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学选用塑料袋
1.在实际生产中,要依照不同时间季节,选取相应规格的菌袋:夏末秋初用20~22厘米×40~45厘米规格,秋栽用24~25厘米×45~50厘米规格,秋末冬初选25~26厘米×50~52厘米规格,冬季选25~28厘米×50~55厘米规格。2.尽量避免透明度较高的菌袋,颜色稍灰暗一些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不但效果较好,拉力强,成本也相对较低。3.塑料袋用前最好趁农闲时先系好一头,系绳用塑料绳在手掌上缠一圈剪开,约20多厘米,系时留1.5厘米的头,每50个扎成一把装在袋内备用。
二、菌种的选择与制备
1.要依照不同的季节选不同特性的品种,坚决杜绝高温时种低温品种,追求所谓黑色、深色菇;低温季节选高温种,如温度跟不上,很难在市场紧缺情况下大面积出菇。目前国内尚没有一个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既高产抗病、菇色又黑柄又短,所谓十全十美的品种。最好的办法是多选几个品种,分批投料,以平常心态去进行食用菌生产,随季节供应市场各类型的平菇。同一品系的菌种实行轮换栽培。2.有条件的最好自制菌种,以降低成本。原种用麦粒、玉米粒、高粱均可,栽培种尽量用纯棉壳制备,也可适当掺些玉米心。不论哪一级菌种,培养过程中都要严防高温。生产种不得随意大堆摆放,要层架培养,勤检查,严把质量关。
三、因陋就简建菇棚,依据条件求发展
建菇棚、菇房要选好栽培场地,依据个人投料多少,确定生产规模,选取栽培场所。旧房稍加改造,房内吊上薄膜顶,墙上涮石灰水,重喷杀虫杀螨剂,如辛硫磷、敌敌畏等,再用硫磺熏得重一点,地面整平后,盖一层10~15厘米新土,发菌时铺一层地膜就行。这样省去不少投资。
四、配料与生产
配料选新鲜干燥的棉壳、玉米心等。①棉壳100%+硝酸磷钾肥0.8%+802或农丰大力士10毫升;②棉壳50%+玉米心48%+硝酸磷钾肥1%+磷酸二氢钾0.2%+营养素0.8%;③纯玉米心100%+复合肥2%+食用菌营养素0.5%+食盐1.5%。以上配方均加0.15%~0.2%多菌灵,2%~3%石灰粉。拌料生产按常规即可。
五、装袋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1.供料工把好调料关,边掺料,边调料堆的pH值及水分。2.供菌种工要做好菌种袋的消毒工作,用大盆或桶盛消毒水高锰酸钾或克霉买,将菌种在水中浸蘸消毒后剥袋,高温季节用专用塑料小桶盛种,装袋工每人一个;低温季节可直接剥袋后放在料堆上。3.扎眼工把住袋松紧关,避免以后采菇时带掉料块。预先扎眼的要把菌种放在气眼处,装后扎眼的要让装袋工把菌种尽量上下摆匀,这样发菌时,菌丝上下生长均匀。4.搬袋摆袋工,按装袋时气温高低3~5层交叉叠放,下铺地膜,上撒石灰粉。5.规模栽培时,要明确分工,谁的环节有毛病找谁,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整个装袋过程井井有条,效果很好。6.装袋后的菇棚、菇房内要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要偏干、偏碱。
六、精心管理菌袋,确保成品率
菌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平菇产量的高低。我们的做法是,菌袋上下左右多放几支温度计,不单看棚中温度,重看袋内温度,尽量中温发菌,始终保持在18℃~22℃。气温高时倒垛降低层数,气温低时覆膜增温。只要精心管理,一般20天左右,菌袋就可发好,可归垛解口,转入出菇管理。
七、根据市场确定采收期
1.原基出现后,管理要跟上,主要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2.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分别采摘不同等级的菇。酒店等高消费处一般讲究菇个小柄长、鲜嫩,愿出高价;工薪离退休阶层要求口味好,颜色深,菇片既不要大,又不能太小;普通市民、老百姓则要绿色食品吃出健康,他们要求柄短肉厚,经济实惠,也是最大的消费群体。3.另外,还应在服务上多动心思,如送货上门、菇棚摘采等。不但要批发,还可组织零售。针对不同季节,可装成1、2、5千克的袋。4.真正意义的增收,应是菇农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发展常规菇类的同时,搭配珍稀菇类、进行规模化生产。
1.在实际生产中,要依照不同时间季节,选取相应规格的菌袋:夏末秋初用20~22厘米×40~45厘米规格,秋栽用24~25厘米×45~50厘米规格,秋末冬初选25~26厘米×50~52厘米规格,冬季选25~28厘米×50~55厘米规格。2.尽量避免透明度较高的菌袋,颜色稍灰暗一些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不但效果较好,拉力强,成本也相对较低。3.塑料袋用前最好趁农闲时先系好一头,系绳用塑料绳在手掌上缠一圈剪开,约20多厘米,系时留1.5厘米的头,每50个扎成一把装在袋内备用。
二、菌种的选择与制备
1.要依照不同的季节选不同特性的品种,坚决杜绝高温时种低温品种,追求所谓黑色、深色菇;低温季节选高温种,如温度跟不上,很难在市场紧缺情况下大面积出菇。目前国内尚没有一个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既高产抗病、菇色又黑柄又短,所谓十全十美的品种。最好的办法是多选几个品种,分批投料,以平常心态去进行食用菌生产,随季节供应市场各类型的平菇。同一品系的菌种实行轮换栽培。2.有条件的最好自制菌种,以降低成本。原种用麦粒、玉米粒、高粱均可,栽培种尽量用纯棉壳制备,也可适当掺些玉米心。不论哪一级菌种,培养过程中都要严防高温。生产种不得随意大堆摆放,要层架培养,勤检查,严把质量关。
三、因陋就简建菇棚,依据条件求发展
建菇棚、菇房要选好栽培场地,依据个人投料多少,确定生产规模,选取栽培场所。旧房稍加改造,房内吊上薄膜顶,墙上涮石灰水,重喷杀虫杀螨剂,如辛硫磷、敌敌畏等,再用硫磺熏得重一点,地面整平后,盖一层10~15厘米新土,发菌时铺一层地膜就行。这样省去不少投资。
四、配料与生产
配料选新鲜干燥的棉壳、玉米心等。①棉壳100%+硝酸磷钾肥0.8%+802或农丰大力士10毫升;②棉壳50%+玉米心48%+硝酸磷钾肥1%+磷酸二氢钾0.2%+营养素0.8%;③纯玉米心100%+复合肥2%+食用菌营养素0.5%+食盐1.5%。以上配方均加0.15%~0.2%多菌灵,2%~3%石灰粉。拌料生产按常规即可。
五、装袋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1.供料工把好调料关,边掺料,边调料堆的pH值及水分。2.供菌种工要做好菌种袋的消毒工作,用大盆或桶盛消毒水高锰酸钾或克霉买,将菌种在水中浸蘸消毒后剥袋,高温季节用专用塑料小桶盛种,装袋工每人一个;低温季节可直接剥袋后放在料堆上。3.扎眼工把住袋松紧关,避免以后采菇时带掉料块。预先扎眼的要把菌种放在气眼处,装后扎眼的要让装袋工把菌种尽量上下摆匀,这样发菌时,菌丝上下生长均匀。4.搬袋摆袋工,按装袋时气温高低3~5层交叉叠放,下铺地膜,上撒石灰粉。5.规模栽培时,要明确分工,谁的环节有毛病找谁,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整个装袋过程井井有条,效果很好。6.装袋后的菇棚、菇房内要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要偏干、偏碱。
六、精心管理菌袋,确保成品率
菌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平菇产量的高低。我们的做法是,菌袋上下左右多放几支温度计,不单看棚中温度,重看袋内温度,尽量中温发菌,始终保持在18℃~22℃。气温高时倒垛降低层数,气温低时覆膜增温。只要精心管理,一般20天左右,菌袋就可发好,可归垛解口,转入出菇管理。
七、根据市场确定采收期
1.原基出现后,管理要跟上,主要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2.针对不同消费对象,分别采摘不同等级的菇。酒店等高消费处一般讲究菇个小柄长、鲜嫩,愿出高价;工薪离退休阶层要求口味好,颜色深,菇片既不要大,又不能太小;普通市民、老百姓则要绿色食品吃出健康,他们要求柄短肉厚,经济实惠,也是最大的消费群体。3.另外,还应在服务上多动心思,如送货上门、菇棚摘采等。不但要批发,还可组织零售。针对不同季节,可装成1、2、5千克的袋。4.真正意义的增收,应是菇农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发展常规菇类的同时,搭配珍稀菇类、进行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