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月,美国艺术机构Creative Art Partners发布了全球收藏家的家居图。这家艺术机构还有一个业务是帮助豪宅地产项目做样板问。
在Creative Art Partners公布的家居图中,包括了歌手Alicia K.ey位于好莱坞的32个房间的家,其中有两个房间里展示了现在最当红的潮流艺术家KAWS的绘画原作,还有Be@rbrick熊的1000%版本。歌手Pharrel Williamsss是小黄人主题曲的唱作人,他的家里各个角落摆满了玩偶和各种绘画艺术品。
一个人的房子的值钱程度能够看出主人的财富,而房间的陈列,使用的物品,收藏的内容,才能反映主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
跟国内找些装饰画随便装点门面不同,欧美国家从有钱人的家到房产机构,都已经将Living With Art深入整个商业系统中。很多收藏艺术品的人甚至不知道,像苏富比和佳士得这种大的艺术拍卖公司背后都跟着房地产项目,其目的并不是纯粹卖房子,而是集中在古堡、百年老宅和超级大的房产这个极其豪门品类。有这个业务板块的原因极其简单——寻找货源啊。
其实无论大小拍卖公司,如何找到源源不断的好货都是一个难题。更大的难题是很多作品尤其是早年的作品被家族收藏后,如果不是涉及分家产,或者家族衰落这样的大事,很难再出手。不缺钱的金主们真的是宁愿名作落灰,也不忍旁落他人。做这种豪宅项目方便拍行进出豪宅,了解宅内作品情况,也可以更好地为大客户们服务。
相比美国,欧洲的百年老宅更多,销售价格非常低,因为接手的人要严守本国老古堡的保护条例,不但不能改变它的功能,还要肩负起修缮它的义务,修缮不好政府还要找你谈话。虽然是你的房子,但是同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遗产,必须守护好。欧美因为一整套保护文物的制度,使得这些古堡历经数百年巍然不动。
那贵的是什么呢?是房子里面的画啊,古董啊,首饰啊……当年的人为了生活使用需要而收藏的物品成了更大的标的。这些年海外这些大拍卖行在贵族遗产上的争夺全都是血雨腥风。
BBC曾拍摄一部纪录片《私家庄园解密》,详尽记录了欧洲几大重要家族的庄园。其中一个庄园是当年维多利亚时期担任过印度大使的家。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跟随着主持人将大门徐徐打开,看到主人当年去南极历险收藏的一角鲸的犄角;在非洲打猎收集的虎皮;每到一个国家和城市,收集来的当地的古董文物和绘画作品。这不仅仅是一个古堡,更是曾经主人的博物馆,通过这些物件,我们能够揣摩住在这里的人曾经度过怎样的一生。
一个完整的古堡一定是建筑+艺术+历史的复合体。
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家居设计杂志《AD》几乎就是这些明星豪宅的板报,每一期都会曝光几个被艺术品充斥的明星之家。从最有钱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明星圈来作对比,最能说明整个社会的审美和艺术需求。反观国内,只能感慨,钱不是万能的。除了房子,很多明星的家或许还没有平常百姓家的品位高。
所以,人生的口号是Living With Art,而不是Living With Money或者Living with House。
中国的大富之家多数还停留在买豪宅、穿豪衣、开豪车的消费水平上,反倒是一些不是那么有钱的小富之家更愿意把精力和财富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女友今年搬了新家,从装修到设计都是委托给专业的设计公司,艺术品软装委托给艺集和Miss L来做的,不论是空间的利用,还是每个角落私人物品和收藏品的搭配,都鲜活灵动地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生活痕迹,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展厅。
名人的家居也有好典范,由知名室内设计师周光明设计的王中军家便是,很强调空间的减法和软装的加法;而收藏家的家里也有家居设计的“噩梦”,除了画或者雕塑好看,其他的都看不过眼。他們或许有很好的艺术品位,但是家居品位却还没到,又不相信设计师们的专业性,最后因为艺术品塞得太满,反倒缺失了艺术和设计生活的气度。
最终,能够证明每个人生活质量的不是那个房子,而是伴随我们一起生活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本身。而生活本身除了衣食住行外,再添加一点收藏的小趣味,无论是版画,还是玩偶,乃至邮票……在自己能够负担的前提之下,承受一点收藏之累,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编辑/李木子)
在Creative Art Partners公布的家居图中,包括了歌手Alicia K.ey位于好莱坞的32个房间的家,其中有两个房间里展示了现在最当红的潮流艺术家KAWS的绘画原作,还有Be@rbrick熊的1000%版本。歌手Pharrel Williamsss是小黄人主题曲的唱作人,他的家里各个角落摆满了玩偶和各种绘画艺术品。
一个人的房子的值钱程度能够看出主人的财富,而房间的陈列,使用的物品,收藏的内容,才能反映主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
跟国内找些装饰画随便装点门面不同,欧美国家从有钱人的家到房产机构,都已经将Living With Art深入整个商业系统中。很多收藏艺术品的人甚至不知道,像苏富比和佳士得这种大的艺术拍卖公司背后都跟着房地产项目,其目的并不是纯粹卖房子,而是集中在古堡、百年老宅和超级大的房产这个极其豪门品类。有这个业务板块的原因极其简单——寻找货源啊。
其实无论大小拍卖公司,如何找到源源不断的好货都是一个难题。更大的难题是很多作品尤其是早年的作品被家族收藏后,如果不是涉及分家产,或者家族衰落这样的大事,很难再出手。不缺钱的金主们真的是宁愿名作落灰,也不忍旁落他人。做这种豪宅项目方便拍行进出豪宅,了解宅内作品情况,也可以更好地为大客户们服务。
相比美国,欧洲的百年老宅更多,销售价格非常低,因为接手的人要严守本国老古堡的保护条例,不但不能改变它的功能,还要肩负起修缮它的义务,修缮不好政府还要找你谈话。虽然是你的房子,但是同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遗产,必须守护好。欧美因为一整套保护文物的制度,使得这些古堡历经数百年巍然不动。
那贵的是什么呢?是房子里面的画啊,古董啊,首饰啊……当年的人为了生活使用需要而收藏的物品成了更大的标的。这些年海外这些大拍卖行在贵族遗产上的争夺全都是血雨腥风。
BBC曾拍摄一部纪录片《私家庄园解密》,详尽记录了欧洲几大重要家族的庄园。其中一个庄园是当年维多利亚时期担任过印度大使的家。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跟随着主持人将大门徐徐打开,看到主人当年去南极历险收藏的一角鲸的犄角;在非洲打猎收集的虎皮;每到一个国家和城市,收集来的当地的古董文物和绘画作品。这不仅仅是一个古堡,更是曾经主人的博物馆,通过这些物件,我们能够揣摩住在这里的人曾经度过怎样的一生。
一个完整的古堡一定是建筑+艺术+历史的复合体。
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家居设计杂志《AD》几乎就是这些明星豪宅的板报,每一期都会曝光几个被艺术品充斥的明星之家。从最有钱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明星圈来作对比,最能说明整个社会的审美和艺术需求。反观国内,只能感慨,钱不是万能的。除了房子,很多明星的家或许还没有平常百姓家的品位高。
所以,人生的口号是Living With Art,而不是Living With Money或者Living with House。
中国的大富之家多数还停留在买豪宅、穿豪衣、开豪车的消费水平上,反倒是一些不是那么有钱的小富之家更愿意把精力和财富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女友今年搬了新家,从装修到设计都是委托给专业的设计公司,艺术品软装委托给艺集和Miss L来做的,不论是空间的利用,还是每个角落私人物品和收藏品的搭配,都鲜活灵动地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生活痕迹,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展厅。
名人的家居也有好典范,由知名室内设计师周光明设计的王中军家便是,很强调空间的减法和软装的加法;而收藏家的家里也有家居设计的“噩梦”,除了画或者雕塑好看,其他的都看不过眼。他們或许有很好的艺术品位,但是家居品位却还没到,又不相信设计师们的专业性,最后因为艺术品塞得太满,反倒缺失了艺术和设计生活的气度。
最终,能够证明每个人生活质量的不是那个房子,而是伴随我们一起生活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本身。而生活本身除了衣食住行外,再添加一点收藏的小趣味,无论是版画,还是玩偶,乃至邮票……在自己能够负担的前提之下,承受一点收藏之累,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