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不断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它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的师生多边活动,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发展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 交流    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
期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把“以人为本”正式写进党的文件,这是第一次,也是指导中国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
期刊
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她强调外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性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关键因素之一。幼儿也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下面就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适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我认为物质环境应
期刊
校园伤害是指广大中小学生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遭受的身体伤害、精神伤害以及死亡事故。校园伤害事故虽然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但大部分可以通过教育、干预和加强管理等措施进行避免。  一、校园伤害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由于现实社会中不良观念以及低俗文化娱乐场所的影响,使得思想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心灵与
期刊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深刻的。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吸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教学力量。尤其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场地比较复杂,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情感,一位趋于温和、理解人、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有想象力和亲切热情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如果教师的情感品质非常不好,容易生气,情绪不稳定,倔强,发怒,则很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激化矛盾,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情感是维系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启蒙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往往与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一、教师专业素质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影响  专业知识的更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不经常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就无法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甚至可能在教学中寸步难行。现在的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着中学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等方面探讨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了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职员的专业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也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总的来说,教育职员职业的专业化定位有以下特点:   一、专职化  教育职员是专门从事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人员,即教育职员身份的独立性。专职化就是指学校管理人员要成为职能专门化和具
期刊
新课程方案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变成现实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着学生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