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在贫困生建档过程中运用首因效应的积极性因素,可以让班主任认识到首因效应对于掌握新生基本状况的重要作用,进而为入学后贫困生建档提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
关键词:大学新生;贫困生建档;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目前,大多学生都是由家长陪同来校报到,这也是高校新生班主任首次与新生及家长见面,也是班主任与新生初次进行交流。此时正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绝佳机会,通过和新生家长见面,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能了解其家庭状况,对于开学后即将开展的贫困生建档工作来说,可以掌握详实的资料。
一、贫困生及资助工作现状
1.贫困生的界定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為2~3档。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三个档次:一般困难生、贫困生和特困生。2012年度特困生一般为班级总数的10%,贫困生为班级总数的12%,一般贫困生为班级总数的13%。2013年度一般贫困生数量调整为班级总数的23%,比例的加大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资助,这一政策不仅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公平的政策,也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具体资助项目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从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按一定比例,评定出一部分学生,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数据库内的学生可获得国家资助。具体资助标准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依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每人每年2200元,二等每人每年1800元,三等每人每年1400元。仅在2013年,我校受助学生就达到2850人。另外,数据库中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其他资助项目的资助,如深圳—甘肃助学金、建行助学金、校长助学金等。为了体现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必须提前建立并及时调整贫困生数据库,并在每次发放资助款项之前进行公示。
3.贫困生建档
贫困生建档的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考察审核。第一,在新生入校报道时,班主任全程接待本班学生,通过询问学生家庭情况,观察学生及家长穿着情况,对其家庭经济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入校后,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入校时上交《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并依据《大学生手册》关于贫困生申报相关条例提出申请,班主任在学生申请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政策,核实其家庭收入指标和经济数据等方面的量化数据指标,并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消费情况,判断其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保证贫困生建档的公平公正。
二、首因效应在贫困生建档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主要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首先会注意到对方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等做出的综合判断。积极运用首因效应规律对于贫困生筛选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新生开始报到,新生班主任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就随之开展。班主任应积极利用与家长的首次接触,就新生基本情况做一番摸底调查,为下一步贫困生建档准备第一手资料。班主任首先要对照新生名单做仔细研究,从每一位学生的生源地着手分析,进而基本确定该生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其次,对班内学生依据性格予以分类。此时需班主任亲自接待每一位新生,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了解哪些学生是外向型、哪些学生是内向型。许多外向型学生往往会向班主任毛遂自荐,起到班主任与新生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以后收集信息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班主任的意图也会很快传达给每一位新生。再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这也是我们班主任在新生接待中的重中之重。此时也是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相互信任的关键时期。我系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很多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来求学。班主任在接待新生家长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尽可能同每一位学生家长交流,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同班主任交流,毕竟他们要把孩子交给班主任,他们也希望班主任多了解他们的孩子。此时的交流不妨从“聊家常”开始,把握好“看”“问”“听”三个环节。班主任作为接待者,把握交流的主动权,循循善诱地同家长展开交流。家长自然也就能放下包袱,坦诚以待。“看”是指通过观察新生及其家长的穿着打扮及携带的箱包等物品,基本判断新生的家庭状况。“问”是在观察基础上通过聊新生父母是否健在、有无残疾(有很多新生不愿意别人知道,甚至对同宿舍同学都三缄其口,相信家长会对班主任以诚相待)、身体状况(通常指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无残疾、重大疾病)、家庭收入、有无兄弟姐妹等了解新生家庭情况。通过设计谈话和询问内容来进一步了解其情况,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你们家在什么地方?是谁陪你来的?怎么来的?家里都有谁?他们都好吗?他们在干什么?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午饭/晚饭在哪里吃的?晚上家里人住哪里?和家里人怎么联系的?”“听”是指积极有效的倾听,这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过程,而是包括生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的过程。相信班主任的坦诚一定能让家长敞开心扉,说出他们不愿轻易示人的秘密和心里话,所有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核实贫困证明材料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通过首因效应可以获得关于大学新生大量生动而详细的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的真伪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班主任认真加以甄别。不排除个别新生及其家长己向周围人了解大学基本情况,出现刻意隐瞒真实的家庭状况、向班主任教师传递虚假信息的情况。在新生入校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更应定期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暗访,及时了解、掌握其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一位新生信息对照其言行举止和同学对其的反映,确保信息真实,进一步确保每一位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健,梁思影.高校贫困生认定、资助体系评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1):24-26.
[2]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0-92.
关键词:大学新生;贫困生建档;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目前,大多学生都是由家长陪同来校报到,这也是高校新生班主任首次与新生及家长见面,也是班主任与新生初次进行交流。此时正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绝佳机会,通过和新生家长见面,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能了解其家庭状况,对于开学后即将开展的贫困生建档工作来说,可以掌握详实的资料。
一、贫困生及资助工作现状
1.贫困生的界定
高校贫困生,主要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為2~3档。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三个档次:一般困难生、贫困生和特困生。2012年度特困生一般为班级总数的10%,贫困生为班级总数的12%,一般贫困生为班级总数的13%。2013年度一般贫困生数量调整为班级总数的23%,比例的加大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资助,这一政策不仅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公平的政策,也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具体资助项目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从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按一定比例,评定出一部分学生,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数据库内的学生可获得国家资助。具体资助标准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依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每人每年2200元,二等每人每年1800元,三等每人每年1400元。仅在2013年,我校受助学生就达到2850人。另外,数据库中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其他资助项目的资助,如深圳—甘肃助学金、建行助学金、校长助学金等。为了体现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必须提前建立并及时调整贫困生数据库,并在每次发放资助款项之前进行公示。
3.贫困生建档
贫困生建档的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考察审核。第一,在新生入校报道时,班主任全程接待本班学生,通过询问学生家庭情况,观察学生及家长穿着情况,对其家庭经济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入校后,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入校时上交《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并依据《大学生手册》关于贫困生申报相关条例提出申请,班主任在学生申请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政策,核实其家庭收入指标和经济数据等方面的量化数据指标,并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消费情况,判断其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保证贫困生建档的公平公正。
二、首因效应在贫困生建档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主要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首先会注意到对方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等做出的综合判断。积极运用首因效应规律对于贫困生筛选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新生开始报到,新生班主任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就随之开展。班主任应积极利用与家长的首次接触,就新生基本情况做一番摸底调查,为下一步贫困生建档准备第一手资料。班主任首先要对照新生名单做仔细研究,从每一位学生的生源地着手分析,进而基本确定该生来自于城市还是农村。其次,对班内学生依据性格予以分类。此时需班主任亲自接待每一位新生,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了解哪些学生是外向型、哪些学生是内向型。许多外向型学生往往会向班主任毛遂自荐,起到班主任与新生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以后收集信息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班主任的意图也会很快传达给每一位新生。再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这也是我们班主任在新生接待中的重中之重。此时也是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相互信任的关键时期。我系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很多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来求学。班主任在接待新生家长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尽可能同每一位学生家长交流,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同班主任交流,毕竟他们要把孩子交给班主任,他们也希望班主任多了解他们的孩子。此时的交流不妨从“聊家常”开始,把握好“看”“问”“听”三个环节。班主任作为接待者,把握交流的主动权,循循善诱地同家长展开交流。家长自然也就能放下包袱,坦诚以待。“看”是指通过观察新生及其家长的穿着打扮及携带的箱包等物品,基本判断新生的家庭状况。“问”是在观察基础上通过聊新生父母是否健在、有无残疾(有很多新生不愿意别人知道,甚至对同宿舍同学都三缄其口,相信家长会对班主任以诚相待)、身体状况(通常指父母或兄弟姊妹有无残疾、重大疾病)、家庭收入、有无兄弟姐妹等了解新生家庭情况。通过设计谈话和询问内容来进一步了解其情况,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你们家在什么地方?是谁陪你来的?怎么来的?家里都有谁?他们都好吗?他们在干什么?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午饭/晚饭在哪里吃的?晚上家里人住哪里?和家里人怎么联系的?”“听”是指积极有效的倾听,这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过程,而是包括生理的、认知的和情感的过程。相信班主任的坦诚一定能让家长敞开心扉,说出他们不愿轻易示人的秘密和心里话,所有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核实贫困证明材料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通过首因效应可以获得关于大学新生大量生动而详细的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的真伪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班主任认真加以甄别。不排除个别新生及其家长己向周围人了解大学基本情况,出现刻意隐瞒真实的家庭状况、向班主任教师传递虚假信息的情况。在新生入校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更应定期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暗访,及时了解、掌握其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一位新生信息对照其言行举止和同学对其的反映,确保信息真实,进一步确保每一位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健,梁思影.高校贫困生认定、资助体系评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1):24-26.
[2]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