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开展(学会)研究性学习对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小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主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途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又为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但小学生年龄较小,经验储备、知识基础和思维、研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研究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操作模式尤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迁移 合作 情感 创新
小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主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因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途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教给人们更有效地创造。因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质量的一个关键。
根据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学习数学课的实际情况,我在数学课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遵循了这样的策略:
一、注重主动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这就要求创造性数学课教学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学习正是学生不断探索,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才能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创造性统一起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数学课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能动力,并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索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要变教师的手把手教为学生的自主实践、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1.使学习形式具备活动性
学习形式的活动性就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在数学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约数后,我让学生探索“4和1,2,3,4,5,…,20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否有什么规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列成表,再观察,继而发现这些最大公因数呈规律性的变化,即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这正是函数思想的萌芽。通过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获得对客观规律的把握。
2.使学习内容多些生活性
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把数学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注意拓展数学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课时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数学课和生活的关系是树与土的关系。根深扎于土,方能枝繁叶茂。数学课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参照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天地,让学生在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中,生命的体验得到充实和丰富。值得肯定的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诸如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交通、数学与购物等专题。我们不仅要用好这些内容,还要适当地拓展。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数学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数学课课堂教学就成了课堂生活,数学课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数学课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数学课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教师还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的氛围,激发他们产生探究欲望,让数学课研究性学习课堂里的准备和训练成为明天学生生活中享用的资本。练就学生主动探究,刻苦钻研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的本事,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提供保证,着眼于学生、放眼于生活和未来,让数学课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地等同起来。
二、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在老师的眼中也许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做出的努力。只要过程以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这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五(上)的“尝试与猜测”专题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鸡兔同笼用假设”,而是让学生体会“尝试与猜测”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形式,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得出的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当然也可以画图得出问题的结果。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学生自己进行判断的能力。
三、注重优化方法
通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之间健全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在创造性数学课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师注意的问题。
1.注重合作,调动情感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合作,它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协调、融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和信任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完成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间相互合作,以及师生间的配合默契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变换分组的方式,或采用按行、列、座位、男女生或采用自由组合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使同学之间保持融洽、协调的气氛,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2.分层组合,互动竞争
竞争是激励学生好胜心,取得优良劳动成果的手段。它利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得到增强,因此,劳动效率会有很大提高。竞争的方式有个人竞争、团体竞争、自我竞争和能力分组竞争。例如:课前可采用自由组合小组预习教材内容、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尝试性的实践;课中针对学习过程开展个人或团体竞争;课后,对学习成果可开展横向的自我竞争,使自己在不断竞争中提高、超越。
3.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小学生是一个特别需要肯定、褒奖,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不适当的批评,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零碎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自信。这要求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及时、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还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①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分校;②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迁移 合作 情感 创新
小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主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因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途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教给人们更有效地创造。因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质量的一个关键。
根据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学习数学课的实际情况,我在数学课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遵循了这样的策略:
一、注重主动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这就要求创造性数学课教学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学习正是学生不断探索,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才能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创造性统一起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数学课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能动力,并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索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要变教师的手把手教为学生的自主实践、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1.使学习形式具备活动性
学习形式的活动性就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在数学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约数后,我让学生探索“4和1,2,3,4,5,…,20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否有什么规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列成表,再观察,继而发现这些最大公因数呈规律性的变化,即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这正是函数思想的萌芽。通过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获得对客观规律的把握。
2.使学习内容多些生活性
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把数学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注意拓展数学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课时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数学课和生活的关系是树与土的关系。根深扎于土,方能枝繁叶茂。数学课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参照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天地,让学生在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中,生命的体验得到充实和丰富。值得肯定的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诸如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交通、数学与购物等专题。我们不仅要用好这些内容,还要适当地拓展。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数学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数学课课堂教学就成了课堂生活,数学课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数学课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数学课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教师还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的氛围,激发他们产生探究欲望,让数学课研究性学习课堂里的准备和训练成为明天学生生活中享用的资本。练就学生主动探究,刻苦钻研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的本事,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提供保证,着眼于学生、放眼于生活和未来,让数学课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地等同起来。
二、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在老师的眼中也许有优劣之分,但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做出的努力。只要过程以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这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五(上)的“尝试与猜测”专题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鸡兔同笼用假设”,而是让学生体会“尝试与猜测”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形式,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得出的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当然也可以画图得出问题的结果。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学生自己进行判断的能力。
三、注重优化方法
通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之间健全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在创造性数学课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师注意的问题。
1.注重合作,调动情感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合作,它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协调、融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和信任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完成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间相互合作,以及师生间的配合默契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变换分组的方式,或采用按行、列、座位、男女生或采用自由组合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使同学之间保持融洽、协调的气氛,减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2.分层组合,互动竞争
竞争是激励学生好胜心,取得优良劳动成果的手段。它利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得到增强,因此,劳动效率会有很大提高。竞争的方式有个人竞争、团体竞争、自我竞争和能力分组竞争。例如:课前可采用自由组合小组预习教材内容、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尝试性的实践;课中针对学习过程开展个人或团体竞争;课后,对学习成果可开展横向的自我竞争,使自己在不断竞争中提高、超越。
3.积极评价,鼓励创新
小学生是一个特别需要肯定、褒奖,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不适当的批评,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零碎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自信。这要求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及时、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还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①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分校;②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