决定将战略定位于打造世界级的电源产品企业,不进行多元化扩张,专注集中于这一市场。将高级OEM和ODM很好完成的背景下,公司将完善自主设计与研发的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化电源生产企业。
  三是专注于技术积累。由于新加入者的技术背景,使得公司非常注重技术的积累,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公司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并获得了十余项的质量认证,受到了摩托罗拉、松下等大型企业的关注,同时也开始自行设计产品,进入到了ODM阶段。
  当然,还有一类代工企业,因为意识不够,总在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期待往日光景重现,对于环境变革不够敏感,甚至还逆势而为,加大传统代工模式的投入,结果成为了温水里的青蛙。在经济景气周期中,还能勉强维持一段,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则很快面临破产、倒闭危机。
  终究,没有志向的企业在环境变化时是没有前途的,那些有志于成为伟大企业的代工者,经过深思熟虑的变革,在一轮又一轮的环境变化中坚持了下来,并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这一类转型成功的代工企业仍将继续延续中国制造的奇迹。
其他文献
@枫笙映黎的微博“小王很生气!骂了!”是一幅活生生的大众素描,读者似乎都有“在说我”的感受。“小王开车路上行驶,有人横穿马路,小王骂了!小王横穿马路,行车差点撞了他,小王骂了!小王步行过街上,路边多脏乱,小王骂了!小王走在大街边,见城管清理违法摊点,小王骂了!小王和父母上公交,车上无人给父母让座,小王骂了!小王带儿子坐公交,儿子给老人让座,小王骂了!”小王对不道德、没规则事愤慨,但到了自己身上,道
期刊
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认为,在知识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众多的企业仍需要接受科学管理的启蒙,传统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仍需保留,但内涵和本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未来管理可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大职能模块。  基于愿景和战略的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但必
期刊
如何确定合理的人员配置水平,是管理者们面对的一个关键话题。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泰罗等效率专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探索。但在今天,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许多企业通过裁员来控制成本,甚至业务扩张时也不情愿增加员工。特别地,对零售店、话务中心或者其他服务行业的人们来说,合理的工作量更是重要,因为在这些组织,顾客需求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巨大,而成功主要依赖于取悦顾客。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Tom F
期刊
高级管理者对员工的士气和留任意愿有更大影响。乔治 ·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Tessa E. Basford, Lynn R. Offermann,和Philip W. Wirtz在发表于《领导力和组织研究》(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的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已有研究表明,善于支持和给予帮助的管理者对整个组织大有裨益。他们可以提
期刊
十月的中国,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本土作家莫言先生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于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文化事件,而是泛化为一种文化思考。其带来的冲击渗透到各行各业,管理学界也概莫能外。  莫言是一位生于华夏、长于华夏,以汉语为母语、以中文写作的本土作家,而诺奖体现的是西方世界的价值认同。本土作家要想获奖,就必须要处理好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和冲突问题,否则就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以乡土民俗描写
期刊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起起伏伏无不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复杂关联。1935年,荣氏企业所属的申新公司第七纺织厂被英国银行拍卖在上海引起了很大轰动。回顾这个近代社会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笔者意在逐步揭开在历史云烟中抱着实业救国理想企业家们的命运转承。  拍卖案轰动上海滩  1935年2月,英商鲁意师摩拍卖行在《申报》登出一则拍卖公
期刊
2012年10月5日,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长假期的幸福中时,富士康郑州工厂发生了规模为3000-4000人的罢工事件,而在此之前的9月23日晚至9月24日凌晨,富士康太原工厂发生暴乱,数千名员工殴打警卫、破坏厂区设施,导致工厂被迫停工一天。尽管富士康积极解释事件成因,还是在网上成了千夫所指的“血汗工厂”。再联想以前沸沸扬扬的N连跳,很多人不禁要问:“怎么又是富士康,怎么总是富士康?
期刊
随着企业发展对优秀人才依赖程度的提高、人才流动率高企和员工组织承诺度的下滑,大多数企业都必须面对吸纳、激励和保留优秀员工的巨大挑战。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竞争绝对不能仅仅依赖那些基于战略设计的、高效的薪酬福利项目。尽管这些项目仍然非常重要,但是成功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在人才竞争过程中,必须把眼光拓展到那些吸引、吸纳和保留员工的影响因素上,也就是整体薪酬。  传统观点把整体薪酬划
期刊
由班固编纂的《白虎通》一书,共44篇,包括爵、号、谥、五祀、社稷、礼乐、封公侯、京师、五行、三军、诛罚、谏诤、乡射、致仕、辟雍、灾变、耕桑、封禅、巡狩、考黜、王者不臣、蓍龟、圣人、八风、商贾、瑞贽、三正、三教、三纲六纪、情性、寿命、宗族、姓名、天地、日月、四时、衣裳、五刑、五经、嫁娶、绋冕、丧服、崩薨等专题,分别陈述了儒家关于社会秩序、政治运行、人伦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观点。很明显,这是一部帝国
期刊
李宁公司最近受到很大关注,定位错误、品牌重塑失败、销售下滑、库存高压、高管离职、利润陡降等等。今年7月5日张志勇离职、李宁复出,并推出正本清源的三大聚焦策略,即品牌聚焦(聚焦李宁品牌)、品牌价值聚焦(运动精神)和市场区域聚焦(国内市场),试图通过实现核心资源聚焦,即品牌宣传和传播路径聚焦(中国国家队,中国三项主要运动项目,篮球、羽毛球和跑步),重新占领市场竞争的有利地势。消费者、经销商和公众都满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