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个人记忆中都有被音乐打动过的时刻,比如一首动听的歌,一曲澎湃的交响曲,一段婉转的古筝,或者只是路过地下通道时卖艺人忧伤的吉他。不错,音乐是我们灵魂的伴侣,但鲜为人知的是它同样也是我们身体的良药,可以治疗我们身心的疾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易让人感动的,因为声音影响到我们所有的感觉、思想和肌肉。音乐可以引起紧张、放松,并且能够制造快乐、庄严、忧郁、幸福感和痛苦的情绪,所有的音乐通过其最强烈、最纯粹的方式,具体化了人的感觉。因此,音乐的治疗效力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体现。
现代音乐治疗的起源
现代音乐治疗学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它是以二战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军队医院中,由于战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艰苦,伤残战士的死亡率很高;同时由于战争的机械化,对人类心理的威胁更是无以言状,其结果造成很多士兵陷入了酒精中毒和麻醉剂中毒之中,战争不适应者层出不穷。这时候,有的医生就开始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用以驱散医院内弥漫的死亡恐怖气氛,结果一部分伤员的情绪改变了,随之伤口的感染率减少,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战后,这种疗法经军队医院和一些精神病院传播到其它医疗机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至有心理学家和音乐家的共同介入,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的患者服务的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
音乐治疗的形式
音乐治疗有很多种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主动式、接受式和即兴式。
接受式 主要强调聆听音乐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心理体验。包括音乐回忆、歌曲讨论、音乐同步、音乐想象及音乐引导想象。
主动式 以参与性的音乐疗法为主,包括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以及吹弹疗法、歌唱疗法等。
即兴式 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即兴发挥对简单乐器的演奏能力,乐器包括各种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镲、响铃、木琴等,在治疗时有治疗师用钢琴或吉他参与病人随心所欲的演奏。可以有集体和个体的治疗形式。个体的治疗可以通过病人的演奏,投射出病人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症结,集体的演奏可以增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
目前,音乐治疗被许多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在精神医学、心理障碍、特殊儿童教育、心身疾病、老年疾病、物质滥用、产科、康复医学、外科等领域都参与了治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音乐治疗以其特殊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它治疗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一种方法。
主要治疗的疾病
音乐在疾病的治疗上有它独到的地方:
风湿病及高血压 对风湿病等方面的治疗方式是教风湿病人学习乐器,任何乐器的演奏都需要手及肘部关节的参与,当他们表演时,使关节得以放松,改变僵硬的肌肉和关节;此外病人演奏时可以很快经历一个成功的体验,变得富有创造性,进而从病态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另外,音乐对于那些单纯的原发高血压患者也是有很好的疗效的。经过研究发现,在聆听抚慰性的音乐,例如在听柔和的小调式旋律时,血压可以降低。由此我们在生活中,有血压高的患者不妨找到一些节奏舒缓和旋律优美的曲子来听听,让自己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会使血压在不经意间下降,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外科手术及产科 音乐在外科手术及产科的无痛分娩手术中都能起到异乎寻常的作用。
毛泽东主席生平所做的唯一一次手术是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按照他的要求,在他那间由书房改做的临时手术室里,始终播放着他最喜欢的昆曲《满江红》。
其实,伟人也和常人一样,在手术前,难免出现所有病人对手术未知的焦虑和担心,当时医生测量毛泽东的脉搏时,发现他的心跳非常快。但当《满见红》乐曲响起之后,担心和焦虑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完全沉浸在荡气回肠的音乐之中,老人的脉搏指标便慢慢趋于正常,以致于手术做完了,他还觉得医生正在准备进行麻醉。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礼记·乐记》)。音乐的作用正在于使病人在不知不觉中转移注意力,把病人带入音乐的情境当中,起到减轻焦虑、害怕以及痛楚的作用。
老年痴呆音乐对老年痴呆病人的治疗也是效果显著的。通过让病人参加乐器演奏活动,病人的身体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从而提高身体功能以及定向、注意、感知觉的能力,强化上、下肢的活动,提高和扩大能力及行动范围。还可以让老年人参与歌曲聆听和演唱活动,这样会引起痴呆患者记忆、注意、理解、语言、表达等的变化。
音乐可以有助于人联系起对于某时、某日、某地等情景的记忆,这就叫联合记忆。所谓联合记忆就是指眼睛看到的情况,耳朵听到的声音与自己当初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的烙印联系起来。在对丧失记忆的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音乐治疗师如果能够选择一些患者幼时或年轻时曾听过的歌曲让他听,或用电子琴给他演奏,就会发现他会对那首歌曲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可能使患者时而一起随唱,时而涕泪成行。这时候,治疗师要让患者清楚而充分地回忆由音乐所勾起来的那桩往事。最初是模糊的记忆,旋即会清楚地展现在患者眼前。随着这种治疗的进展,会大大改善痴呆的程度。
术后康复1991年《参考消息》上有一篇对美国音乐治疗的报道——《歌声拯救了换心人》,报道了音乐治疗在病人康复过程中的神奇功效。后来我国的音乐治疗工作者有幸看到了当时真实的录像资料。
一位进行心脏置换手术的52岁的男士,术后16天仍然昏迷不醒,对任何外界的刺激都没有反应,在医院的急救中心,我们看到病人身体上插满各种管子,抢救病人所用的机械的声音那么冰冷地响着,医院使用了所有办法都无济于事。
医生们已经怀疑病人是否可以重新苏醒,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同意让女音乐治疗师给他唱歌,看能否恢复他的生命体征。治疗师第一次与病人接触时,握住病人失去知觉的手,随着病人的呼吸节奏,用教堂圣歌的旋律开始为病人哼唱,旁边依稀还可以听到那些机械的单调噪音。在充满死亡恐怖的抢救室里,女声那梦幻般的声音是那么温暖。第一次病人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两天治疗师又一次来到病人的病床前,继续握住病人的手,开始哼唱。医生看到病人的眼睛开始有了眨动,握住治疗师的手也在不自觉地往胸前移动。经过几天的治疗后,我们看到病人已经睁开了眼睛,最后可以坐起来通过仪器与治疗师对话了。
后来这位患者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心理学家与病人探讨在他昏迷期间有怎样的感受,病人说:他一直处于遍布死尸的一个荒地,有一个声音总在对他大喊大叫(那是他的妻子等人不断在他的床边唤醒他的声音),后来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段天籁般的声音,这声音很远听不清楚,然后就消失了。再后来觉得这个美妙的声音越来越大,它引领着他,最后使他睁开了眼睛。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够渗透到病人难以打开的知觉中去,并使之与外部世界沟通。
音乐治疗是以音乐为媒介,治疗师用音乐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走入来访者的心灵深处,引领患者走出自我的病态情景,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下改善患者的病态状况,达到为患者治疗及康复的目的。
其实,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易让人感动的,因为声音影响到我们所有的感觉、思想和肌肉。音乐可以引起紧张、放松,并且能够制造快乐、庄严、忧郁、幸福感和痛苦的情绪,所有的音乐通过其最强烈、最纯粹的方式,具体化了人的感觉。因此,音乐的治疗效力才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体现。
现代音乐治疗的起源
现代音乐治疗学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它是以二战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军队医院中,由于战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艰苦,伤残战士的死亡率很高;同时由于战争的机械化,对人类心理的威胁更是无以言状,其结果造成很多士兵陷入了酒精中毒和麻醉剂中毒之中,战争不适应者层出不穷。这时候,有的医生就开始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用以驱散医院内弥漫的死亡恐怖气氛,结果一部分伤员的情绪改变了,随之伤口的感染率减少,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战后,这种疗法经军队医院和一些精神病院传播到其它医疗机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至有心理学家和音乐家的共同介入,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的患者服务的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
音乐治疗的形式
音乐治疗有很多种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主动式、接受式和即兴式。
接受式 主要强调聆听音乐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心理体验。包括音乐回忆、歌曲讨论、音乐同步、音乐想象及音乐引导想象。
主动式 以参与性的音乐疗法为主,包括乐器演奏、歌曲演唱、旋律发展练习、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以及吹弹疗法、歌唱疗法等。
即兴式 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即兴发挥对简单乐器的演奏能力,乐器包括各种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镲、响铃、木琴等,在治疗时有治疗师用钢琴或吉他参与病人随心所欲的演奏。可以有集体和个体的治疗形式。个体的治疗可以通过病人的演奏,投射出病人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症结,集体的演奏可以增加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
目前,音乐治疗被许多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在精神医学、心理障碍、特殊儿童教育、心身疾病、老年疾病、物质滥用、产科、康复医学、外科等领域都参与了治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音乐治疗以其特殊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它治疗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一种方法。
主要治疗的疾病
音乐在疾病的治疗上有它独到的地方:
风湿病及高血压 对风湿病等方面的治疗方式是教风湿病人学习乐器,任何乐器的演奏都需要手及肘部关节的参与,当他们表演时,使关节得以放松,改变僵硬的肌肉和关节;此外病人演奏时可以很快经历一个成功的体验,变得富有创造性,进而从病态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另外,音乐对于那些单纯的原发高血压患者也是有很好的疗效的。经过研究发现,在聆听抚慰性的音乐,例如在听柔和的小调式旋律时,血压可以降低。由此我们在生活中,有血压高的患者不妨找到一些节奏舒缓和旋律优美的曲子来听听,让自己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会使血压在不经意间下降,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外科手术及产科 音乐在外科手术及产科的无痛分娩手术中都能起到异乎寻常的作用。
毛泽东主席生平所做的唯一一次手术是白内障摘除,手术时,按照他的要求,在他那间由书房改做的临时手术室里,始终播放着他最喜欢的昆曲《满江红》。
其实,伟人也和常人一样,在手术前,难免出现所有病人对手术未知的焦虑和担心,当时医生测量毛泽东的脉搏时,发现他的心跳非常快。但当《满见红》乐曲响起之后,担心和焦虑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完全沉浸在荡气回肠的音乐之中,老人的脉搏指标便慢慢趋于正常,以致于手术做完了,他还觉得医生正在准备进行麻醉。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礼记·乐记》)。音乐的作用正在于使病人在不知不觉中转移注意力,把病人带入音乐的情境当中,起到减轻焦虑、害怕以及痛楚的作用。
老年痴呆音乐对老年痴呆病人的治疗也是效果显著的。通过让病人参加乐器演奏活动,病人的身体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从而提高身体功能以及定向、注意、感知觉的能力,强化上、下肢的活动,提高和扩大能力及行动范围。还可以让老年人参与歌曲聆听和演唱活动,这样会引起痴呆患者记忆、注意、理解、语言、表达等的变化。
音乐可以有助于人联系起对于某时、某日、某地等情景的记忆,这就叫联合记忆。所谓联合记忆就是指眼睛看到的情况,耳朵听到的声音与自己当初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的烙印联系起来。在对丧失记忆的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音乐治疗师如果能够选择一些患者幼时或年轻时曾听过的歌曲让他听,或用电子琴给他演奏,就会发现他会对那首歌曲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可能使患者时而一起随唱,时而涕泪成行。这时候,治疗师要让患者清楚而充分地回忆由音乐所勾起来的那桩往事。最初是模糊的记忆,旋即会清楚地展现在患者眼前。随着这种治疗的进展,会大大改善痴呆的程度。
术后康复1991年《参考消息》上有一篇对美国音乐治疗的报道——《歌声拯救了换心人》,报道了音乐治疗在病人康复过程中的神奇功效。后来我国的音乐治疗工作者有幸看到了当时真实的录像资料。
一位进行心脏置换手术的52岁的男士,术后16天仍然昏迷不醒,对任何外界的刺激都没有反应,在医院的急救中心,我们看到病人身体上插满各种管子,抢救病人所用的机械的声音那么冰冷地响着,医院使用了所有办法都无济于事。
医生们已经怀疑病人是否可以重新苏醒,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同意让女音乐治疗师给他唱歌,看能否恢复他的生命体征。治疗师第一次与病人接触时,握住病人失去知觉的手,随着病人的呼吸节奏,用教堂圣歌的旋律开始为病人哼唱,旁边依稀还可以听到那些机械的单调噪音。在充满死亡恐怖的抢救室里,女声那梦幻般的声音是那么温暖。第一次病人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两天治疗师又一次来到病人的病床前,继续握住病人的手,开始哼唱。医生看到病人的眼睛开始有了眨动,握住治疗师的手也在不自觉地往胸前移动。经过几天的治疗后,我们看到病人已经睁开了眼睛,最后可以坐起来通过仪器与治疗师对话了。
后来这位患者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心理学家与病人探讨在他昏迷期间有怎样的感受,病人说:他一直处于遍布死尸的一个荒地,有一个声音总在对他大喊大叫(那是他的妻子等人不断在他的床边唤醒他的声音),后来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段天籁般的声音,这声音很远听不清楚,然后就消失了。再后来觉得这个美妙的声音越来越大,它引领着他,最后使他睁开了眼睛。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够渗透到病人难以打开的知觉中去,并使之与外部世界沟通。
音乐治疗是以音乐为媒介,治疗师用音乐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走入来访者的心灵深处,引领患者走出自我的病态情景,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下改善患者的病态状况,达到为患者治疗及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