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学互动模式是在教师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数学中引入导学互动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 学生主体
  一、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模式的必要性
  (一)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接受新知识,在机械模仿中刻板地运用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学习的过程,而是解决问题消灭疑问的过程,学生无法自主产生新的问题,也就无法自主展开新的学习。导学互动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展开的自主学习过程,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自主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思考解决办法的知识建构过程。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发展新的问题,思考多样化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
  (二)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常将孩子成长的责任归结于家长,学生入学后的教育责任推给教师,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灌输得多学生吸收得就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内因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自己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者。在导学互动模式中,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由学生经过思考、探究自主造成的,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水平决定的,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这就提醒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要负责人。
  二、在初中数学中高效运用导学互动模式的策略
  (一)构建以学生主体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一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学生主要通过长时间的模仿学习习得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束缚在题海中,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近年来,随着创新力的提出,教育家和一线教师纷纷提出,只有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习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和交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不断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教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判定定理,由学生证明并机械记忆,而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由学生自主探索判定定理。学生由已知一个条件相等或相同,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者通过画图法、列举法证明。通过不断动手实践,学生逐渐发现,三角形的全等至少需要两个条件相同,并从同学的列举中,罗列出已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同学是具备了哪些条件。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针对暂定的判定定理列举反例,通过举反例,学生逐渐确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这些定理,同学们都没有找出反例,那他们能够证明三角形全等吗?教师需要将学生引入到定理的证明和使用过程中,而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思考探索完成的。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更深,应用也更灵魂,为实现三角形全等多个定理的综合使用奠定了基础。导学活动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二)教师引导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互动模式绝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是对问题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是自我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初中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充分,不能有效突破对深层问题的理解,同时小组互动学习的机制没有形成,学生并不能自觉地建立发言的顺序,学习任务的安排,以及学习结果呈现的设计等内容,因此导学互动模式的运用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对学生学习困境的点拨,以引导学生打开新的思考方向;在学生对当前问题基本完成,或者交流处于无效状态时,引导学生向下一阶段的学习过渡,保证学习问题的不断推进。
  例如,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将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运用尺规作图法学会作角的平分线,并明确基本原理,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以下角的平分线,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复习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同时设计高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为什么”。学生通过探索明确为什么半径的长度要大于角上两点的距离,并为接下来角平分线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很自然地将探索的重点放在距离上,通过简单地测量可以发现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接下来的证明及强化,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因此,在导学互动模式中,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渡,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入推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小组展示分享,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学生在教师导学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这种过程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利用小组学生整体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和小组学生精力所限,教师一般采用分配任务的方式,即将教学内容分为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学习任务,由各小组自主建构新旧知识联系,自主解决问题。但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内容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小组展示将各小组的任务实现班级共享,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有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小组展示的内容,由各小组设计,在形式上不作要求,可以采用图像结合的形式,可以采用表演、实物演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PPT动画制作的形式,体现展示的多样性。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思维上的难点,学生利用先前知识绝对值基本都能解决,因此教师将教学全部分配给学生,包括内容的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以及各种变式练习。在导入的展示上,学生引入足球比赛。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 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怎么计算呢?这样导入内容与初中生的业余兴趣紧密相连,很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展示中,小组学生利用导入内容,结合大家多关注的足球比赛视频,通过列举的方法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 3) ( 2)= 5;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2) (-1)=-3;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 3) (-2)= 1;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3) ( 2)=-1……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由展示小组学生列举,接下来的由班级学生互动列举,在班级学生的互动下共列举出了7种情形,这些案例为大家总结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很快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参考文献:
  [1]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2]黄美健.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8:26-27.
  [3]曾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0:13.
  [4]周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68.
其他文献
当前阶段,随着各类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编辑无疑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各类新闻策划中应当如何进行创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媒体融合进展不断加快,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县级融媒体建设进行了指示,掀起了县级融
学位
摘 要: 问题导学法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借助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当然,问题的设置及提出不仅要考虑到课本的知识,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激发的作用。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引导  近年来,问题导学法普遍应用于教学中,虽然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也给教师提出了一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在拥有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着诸多新形势,图书馆采编工作应朝着一体化方位迈进,因为采编一体化影响着图书馆各
异种移植是极具应用价值的一个医学领域,当前异种移植主要以猪→人为研究对象,异种移植物的临床应用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由人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即急性细胞性排斥.人T细胞对猪
在信息化时代下,各个媒介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闻媒体领域的一个大趋势.其中新闻播音界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要求播音主持在新旧媒体时代从各个方面进行转变和提升.在这一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