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里:并购就像谈恋爱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从官员到老百姓哪个不知道德隆是干什么的?有谁不知道德隆?我从来没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更没有故意低调。
  德隆是在以很小的事业,操作了诸多事业。我们的并购只是用很少的资源去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
  
  “低调是别人给我们扣的帽子”
  
  《英才》:德隆系下控制了很多家上市公司,为什么德隆自己不上市?
  唐万里:上市应该是为了做产业。德隆作为一家控股性公司,如果不上市,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向公众做信息披露,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进行披露,很多事情就没法实现,因为运作的空间就没了,毕竟很多信息是不宜披露的。
  《英才》:这是不是跟德隆一向低调的姿态有关?
  唐万里:低调不是刻意地放低姿态,需要低调就低调,需要高调就高调。
  《英才》:德隆的低调已经引起了外界的很多猜测,不知道种种传言有没有影响德隆与政府的沟通?
  唐万里:这个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对于这些东西,如果实实在在地去了解,大家就会认可,但有些人对我们的行业不了解,所以他们说出来的结论是非常可笑的,毕竟知识结构决定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一样。
  《英才》:你们打算继续保持这种姿态吗?
  唐万里:我们的这个所谓低调呀,实际上是别人给我们扣的“帽子”,在新疆从官员到老百姓哪个不知道德隆是干什么的?有谁不知道德隆?再说我们都很忙,没有时间专门去做秀,我从来没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更没有故意低调。
  《英才》:事实是这样的吗?
  唐万里:这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新疆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偏僻的地方,突然冒出德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人们自然好奇。
  《英才》:你们兄弟原籍是四川开县人?
  唐万里:对。
  《英才》:怎么会想到跑去新疆发展呢?
  唐万里: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父母那一代就分配到了新疆,我们兄弟几个都在新疆长大的。
  《英才》:有人用你四川开县的籍贯做了些文章,说曾经开县人云集深圳打工,为此深圳治安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打开办”来对付不安分的开县人。
  唐万里:我不知道有这样的事,其实我应该算是新疆人,父亲是学建筑设计,母亲是学园林的知识分子,他们早年支援新疆建设来到了这儿。
  《英才》:这是不是说明一个问题,有些事情不向外界澄清,往往会遭到无端的猜疑?
  唐万里:有些是恶意攻击,是竞争对手心理不平衡,利用媒体来伤我们,所以我接受采访很谨慎。
  《英才》:如果一个人的本事很大,人们就会说这个人是神仙,或是妖魔。德隆的本事也很大,但有文章就把德隆比喻成一个妖魔,你介意这种妖魔化的说法吗?
  唐万里:我当然会介意了,不过有些是商业行为,他们跟德隆有利益冲突。有些人非要给你造谣你咋办?
  
  “具体的管理我都不管”
  
  《英才》:德隆在中国经济里面应该成为一种现象。
  唐万里:做企业,太累,实际上往往这种经验不是说理论家能总结出来的,里面有很多战略、战术,方方面面经验的东西很多,要把这种经验的东西理性化,很难。有关德隆的东西好多人来问我,而且有两万多人在研究德隆,这个研究是做案例教学也好,做并购案例也好,还是在国际研讨上做战略研究也好。都说明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德隆的东西不是夸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英才》:作为德隆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国内的企业界有你佩服的人吗?
  唐万里:当然有佩服的人了,多了,像柳传志、张瑞敏、郭广昌。现在企业已经走上知识型,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一种买卖行为。做企业需要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
  《英才》:你定位自己是一个企业家、资本家,或者是战略投资家、产业投资家?
  唐万里:应该是企业家。
  《英才》:如何评述自我的性格?
  唐万里:应该说是海纳百川(唐的助理说)。那得问别人,我是一个心胸很大,很宽容,很随和的人,有人说我不像管理者。
  《英才》:这样的性格会不会影响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严格性?
  唐万里:所以我不管制度,具体的管理我都不管,而是做董事长。我主要是选人,定目标。
  
  “心态上我是职业经理人”
  
  《英才》:你们兄弟四人现在各管一块,这样的分工状况正是刘永好刘氏兄弟分家前的前兆。
  唐万里:这是我们的特点,因为我们本身是现代企业制度,下面都是上市公司,你说把哪个企业分给哪个兄弟?
  《英才》:现在兄弟在一起守业的很少了。
  唐万里:这里没什么规律,曾经有人跟我说他分析出一个中国企业“四兄弟之谜”,说这是个规律,哪有这样的事,难道只要是四兄弟就能发财?这个说不清楚。
  《英才》:外界把德隆称为“类家族企业”,你觉得准确吗?
  唐万里:你不用说什么“外界”,其实就是郎咸平说的,就这事我跟他讨论过,尽管我现在跟朗咸平是朋友,但我觉得他的这种说法不客观。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把东南亚的那个模式拿过来类比,再说,世界500强中家族企业多了。
  《英才》:从人性上来说,人好像不太愿意跟亲人在一起工作。比如,你是老大,做董事长,在实际经营中会不会给兄弟之间带来压抑感?
  唐万里:我们绝对没有,事业这么大,忙都忙不过来,哪来的压抑!
  《英才》:你们兄弟间是怎样处理这种关系的?
  唐万里:我们德隆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虽然从产权上看我是企业的股东,但心态上我是职业经理人,将来我需要退休。而且在德隆的企业心态中,我觉得我们都是经理人。千万不要突出个人,我们的企业文化讲团队精神,不讲老板个人英雄主义,现在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说话。
  《英才》:你的这种经理人心态有点特别?
  唐万里:本来老板是越来越没有权力了,现在是董事会决策,决策的依据是数据库,是行业研究,德隆所搭建的是一个理性平台。
  《英才》:这是德隆的企业文化?
  唐万里:这个我还没好好想过。
  《英才》:给外人的感觉,合作应该算是德隆比较核心的东西。
  唐万里:当时起名德隆就是取意“以德兴隆”,合在一起就是德隆这个名字。但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哥儿们义气、朋友交情,这个“合”很关键,可以理解为大家一起发财。这也是德隆的核心价值观。
  《英才》:你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
  唐万里: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对我们的成长从来没有任何约束,而且什么事情都是很民主的方式解决。所以父母的这种品质和思维教育方式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英才》:你们兄弟之间的这种民主会不会导致“议而不决”呢?
  唐万里:我们不会带有个人偏见,结果是怎么就怎样。实际上我们四兄弟谁都有谁的优势,所以我们更要“合”,这也是我们德隆合作到现在,基本还能合作下去的根本原因。
  《英才》:是不是因为你是兄弟中的老大,所以大家比较尊重你,比较听你的。
  唐万里:有时候老三提出来的概念好,大家就都听他的,老二在某方面强一点就听老二的,这个东西不一定。
  《英才》:但如果觉得自己的价值有时候被低估时,会不会导致分手呢?
  唐万里:这跟企业的形态相关,我们下面主要是上市公司。而且我们整天忙,没时间顾得上。
  《英才》:你所信奉的商道是什么?
  唐万里:没总结过!
  
  “最难的是让别人相信你”
  
  《英才》:你介不介意用“嚣张”一词来形容德隆的并购气势?
  唐万里:这个词差不多吧,但太夸张了。德隆是在以很小的事业,操作了诸多事业。我们的并购只是用很少的资源去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特别是2003年政策上提出在竞争性行业“国退民进”的思路,民营企业并购的劲头很足。
  《英才》:有专家说,成功的并购是“非典型性的”,而失败的并购是“典型性的”,德隆的并购据说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唐万里:对于这样的说法估计是哲学家说的,操作家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并购成败的关键是目标企业的选定和并购后的整合,你看我们与汇源的并购,德隆的股份是51%,汇源的股份是49%,但是我们为了更好地整合,德隆并没有派人过去做老总,而是由汇源的朱新礼做董事长兼总经理。所以哲学家可以说哲学语言,但是操作家不可以说。他们的角度和我们的角度不同,他们是属于总结性结论,而我们是属于在实践中自己推敲。
  《英才》:你做企业是半路出家,如何从门外汉到并购运作高手的?
  唐万里:我按捺不住寂寞,所以就出来了。这是个学习过程,因为我们有很多操作过的案例,通过后来不断的学习交流,对一个企业的判断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会慢慢了解。这个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出来的。再笨的人有了经验就自然懂了。
  《英才》:并购中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唐万里:最基本也是最难的是要让别人相信你,要不一切都没得谈。因为并购就意味着他要跟你走。
  《英才》:你是如何让别人相信你的?
  唐万里:我是一个让别人容易接近的人,这可能跟我以前的老师职业有关。
  《英才》:你有没有因为“不被信任”而导致并购的失败?
  唐万里:绝不会因为不信任而失败,一般是因为其他因素。比如说上级领导、政府、行业、感情因素。
  
  “不可能永远都是好朋友”
  
  《英才》:当年与汇源的合作被炒得沸沸扬扬,现在却以失败告终,你怎么看?
  唐万里:这主要是企业文化上的原因,老朱他不接受现代企业制度,毕竟他是私营企业,在价值观上很不一样。汇源的文化主要是山东农村文化,比如他们企业要奖励表彰员工,奖金却发给员工的父母。而且他对企业的看法和我们也不一样,我们是上市公司,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只好撤出来,并不是我们在战略上出了问题。
  《英才》:这次并购的失败是选错了企业还是选错了企业家?
  唐万里:这个事情不好一下子说清楚,我对汇源相当尊重,老朱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家。他拥有很多光环,获得过五一奖章,又是劳动模范。再说我们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都是业余的企业家。并购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就像是交朋友,不可能永远都是好朋友。
  《英才》: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汇源不适合德隆,是选择目标企业上出了问题?
  唐万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双方都很兴奋,意气风发的。我们给汇源所制定的管理、销售评价体系,老朱感到很新鲜。但朱新礼仍有农民企业家的影子,汇源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他们接受不了我们的文化。
  《英才》:是文化整合上出现了问题?
  唐万里:主要是汇源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冲击,不知你有没有去过汇源企业,在那里既有欧式的罗马广场,旁边又有农场,养猪养鸡养鸭养猴子什么都养。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又想接受西方的东西,又有自己沉淀的东西。他这种价值观很不清晰。再者,老朱的管理也不是很严谨,有时就连他的兄弟都接受不了他的管理方式,比如老朱可以随意地宣布今天企业停工,其原因是要几个工人跟他到电视台去做一个对话节目。
  《英才》:只是价值观不一样?
  唐万里:对!
  《英才》:德隆在并购中所使用的“企业家俱乐部”文化在并购整合中不是一直都所向披靡的吗?
  唐万里:应该说基本是,但并购就像是谈恋爱,更多的是跟人打交道,如果谈不到一块,就谈不下去了。但不可否认朱新礼是个好人,而且能力很强。我们开始时也是因为看上了他的经营能力。但市场经济不是以好坏来区别商业价值的。
  
  “像这个事情我都不想理它”
  
  《英才》:有一段时间媒体说德隆是庄家,在那段时间里,你是怎样的状态?据说当时你的弟弟唐万新24小时手机都是开状态机,因为怕别人因找不到他而说他出事了。
  唐万里:我心情很急,但很自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我们有实业支撑,我们有真正的战略,像我们的酒业、食品都是大的产业。不过两三年了,没人提这个事。
  《英才》:但这件事确实是使德隆浮出水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以前德隆过的日子应该还比较平静,那么多媒体给德隆投入了空前的关注,给德隆省去了大量的宣传费用。
  唐万里:还是因为媒体的好奇心太强,后来很多媒体都到新疆去考察,中央电视台也去了,大家心平气和地聊。现在你看除了个别的小报,主流媒体基本上没有起过哄。
  《英才》: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联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仇富心理。觉得好像谁有钱,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有点什么事情。
  唐万里:还是好奇心作怪,我觉得不仅是个仇富问题,当然其中有些人有各种目的,这个没法说,而且这是个世界性话题,不光是中国人有这种心态。
  《英才》:你介意登上富豪榜吗?
  唐万里:很生气,但没办法。为此事,胡润还给我们打过电话,后来他好像还专门来过新疆。
  《英才》:但这已经是一种趋势,即使胡润不搞,还有别人会搞。
  唐万里:那肯定的,这使我们成为了公众人物。像德隆出名,但是我们不是公众人物,关键是他们对行业不了解,瞎猜,又没看过报表,不知道咋回事。像这个事情,我都不想理它,不想多说。
其他文献
谢强,一个曾经的职业文人,现在的职业经理人。  因在CBD与潘石屹联合,对抗张宝全,被人称为选错了对手。然而更让外界看不懂的是谢、潘联手进行的高达80亿人民币的建材招标。  就连业界的资深人士也不明白,究竟是老潘工于心计,还是老谢大智若愚。毕竟同样的地段,同样的建材,富力城和后现代城的销售价格怎样会差这么远?是老谢人会吆喝,还是老潘太能呼幺?  2003年8月6日,谢强接受《英才》独家专访时说:他
期刊
由本刊与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2003年房地产创新人物”推选活动,以“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借助自身独特的平台,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体现本次活动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主办方约请了业内外28名著名专家、学者和媒体资深人士组成了阵容整齐的评委会(见附表),邀请11名房地产企业界知名代表组成了本次活动的特邀顾问团,并通过《北京青年报》和《英才》杂志向广大读者发放选票,进行程序严谨的遴选运
期刊
他是地产界最滥的人物,也是地产界话题不断的人物。  据说他花钱让人骂自己,据说他为了出名可以不择手段……带他出道的冯仑一语中的:“老潘做事不计后果”。  而2003年8月6日老潘接受《英才》独家采访时自我辩护:“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老潘评点竞争对手    《英才》:你怎么评价竞争对手张宝全?  潘石屹:我跟张宝全是好朋友,挺佩服他精力充沛、热情有干劲的精神。他本人多才多艺,能导演
期刊
他们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还是被阉割了的一群企业家?  他们是两恨文化的始作俑者,还是将改变中国文化的一个阶层?  他们是革命的,还是渐进的?  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最难的又是什么?  2003年7月25—26日,中国企业家论坛举办的首届弥勒论坛在云南举行,400多位企业家到场共同探讨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本刊总编辑宋立新应邀主持了首场主题论坛《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精神》。    杨平(主持人,
期刊
当下的国内房地产业界企业家完全不缺被民众认知的资源和舞台,而缺乏的是把握 “被认同”与“被认知”两者平衡的能力。  央行信贷政策调整,多位房地产业界大腕相继落马,中国房地产行业在今年的夏天似乎遭遇了不同寻常的寒流。沸沸扬扬中诸如无视民生强行拆迁、愚弄百姓圈地诈骗之类丑闻露布于天下,民众对房地产行业决策层原本就深厚的质疑更加升级。  普通百姓对房地产企业家的认知特征,粗略地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
期刊
当下的国内房地产业界企业家完全不缺被民众认知的资源和舞台,而缺乏的是把握 “被认同”与“被认知”两者平衡的能力。  央行信贷政策调整,多位房地产业界大腕相继落马,中国房地产行业在今年的夏天似乎遭遇了不同寻常的寒流。沸沸扬扬中诸如无视民生强行拆迁、愚弄百姓圈地诈骗之类丑闻露布于天下,民众对房地产行业决策层原本就深厚的质疑更加升级。
期刊
打开近期北京购房指南图粗略数一数,每平方米售价在1万元左右的“豪宅”类楼盘竟超过130余家。按照北京房地产市场一个发展商平均一两个项目计算,这就意味着有百余家房地产开发商在“争食”京城“豪宅”这块肥肉。据业内人士估算,在未来一两年内,北京单套总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别墅供应量达6000套左右,总市值超过300亿元,而2002年北京住宅销售总额也只有458.2亿元。依北京金字塔状的消费者结构,显然很难
期刊
人们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三个男人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有人戏言,如果让富力城的职业经理人谢强写剧本,今典的老板张宝全当导演,现代城的老板潘石屹演男一号,说不定他们本色的发挥会演一出不错的情景喜剧。  而现实中他们三人在北京CBD商圈一块不到5公里的狭长地带展开激烈的“巷战”。其火并战况一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年头不知文化招谁惹谁,总之人们喜欢拿它说事。房地产的腕儿们也不例外。嘴里嚼文
期刊
在场地并不是很大的咖啡厅里寻找杨海华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想像中的揽胜广告公司总经理即使不打领带,也至少会穿一身像模像样的行头。记者按照这样的思维定势在咖啡厅里不断地穿梭,未果!  直到杨海华主动站出来询问“你找我吗”?眼前这位留着长发并梳有小辫、穿着跨栏背心、七分裤、黄色休闲皮鞋、没穿袜子、艺术味十足的男人在没有递过他的名片之前,记者认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误会。  当如假包换的杨海华坐在面前并点起一
期刊
四媒体跨平台年度“双十”人物水落石出    2003年12月13日,由《英才》杂志、新浪网、《北京青年报》和凤凰卫视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联合举办的“2003年10位聚人气企业家、10位具价值经理人”评选活动颁奖盛典上,本年度惟一由四种不同媒体平台运筹推出的 “人本榜样”新鲜出炉,王建宙、董文标、刘永好、郑俊怀等20位企业领导人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和部分国家部委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