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天夜空中出现了一颗新彗星,这是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的彗星,也是全世界在新世纪发现的第一颗较明亮的彗星,它的彗尾最长时已超过一千万千米。
大家想知道这颗彗星发现前后充满深情的故事吗?
九州高悬彗星榜
彗星这种带尾巴的奇特天体自古以来就引起人类的关注。在近两百多年以来,国际上有了命名的规则,主要是以最早发现的人命名,如果几乎在同时有几个人分别独立发现,则最多不超过三人,这和诺贝尔奖相似。彗星命名有时也给以对彗星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或天文台。
自从有了命名规则,不仅专业天文学家奋力巡天夜复夜,广大的天文爱好者也纷纷带上他们的望远镜,远离城镇的耀眼灯光,进行“星海捞针”的苦苦搜寻,两百多年来,西方天文爱好者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登上了彗星的桂冠。
发现彗星同样是我国多少代天文爱好者魂牵梦绕的追求,然而步履艰难,真是业余寻梦岁岁空,留下一声声叹息。
这一声声叹息同样感染着海外心系祖国的炎黄子孙,在美国著名的史密松那天体物理台工作的天文学家邵正元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长期以来从事彗星和小行星的观测研究,他热切盼望祖国天文爱好者的名字也能登上彗星之冠。1998年邵先生已年届七旬,又身患重病,早已退休的他经济收入已较低,还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但他仍拿出一万元人民币,请夫人专程带回祖国,以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的名字设立张钰哲彗星奖,奖给祖国第一个发现彗星和登上彗星桂冠的天文爱好者。这一奖项的设立在祖国大地的广大天文爱好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真是九州高悬彗星榜,盼君全球争前锋。
惊见一夕若梦中
在我国众多的寻彗天文爱好者中,新疆的周兴明和河南的张大庆是漫长征途中的“两匹骏马”。其中张大庆从1991年开始寻找彗星,当时他才21岁,1992年和1993年他曾给我们天文台来过两封信,是我回复的,当时他主要是了解一些天文问题,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1995年,他来了两封电报报告发现了彗星,我赶紧核对,确实是新彗星,随即报告了国际小行星彗星中心,可惜晚了几天,虽然未能成功,但我觉得他是有希望的。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工作实在忙,但仍应抽时间支持一两位希望更大的年轻人。从事天文观测,即使是专业天文学家也是挺辛苦的,多少寒暑,多少不眠之夜,多少重复性的单调工作。作为爱好者就更困难了。他所在的开封市灯光亮,无法观测,要冒着冬天刺骨的寒风骑车去二、三十里外的黄河大堤,望远镜还要自己磨制。而且是一次失败接着一次失败,用张大庆自己的话来说,“我事业中最平常的一件事就是失败。”这样一干就是十年半。从1995年以来的七年时间里,我们常通电话,我时常了解他的情况,不时地鼓励他,说:“这一天不会很远了。”而更多的帮助来自他其他的朋友,如国家天文台的朱进博士、台湾的天文爱好者陈正鹏,洛阳的林力……
今年2月1日晚当我回到家里,妻子就告诉我张大庆打电话来,彗星发现了,我随即和他联系。当时国家天文台朱进博士和我都先后将发现的数据通告了国际小行星和彗星中心。
随后他讲述2月1日发现彗星的经过。当天天快黑时,他像往常一样骑车冒着寒风到了黄河大堤,一切都那么平静,他也没想到奇迹会在今晚降临,当他用自制的20厘米口径望远镜缓缓搜寻夜空时,就在19时15分,他发现在鲸鱼座中有一个朦胧的天体,发出淡淡的雾状白光,与周围的点状恒星迥然不同,这是不是一个新天体?他急忙拿出星图仔细核对,初步断定可能就是十年来
梦寐以求的新彗星,张大庆的心在怦怦直跳,他无法按捺内心的惊喜。随即掏出笔来,把这颗未知天体标在星图上,又回到望远镜里足足盯了30分钟。“要赶快报告!我要赶快报告!”他连忙骑车赶回自己家中,先后拨通了我家和朱进博士两处的电话。
国际小行星和彗星中心主任马斯顿接到报告后说,在稍早时候,日本的观测者已报告了同一颗彗星。张大庆知道后很焦急,在电话中对我说,如果日本的观测者有3人,这次又要落空了。我看了马斯顿博士回复的电子邮件后,告诉张大庆,从英文看,估计日本的观测者是一个人。
2月2日,在国际天文联合会通报中确认日本的池谷和中国的张大庆为该彗星两位独立发现者。2月3日在新的通报中正式命名这颗新彗星为池谷-张彗星,并通告各国天文台,中国天文爱好者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多少代人的梦想终于成真。邵正元先生心系炎黄的热切期望终于在池谷-张彗星的桂冠上实现了。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张大庆这次寻梦并不比池谷差,池谷先找到是因为日本在东边,天黑比开封早一个半小时。
张大庆的母亲在儿子发现后说了一句令人感叹的话:“他也该发现了,他付出的太多,太多……”
梦龙扶摇千万里
池谷-张彗星以每秒四十多千米的速度逼近太阳,从2月1日发现至3月18日经过离太阳最近的近日点,它的亮度由8.5星等升至3.2星等,迅速增亮了一百多倍。
我们对池谷-张彗星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这是一颗冰物质十分丰富的彗星,估测它的彗核有几千米大小,主要由水冰、二氧化碳(干冰)与其他冰物质组成,里面还夹杂不少暗黑色细小颗粒、尘埃,彗核就像一座巨大的暗黑色冰山飞近太阳,太阳辐射使彗核表面冰物质迅速升华为气体,气体猛烈喷射过程中夹带着不少颗粒、尘埃,这些气体与尘埃开始围绕在彗核四周,形成明亮的云雾状彗发,随后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气体彗尾,并在太阳光的压力下形成尘埃彗尾;随着彗核表面冰物质不断升华喷出,就形成彗发、彗尾的流动平衡。在今年3月上中旬,由于池谷-张彗星运行在近日点附近,彗尾最长时达上千万千米,整条彗星像是一条巨龙,在太空中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似曾相识燕归来
池谷-张彗星不仅在太空中光芒四射,而且还有一部有趣的历史故事。今年2月21日,日本天文学家根据这颗彗星运行时的264个观测位置,计算出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发现它与1661年2月初出现的亮彗星轨道有联系。最近国际小行星、彗星中心主任马斯顿根据从2月1日至3月16日更多的观测位置,计算出池谷-张彗星上次回归太阳,过近日点时间是1660.9年±0.4年。而1661年2月初亮彗星过近日点的时间是1661.1年。两者十分相近。这样这两颗彗星不仅轨道相似,亮度都较明亮,而且当过近日点时间也非常相近。它们很可能是同一颗彗星。
我查阅了有关的天文史料。在江苏《吴江县志》15卷上记载有: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四(1661年2月2日)夜,彗星见东南,指西北。在江苏《潢泾志稿》第7卷上又记录了: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初八(1661年2月6日),彗星见,自东南扫至西北。
这些记录表明1661年这颗彗星不仅肉眼可见,而且相当壮观。
彗星正式命名是近代天文学才出现的,因此,即便池谷-张彗星确定是1661年2月初彗星的回归,这颗彗星的正式命名也不会有所改变,相反,它还为池谷-张彗星的研究增加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添上“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精彩一笔。
彗星是太阳系最原始天体,它内部还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彗星的研究对于太阳系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的探索有重要的意义。
张大庆发现彗星这件事对于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