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篇的话: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祖国万里边防线上的边关哨卡。边关冷月映照着的,是戍边将士一腔火热的报国情怀,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处边关、一心向党,用青春与热血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用牺牲与奉献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份优秀答卷。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万里边关党旗红”专栏,着重反映党的十九大精神给边防部队带来的可喜变化,宣传边关军营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展现新时代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崭新面貌,以此来讴歌时代英雄,汇聚磅礴力量。
="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anj/danj201801/danj20180108-1-l.jpg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相传,唐代一个由500峰骆驼、千余人组成的商队,在途经这里时突遇雪崩,人畜全部葬身冰峰雪谷,红其拉甫因此而得名。组建于1949年的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负中巴边境线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最高巡逻点海拔超过5800米。建连以来,连队先后5次荣立一等功,6次荣立二等功,8次荣立三等功,被陆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
新年前夕,我们驱车奔向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的红其拉甫,探访这些可敬可爱的国门卫士。
红心向党的“国门卫士”
向西!向西!向西!
一路上,途经红山口、流沙河、卡拉库里湖,穿越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时而酷日曝晒,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雨雪交加。我们不禁感慨:“这真是‘一天走四季’!”
颠簸了9个多小时,夜色降临时,我们才抵达连队所属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次日一早,继续赶路,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红其拉甫边防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连队营院内的一条条标语,鲜艳夺目。
“先到荣誉室看看吧!”指导员王立建议。走进连队荣誉室,整齐悬挂的由50多面锦旗组成的“荣誉方阵”,见证了连队官兵使命如山的责任担当。参观中,王立指出一张黑白照片介绍说:“人在边关、铁心向党,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最为厚重的政治底色。20世纪50年代初,老一辈戍边军人以‘三峰骆驼一口锅,三根木棍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的豪迈气概,在帕米尔高原扎下根;70年代,连队官兵以‘不怕苦、不畏难,雪域高原建家园’的雄心壮志,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亘古荒原上垦荒造田、卫国戍边……”
紧接着,他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排长何玉带领3名战士前往边境执行任务,返回时被暴风雪围困。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只看到4座无言的人像“冰雕”,怀抱钢枪,向着连队的方向保持着前进的姿势。这让我们想起了六十年代的惊险反特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那个经典镜头。
“这些,都是我们连队的红色基因。作为共产党员,作为边防军人,我们必须把这些红色基因学习好、发扬好、传承好!”王立自豪地说。
“党指挥枪是军魂。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导航仪。”当天下午,连队学习室内,一场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正在进行,授课人正是指导员王立。
楼道里,遇到机要参谋乔宏潮。他扎根高原17年,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谈起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他兴奋地说:“作为新时代的边防军人,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好边关、护好国土。”
在连队采访期间,一个面容黑瘦、身着便装的少数民族汉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问得知,他叫拉齐尼,是当地的塔吉克族牧民,今年38岁,曾在武警部队当了两年兵,有15年党龄。
原来他一家祖孙三代义务担任连队护边员,持续坚持了68年。1949年,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时,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就自告奋勇,主动来到连队当起护边员。23年后,他的父亲巴亚克接过接力棒,继续为连队官兵巡逻当向导,一干就是37年。其间,巴亚克先后30次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48岁那年光榮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贡献突出,先后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9年前,因父亲常年巡逻落下病根,行动不便,拉齐尼便义无反顾地取替父亲,接力护边。2015年,拉齐尼被国务院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谈起学习体会,拉齐尼憨憨地说:“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理解,我们不光要相处好、团结好,更要手拉手把国门守卫好!”
守卫界碑的“热血尖兵”
“当兵当到天边边,站哨站在最高点。是勇士,就要到最高的地方去摸摸天……”走在红其拉甫边防连的营院,这首雄壮嘹亮的军歌如雷贯耳。
红其拉甫,一个弱者望而生畏的地方,却是强者精神生长的沃土。连长杨映伟自豪地说:“在走向界碑的日子,我连官兵争先恐后、从不退缩,没有一个‘熊包’。”
他还介绍说,耸立在吾甫浪沟的界碑,是红其拉甫最考验官兵信念和意志的地方。这条巡逻路,蜿蜒在帕米尔至喀喇昆仑的崇山峻岭之间,全程96公里,官兵巡逻途中要翻越8座5000米以上的冰山达坂,蹚过30多条冰河,这也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
“走一趟吾甫浪沟,你便懂得了界碑的尊严,理解了边关的含义。”在杨映伟的鼓励下,我们决定跟随牦牛巡逻队,体验一段巡边路。
刚出连队不远,就遇到一道冰河。牦牛在乱石密布的河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前行。牛背上的我们,前后摇摆,左右乱晃,紧攥缰绳的手握出了汗水,心脏腾腾直跳。走出没多远,就感到浑身酸疼,天旋地转,呼呼大喘。
“界碑是国家的象征,也是边防军人信念的支柱。守住了界碑,也就守住了国土、捍卫了领土完整!”杨映伟坚定地说道。
有一天,他带领战士们去吾甫浪沟巡逻。深夜时分,巡逻分队正准备宿营,战士们发现营地被野狼包围,几十双绿莹莹的眼睛围着他们彻夜咆哮嘶吼。 “点燃篝火!”随着杨映伟一声大喊。篝火迅速点亮黑夜,狼群开始后退。官兵背对篝火,面向狼群,围成一圈,不停拉动枪栓,与狼群对峙。天快亮后,狼群才散去。带着疲惫,他们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位。
“每走一次吾甫浪沟,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吾甫浪沟巡逻的情景,班长田壮至今仍心有余悸。
那一年,巡逻队行进在一处断崖上,突然几块石头从山坡滚落,田壮骑乘的牦牛受惊,牛身猛地向外一甩,两个后蹄一下子滑下断崖,只有前蹄扒在崖上,身后就是万丈深渊,只听到牛鼻子呼呼地直喷粗气。田壮紧趴在牛背上,一动也不敢动。后来,在战友的奋力拉扯下,才把田壮和牦牛拉了上来。
这只是吾甫浪沟巡逻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更多时候,官兵巡逻面对的是连环险、生死劫。官兵们清楚,在这条巡逻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生命危险:班长姬文志从牦牛身上滑倒,差点坠落悬崖;战士王福龙为躲避飞石,险些掉进深谷;夜晚宿营,涉趟冰河,护边员加尼丁摔倒在河里,被冲出200多米远……近年来,连队先后有30多名官兵掉入冰河、山谷和雪坑,15头牦牛摔下悬崖。
“在我们连队,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风雪巡逻路上,每逢最危险关头,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党员干部!”田壮钦佩地说道。他介绍说,党员干部巡逻时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传统:坚持巡逻走前边,乘车坐上边,露宿睡外边,吃饭靠后边,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次,在去往47号点位巡逻途中,突遇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巡逻队冒着严寒,在坡度达60多度的冰川上艰难前行。指导员王立坚持走在最前面探路,他紧紧地贴着冰川,用匕首在上面凿出一个个冰洞,方便后面的人脚踩。为保障大家安全,他把随身携带的绳子打开,牵着绳头将后面的队员全部连起来。
突然,王立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滑下深渊,紧跟其后的下士茹东洋眼疾手快,将自己的匕首一把插入王立脚下的冰中,抵住了王立的右脚。这一幕,让战友们惊出一身冷汗。
脱险的王立嘴唇发紫、喘着粗气,几名战士争相要求替下他,担任探路先锋。“我是党员、是干部,打头阵、冲在前,是我永远的职责!”王立稍作休整,继续走在队伍最前面。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巡逻队终于到达执勤点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界碑前,王立拿出党旗,整理队形,庄严地举起右手,带领战友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那铮铮誓言,在冰山之间久久回荡……
丝路古道的“文明使者”
“身处丝路古道,当好‘文明使者’,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成了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共同目标和崇高追求。
采访中,我们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15年前,一個隆冬的日子,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呼啸而至,转眼之间,从前哨班到国门哨所3000多米的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前往国门接哨的两位哨兵寸步难行。国门哨位上,战士赵爱国、郭虎已站了两个小时,早已过了下哨时间,但他们依然挺立在风雪中,纹丝不动。直到4个小时后,排长柏元庆带着战士挖开一条通道,才把快要冻成冰雕的两人换了下来。
15年后,相同的一幕,再次在这里上演。2017年4月,200余名巴基斯坦游客迎着刺骨的寒风参观界碑,下士李世龙请缨担负警戒任务。他手握钢枪,昂首挺立,下哨时身体冻僵,迈不开腿,挪不动步。事后,有人问李世龙:“当时你就不能活动一下吗?”他回答坚决:“站在国门前,我代表着国家形象,一举一动不能有丝毫差池。”
雪山辉映,大爱无疆。一天,一辆由中国发往巴基斯坦的国际大巴,在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达坂发生侧翻,车门被挤压无法打开,32人被困。
接到求救信号后,连队官兵冒着风雪紧急驰援。他们用手刨雪,砸开车窗,将人从车内一个个救出。见部分游客年纪较大,衣服单薄,大家纷纷把军大衣脱下来,披在他们身上。一名巴基斯坦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儿竖大拇指,他紧紧抱住田壮,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谢谢你,我的孩子!”
="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anj/danj201801/danj20180108-2-l.jpg
但这位巴基斯坦老人并不知晓,在他得救的同时,田壮刚刚失去了姐姐。
打小起,姐姐是田壮最信赖的亲人。有啥烦心事,他总会找姐姐。参军后,父母年迈,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姐姐柔弱的肩上。
不久前,姐姐突患脑癌,医院报了病危。怕弟弟分心,她含泪请求家人不要告诉田壮,直到病逝,也没让弟弟回来见最后一面。弥留之际,她特意嘱咐家人:“告诉我弟弟,他是男子汉,不准哭……想我时,就让他在我的QQ空间里留言,有什么成绩,别忘跟我说一声……我在天堂里,会为他高兴、为他祈祷!”
带着姐姐的期望,田壮化悲痛为力量。5次换岗,处处干得出色;当饲养员是优秀士兵,当军犬诱导员比武夺第一;不仅入了党,立了三等功,还被连队推选为士兵提干考察对象。
“红其拉甫很高很高,红其拉甫很远很远,我们这个地方叫边关。界碑竖在云里面,我们这个地方在天上,伸手能摸到太阳的脸……”伴着这首铿锵有力的《红其拉甫边防连之歌》,我们思绪万千: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年复一年顶风冒雪巡逻,日复一日挑战生命极限坚守。他们的脚印,就是祖国版图上一枚枚鲜红印章;他们的青春汗水,就是标绘国界的一条条浓墨彩线;他们的身影,就是雪域高原上一座座无声的丰碑……
="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anj/danj201801/danj20180108-1-l.jpg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相传,唐代一个由500峰骆驼、千余人组成的商队,在途经这里时突遇雪崩,人畜全部葬身冰峰雪谷,红其拉甫因此而得名。组建于1949年的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负中巴边境线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最高巡逻点海拔超过5800米。建连以来,连队先后5次荣立一等功,6次荣立二等功,8次荣立三等功,被陆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
新年前夕,我们驱车奔向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的红其拉甫,探访这些可敬可爱的国门卫士。
红心向党的“国门卫士”
向西!向西!向西!
一路上,途经红山口、流沙河、卡拉库里湖,穿越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时而酷日曝晒,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雨雪交加。我们不禁感慨:“这真是‘一天走四季’!”
颠簸了9个多小时,夜色降临时,我们才抵达连队所属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次日一早,继续赶路,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红其拉甫边防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连队营院内的一条条标语,鲜艳夺目。
“先到荣誉室看看吧!”指导员王立建议。走进连队荣誉室,整齐悬挂的由50多面锦旗组成的“荣誉方阵”,见证了连队官兵使命如山的责任担当。参观中,王立指出一张黑白照片介绍说:“人在边关、铁心向党,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最为厚重的政治底色。20世纪50年代初,老一辈戍边军人以‘三峰骆驼一口锅,三根木棍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的豪迈气概,在帕米尔高原扎下根;70年代,连队官兵以‘不怕苦、不畏难,雪域高原建家园’的雄心壮志,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亘古荒原上垦荒造田、卫国戍边……”
紧接着,他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排长何玉带领3名战士前往边境执行任务,返回时被暴风雪围困。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只看到4座无言的人像“冰雕”,怀抱钢枪,向着连队的方向保持着前进的姿势。这让我们想起了六十年代的惊险反特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那个经典镜头。
“这些,都是我们连队的红色基因。作为共产党员,作为边防军人,我们必须把这些红色基因学习好、发扬好、传承好!”王立自豪地说。
“党指挥枪是军魂。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导航仪。”当天下午,连队学习室内,一场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正在进行,授课人正是指导员王立。
楼道里,遇到机要参谋乔宏潮。他扎根高原17年,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谈起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他兴奋地说:“作为新时代的边防军人,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好边关、护好国土。”
在连队采访期间,一个面容黑瘦、身着便装的少数民族汉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问得知,他叫拉齐尼,是当地的塔吉克族牧民,今年38岁,曾在武警部队当了两年兵,有15年党龄。
原来他一家祖孙三代义务担任连队护边员,持续坚持了68年。1949年,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时,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就自告奋勇,主动来到连队当起护边员。23年后,他的父亲巴亚克接过接力棒,继续为连队官兵巡逻当向导,一干就是37年。其间,巴亚克先后30次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48岁那年光榮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贡献突出,先后两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9年前,因父亲常年巡逻落下病根,行动不便,拉齐尼便义无反顾地取替父亲,接力护边。2015年,拉齐尼被国务院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谈起学习体会,拉齐尼憨憨地说:“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理解,我们不光要相处好、团结好,更要手拉手把国门守卫好!”
守卫界碑的“热血尖兵”
“当兵当到天边边,站哨站在最高点。是勇士,就要到最高的地方去摸摸天……”走在红其拉甫边防连的营院,这首雄壮嘹亮的军歌如雷贯耳。
红其拉甫,一个弱者望而生畏的地方,却是强者精神生长的沃土。连长杨映伟自豪地说:“在走向界碑的日子,我连官兵争先恐后、从不退缩,没有一个‘熊包’。”
他还介绍说,耸立在吾甫浪沟的界碑,是红其拉甫最考验官兵信念和意志的地方。这条巡逻路,蜿蜒在帕米尔至喀喇昆仑的崇山峻岭之间,全程96公里,官兵巡逻途中要翻越8座5000米以上的冰山达坂,蹚过30多条冰河,这也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牦牛执勤的巡逻线。
“走一趟吾甫浪沟,你便懂得了界碑的尊严,理解了边关的含义。”在杨映伟的鼓励下,我们决定跟随牦牛巡逻队,体验一段巡边路。
刚出连队不远,就遇到一道冰河。牦牛在乱石密布的河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前行。牛背上的我们,前后摇摆,左右乱晃,紧攥缰绳的手握出了汗水,心脏腾腾直跳。走出没多远,就感到浑身酸疼,天旋地转,呼呼大喘。
“界碑是国家的象征,也是边防军人信念的支柱。守住了界碑,也就守住了国土、捍卫了领土完整!”杨映伟坚定地说道。
有一天,他带领战士们去吾甫浪沟巡逻。深夜时分,巡逻分队正准备宿营,战士们发现营地被野狼包围,几十双绿莹莹的眼睛围着他们彻夜咆哮嘶吼。 “点燃篝火!”随着杨映伟一声大喊。篝火迅速点亮黑夜,狼群开始后退。官兵背对篝火,面向狼群,围成一圈,不停拉动枪栓,与狼群对峙。天快亮后,狼群才散去。带着疲惫,他们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位。
“每走一次吾甫浪沟,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吾甫浪沟巡逻的情景,班长田壮至今仍心有余悸。
那一年,巡逻队行进在一处断崖上,突然几块石头从山坡滚落,田壮骑乘的牦牛受惊,牛身猛地向外一甩,两个后蹄一下子滑下断崖,只有前蹄扒在崖上,身后就是万丈深渊,只听到牛鼻子呼呼地直喷粗气。田壮紧趴在牛背上,一动也不敢动。后来,在战友的奋力拉扯下,才把田壮和牦牛拉了上来。
这只是吾甫浪沟巡逻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更多时候,官兵巡逻面对的是连环险、生死劫。官兵们清楚,在这条巡逻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生命危险:班长姬文志从牦牛身上滑倒,差点坠落悬崖;战士王福龙为躲避飞石,险些掉进深谷;夜晚宿营,涉趟冰河,护边员加尼丁摔倒在河里,被冲出200多米远……近年来,连队先后有30多名官兵掉入冰河、山谷和雪坑,15头牦牛摔下悬崖。
“在我们连队,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风雪巡逻路上,每逢最危险关头,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党员干部!”田壮钦佩地说道。他介绍说,党员干部巡逻时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传统:坚持巡逻走前边,乘车坐上边,露宿睡外边,吃饭靠后边,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次,在去往47号点位巡逻途中,突遇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巡逻队冒着严寒,在坡度达60多度的冰川上艰难前行。指导员王立坚持走在最前面探路,他紧紧地贴着冰川,用匕首在上面凿出一个个冰洞,方便后面的人脚踩。为保障大家安全,他把随身携带的绳子打开,牵着绳头将后面的队员全部连起来。
突然,王立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滑下深渊,紧跟其后的下士茹东洋眼疾手快,将自己的匕首一把插入王立脚下的冰中,抵住了王立的右脚。这一幕,让战友们惊出一身冷汗。
脱险的王立嘴唇发紫、喘着粗气,几名战士争相要求替下他,担任探路先锋。“我是党员、是干部,打头阵、冲在前,是我永远的职责!”王立稍作休整,继续走在队伍最前面。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巡逻队终于到达执勤点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界碑前,王立拿出党旗,整理队形,庄严地举起右手,带领战友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那铮铮誓言,在冰山之间久久回荡……
丝路古道的“文明使者”
“身处丝路古道,当好‘文明使者’,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成了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共同目标和崇高追求。
采访中,我们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15年前,一個隆冬的日子,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呼啸而至,转眼之间,从前哨班到国门哨所3000多米的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前往国门接哨的两位哨兵寸步难行。国门哨位上,战士赵爱国、郭虎已站了两个小时,早已过了下哨时间,但他们依然挺立在风雪中,纹丝不动。直到4个小时后,排长柏元庆带着战士挖开一条通道,才把快要冻成冰雕的两人换了下来。
15年后,相同的一幕,再次在这里上演。2017年4月,200余名巴基斯坦游客迎着刺骨的寒风参观界碑,下士李世龙请缨担负警戒任务。他手握钢枪,昂首挺立,下哨时身体冻僵,迈不开腿,挪不动步。事后,有人问李世龙:“当时你就不能活动一下吗?”他回答坚决:“站在国门前,我代表着国家形象,一举一动不能有丝毫差池。”
雪山辉映,大爱无疆。一天,一辆由中国发往巴基斯坦的国际大巴,在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达坂发生侧翻,车门被挤压无法打开,32人被困。
接到求救信号后,连队官兵冒着风雪紧急驰援。他们用手刨雪,砸开车窗,将人从车内一个个救出。见部分游客年纪较大,衣服单薄,大家纷纷把军大衣脱下来,披在他们身上。一名巴基斯坦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儿竖大拇指,他紧紧抱住田壮,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谢谢你,我的孩子!”
="http://img1.qikan.com/qkimages/danj/danj201801/danj20180108-2-l.jpg
但这位巴基斯坦老人并不知晓,在他得救的同时,田壮刚刚失去了姐姐。
打小起,姐姐是田壮最信赖的亲人。有啥烦心事,他总会找姐姐。参军后,父母年迈,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姐姐柔弱的肩上。
不久前,姐姐突患脑癌,医院报了病危。怕弟弟分心,她含泪请求家人不要告诉田壮,直到病逝,也没让弟弟回来见最后一面。弥留之际,她特意嘱咐家人:“告诉我弟弟,他是男子汉,不准哭……想我时,就让他在我的QQ空间里留言,有什么成绩,别忘跟我说一声……我在天堂里,会为他高兴、为他祈祷!”
带着姐姐的期望,田壮化悲痛为力量。5次换岗,处处干得出色;当饲养员是优秀士兵,当军犬诱导员比武夺第一;不仅入了党,立了三等功,还被连队推选为士兵提干考察对象。
“红其拉甫很高很高,红其拉甫很远很远,我们这个地方叫边关。界碑竖在云里面,我们这个地方在天上,伸手能摸到太阳的脸……”伴着这首铿锵有力的《红其拉甫边防连之歌》,我们思绪万千: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年复一年顶风冒雪巡逻,日复一日挑战生命极限坚守。他们的脚印,就是祖国版图上一枚枚鲜红印章;他们的青春汗水,就是标绘国界的一条条浓墨彩线;他们的身影,就是雪域高原上一座座无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