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旨在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 问题意识;敢于问;勤于问;乐于问;善于问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更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
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
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借助直观手段,如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的出示,显示出与学生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第二,引导学生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析,通过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需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第三,在对学生典型的、普遍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第四,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设置问题情境。就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也实施了“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的教学策略。
三、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地努力去探索、去解惑,向着认知目标前进。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乐于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从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于问、勤于问、乐于问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问。这就要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告诫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提问题最忌含糊其词,不着边际,使人无法作答。因此要科学的设计问题,要吃透课本知识,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计算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能找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科学的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问题设计要做到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诱导同学思维,启发他们跟着教材内容、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要避免出现所谓的“弱智问题” ,让大家“啼笑皆非的问题”。
3、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要让同学们认识到,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有的问题会有几种解法,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在设计问题时,设计者要先有正确的答案,这样才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当学生各执一词、互相争论、相持不下,无法统一时,公布答案。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4、问题设计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其中包括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单元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既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又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既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又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有深度和广度。
相信通过上述的四个策略的实施定能让学生更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敢于问;勤于问;乐于问;善于问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更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
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
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借助直观手段,如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的出示,显示出与学生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第二,引导学生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析,通过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需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第三,在对学生典型的、普遍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第四,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设置问题情境。就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也实施了“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的教学策略。
三、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促使学生萌发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地努力去探索、去解惑,向着认知目标前进。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乐于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从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再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于问、勤于问、乐于问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问。这就要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告诫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提问题最忌含糊其词,不着边际,使人无法作答。因此要科学的设计问题,要吃透课本知识,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计算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能找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科学的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问题设计要做到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诱导同学思维,启发他们跟着教材内容、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要避免出现所谓的“弱智问题” ,让大家“啼笑皆非的问题”。
3、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要让同学们认识到,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有的问题会有几种解法,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在设计问题时,设计者要先有正确的答案,这样才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当学生各执一词、互相争论、相持不下,无法统一时,公布答案。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
4、问题设计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其中包括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单元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既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又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既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又要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有深度和广度。
相信通过上述的四个策略的实施定能让学生更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