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ERP系统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体系。文章在分析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面向ERP的知识管理体系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面向ERP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动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体系。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ERP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7)02-0041-04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对知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生存至关重要”[1](615-641),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2](84-88)。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管理系统中,渗透着许多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ERP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加快这些管理理念推广应用的进程。
为了推进现代化管理的进程,贯彻科学的管理理念,许多企业已经实施了ERP。ERP作为一种渗透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软件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种新的思潮,创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ERP携带的知识体系与企业已有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所以在ERP实施过程中,两个知识体系在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和学习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非常大的冲撞,不仅影响了ERP的实施,甚至导致ERP实施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弥合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存在的差距,没有认识到ERP实施中的初始数据准备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本文在分析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系统的分析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面向ERP的组织结构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动企业ERP系统的实施。
一、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ERP系统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它是在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创新体系,在ERP知识体系中已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了一个相对标准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组织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所采取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措施几乎都能在ERP中得到应用和继承,如IS09000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这些工作都能与ERP有效的结合起来。
ERP知识体系是知识管理的结晶,它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ERP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结合设计人员的经验,运用知识挖掘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将个体知识团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外部知识内部化、组织知识产品化,并在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编码,从而构筑了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管理理念的软件系统。通过知识挖掘和知识编码组织起来的ERP知识体系,随着ERP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几个成功企业共享的财富转变成为整个社会共有财富。
在知识挖掘过程中,最难的是各种工作经验、设计思想、管理理念的总结,这些知识难以显性化甚至于无法显性化,只有显性化知识才能进行知识编码,转化成ERP知识体系中的元素。可以认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实际上体现着ERP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知识水平。如果ERP系统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比例较低,那么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会增大。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隐性知识的数量,同时学习型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制的完善程度取决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
在ERP实施过程中,由于需要填补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实施ERP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在组织创新中进行学习和培训。可以认为,ERP实施效率的本质在于知识填充过程,在组织创新过程中学习机制的本质在于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3](46-48)。面向ERP的学习和培训,更多的表现为知识填充过程,将ERP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转化到企业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在知识填充过程中,最大的冲撞来自企业现有知识体系中的隐性知识,不仅在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难度,而且在于它与ERP知识体系中由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的冲撞。这种冲撞制约了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速度、知识结构和竞争能力。从知识填充的观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实施ERP。不难发现,如果企业现有的知识体系与ERP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过大,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不上知识填充的速度,那么这个企业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提升现有的知识体系,完善学习和培训机制,以缩小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
管理大师Drucker P F(1993年)认为,创新是利用知识产生新知识的过程[4],它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最大回报。企业在实施ERP进行知识填充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两个知识体系的对接,而且要实现企业知识体系的创新。企业投入ERP体系知识,获得具有更大价值的企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面向ERP的知识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
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更多的表现为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创造一个适合ERP知识体系的企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力,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5]、[6](11-27)。
业务流程重组并不是进行局部修补,而是要从根本上优化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就是满足ERP运行的需要。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首先需要面向ERP知识体系,分解流程、描述和评估流程,分析确认流程缺陷。在流程缺陷分析过程中,主要就是以ERP流程为标准,寻找制约ERP实施的业务流程和影响价值增值的关键点。根据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重要程度的大小,从大到小地进行重组,并及时评估重组后的业务流程。
明确了流程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弥补缺陷的技术。ERP作为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外在动力,不仅使业务流程构造的价值链获得了增值空间,而且,也不断暴露出现有业务流程的缺陷(如图2所示)[7]。可以认为,面向ERP知识体系,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就是弥补现有业务流程缺陷的过程,也是ERP知识体系和企业现有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实现了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
从本质上讲,分析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寻找企业业务流程缺陷和ERP流程缺陷的过程。企业的业务流程就是在寻找缺陷和消除缺陷的交替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的,因此,业务流程重组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这个动态系统可参照的衡量标准就是ERP知识体系和ERP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也是改进ERP流程的过程。企业业务流程创新也能弥补ERP流程缺陷,实现ERP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有效地弥补ERP知识体系。ERP系统之所以能够不断升级,就是在发现缺陷——弥补缺陷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ERP,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系统。
由于ERP这个动态优化系统标准的变化,增加了ERP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企业流程重组的复杂性。从本质上讲,ERP系统的动态优化就是ERP知识体系的动态优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面向ERP的组织结构创新
ERP实施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尽管这种创新的要求没有写在ERP系统中,但却更多地体现在ERP实施的效率上。知识管理作用于并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8](111-123),不同组织结构的效率是不同的。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知识体系将随着知识填充而逐步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知识管理的需要。为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创新模型描述成如图3所示。
由于组织受到远景的影响[9](121-139),面向ERP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也同样会受到企业远景的影响,特别是ERP所描述的企业远景。ERP所描述的远景主要表现在成功实施ERP企业的业绩上,这种示范作用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企业进行着ERP实施的实践。只有当ERP描述的远景和企业发展的远景一致时,才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加快ERP实施的进程。
组织文化已经物化成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创新。组织的竞争力与隐性知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也与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程度有关。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传播隐性知识[10](29-48),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ERP需要的组织文化产生于知识管理过程,并在知识填充过程中得到强化,形成了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知识管理能够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形成有利于知识流通、知识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知识创新才能真正得以实现[11](10-12)。知识管理的目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第二,有效发挥组织成员的知识能力、充分挖掘潜能,提升组织成员和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第三,在组织内建立有助于知识流通的渠道,提升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竞争力。ERP实施过程中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能够加快知识填充的速度,加快ERP知识体系和企业现有知识体系融合的速度。
个人学习将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组织学习则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2](253-254)。良好的学习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培养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首先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使企业具备成长的动力因素和支撑条件,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学习力。
知识管理与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更是ERP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予以加强的,为了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工作,企业应注重与企业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隐性知识的管理和传播,因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实际上体现着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Nick Milton,Nigel Shadbolt,Hugh Cottam Andmark Hammersley,Towards a knowledge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1999,51(3).
[2]王军霞,官建成.复合DEA方法在测度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中的应用[J].科学研究,2002,20(1).
[3]汪应洛.基于知识的管理创新体系研究[J].中外管理导报,2002,(6).
[4]Drucker PF,Post-capitalist Society.New York:Butter worth Heineman,1993.
[5]Hammer M,Champy J.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Harper Business,New York,1993.
[6]Davenport T H,Short J E.The New lndustrial Engineering lnformation TechnologyandBusinessProcessRedesign.Sloan ManagementReview,1990,31(4).
[7]赵林度.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David Malone,Knowledge management:A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lnformation Systems,2002,3(2).
[9]Jon-Arild Johannessen Bj Φrn Olsen,Johan Olaisen,Aspects of innovation theory Based on knowledge-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9(2).
[10]Richard Hall,Pierpaolo Andriani,Managing Knowledge for l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1).
[11]栗沛沛,钟吴沁. 知识创新的涵义和运作过程[J]. 科学管理研究,2002,(6).
[12]秦丽娜,张春野.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J]. 经济师,2003,(2).
(责任编辑:高俊山、谷风)
〔关键词〕知识管理;创新;ERP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7)02-0041-04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对知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生存至关重要”[1](615-641),它已经成为当代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2](84-88)。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管理系统中,渗透着许多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ERP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加快这些管理理念推广应用的进程。
为了推进现代化管理的进程,贯彻科学的管理理念,许多企业已经实施了ERP。ERP作为一种渗透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软件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种新的思潮,创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ERP携带的知识体系与企业已有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所以在ERP实施过程中,两个知识体系在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和学习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非常大的冲撞,不仅影响了ERP的实施,甚至导致ERP实施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弥合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存在的差距,没有认识到ERP实施中的初始数据准备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本文在分析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系统的分析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面向ERP的组织结构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动企业ERP系统的实施。
一、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ERP系统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它是在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创新体系,在ERP知识体系中已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了一个相对标准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组织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所采取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措施几乎都能在ERP中得到应用和继承,如IS09000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这些工作都能与ERP有效的结合起来。
ERP知识体系是知识管理的结晶,它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ERP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结合设计人员的经验,运用知识挖掘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将个体知识团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外部知识内部化、组织知识产品化,并在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编码,从而构筑了ERP系统中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管理理念的软件系统。通过知识挖掘和知识编码组织起来的ERP知识体系,随着ERP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几个成功企业共享的财富转变成为整个社会共有财富。
在知识挖掘过程中,最难的是各种工作经验、设计思想、管理理念的总结,这些知识难以显性化甚至于无法显性化,只有显性化知识才能进行知识编码,转化成ERP知识体系中的元素。可以认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实际上体现着ERP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知识水平。如果ERP系统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比例较低,那么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会增大。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拥有隐性知识的数量,同时学习型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制的完善程度取决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
在ERP实施过程中,由于需要填补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实施ERP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在组织创新中进行学习和培训。可以认为,ERP实施效率的本质在于知识填充过程,在组织创新过程中学习机制的本质在于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3](46-48)。面向ERP的学习和培训,更多的表现为知识填充过程,将ERP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转化到企业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在知识填充过程中,最大的冲撞来自企业现有知识体系中的隐性知识,不仅在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难度,而且在于它与ERP知识体系中由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的冲撞。这种冲撞制约了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速度、知识结构和竞争能力。从知识填充的观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实施ERP。不难发现,如果企业现有的知识体系与ERP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过大,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不上知识填充的速度,那么这个企业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提升现有的知识体系,完善学习和培训机制,以缩小两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差距。
管理大师Drucker P F(1993年)认为,创新是利用知识产生新知识的过程[4],它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最大回报。企业在实施ERP进行知识填充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两个知识体系的对接,而且要实现企业知识体系的创新。企业投入ERP体系知识,获得具有更大价值的企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面向ERP的知识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
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更多的表现为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创造一个适合ERP知识体系的企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力,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5]、[6](11-27)。
业务流程重组并不是进行局部修补,而是要从根本上优化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就是满足ERP运行的需要。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首先需要面向ERP知识体系,分解流程、描述和评估流程,分析确认流程缺陷。在流程缺陷分析过程中,主要就是以ERP流程为标准,寻找制约ERP实施的业务流程和影响价值增值的关键点。根据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重要程度的大小,从大到小地进行重组,并及时评估重组后的业务流程。
明确了流程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寻找弥补缺陷的技术。ERP作为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外在动力,不仅使业务流程构造的价值链获得了增值空间,而且,也不断暴露出现有业务流程的缺陷(如图2所示)[7]。可以认为,面向ERP知识体系,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就是弥补现有业务流程缺陷的过程,也是ERP知识体系和企业现有知识体系融合的过程。伴随着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实现了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创新。
从本质上讲,分析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寻找企业业务流程缺陷和ERP流程缺陷的过程。企业的业务流程就是在寻找缺陷和消除缺陷的交替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的,因此,业务流程重组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这个动态系统可参照的衡量标准就是ERP知识体系和ERP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也是改进ERP流程的过程。企业业务流程创新也能弥补ERP流程缺陷,实现ERP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有效地弥补ERP知识体系。ERP系统之所以能够不断升级,就是在发现缺陷——弥补缺陷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ERP,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系统。
由于ERP这个动态优化系统标准的变化,增加了ERP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企业流程重组的复杂性。从本质上讲,ERP系统的动态优化就是ERP知识体系的动态优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面向ERP的组织结构创新
ERP实施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尽管这种创新的要求没有写在ERP系统中,但却更多地体现在ERP实施的效率上。知识管理作用于并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8](111-123),不同组织结构的效率是不同的。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知识体系将随着知识填充而逐步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知识管理的需要。为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创新模型描述成如图3所示。
由于组织受到远景的影响[9](121-139),面向ERP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也同样会受到企业远景的影响,特别是ERP所描述的企业远景。ERP所描述的远景主要表现在成功实施ERP企业的业绩上,这种示范作用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企业进行着ERP实施的实践。只有当ERP描述的远景和企业发展的远景一致时,才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加快ERP实施的进程。
组织文化已经物化成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创新。组织的竞争力与隐性知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也与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程度有关。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传播隐性知识[10](29-48),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ERP需要的组织文化产生于知识管理过程,并在知识填充过程中得到强化,形成了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知识管理能够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形成有利于知识流通、知识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知识创新才能真正得以实现[11](10-12)。知识管理的目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第二,有效发挥组织成员的知识能力、充分挖掘潜能,提升组织成员和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第三,在组织内建立有助于知识流通的渠道,提升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竞争力。ERP实施过程中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能够加快知识填充的速度,加快ERP知识体系和企业现有知识体系融合的速度。
个人学习将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组织学习则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2](253-254)。良好的学习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培养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首先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使企业具备成长的动力因素和支撑条件,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学习力。
知识管理与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更是ERP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予以加强的,为了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工作,企业应注重与企业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隐性知识的管理和传播,因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水平实际上体现着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Nick Milton,Nigel Shadbolt,Hugh Cottam Andmark Hammersley,Towards a knowledge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1999,51(3).
[2]王军霞,官建成.复合DEA方法在测度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中的应用[J].科学研究,2002,20(1).
[3]汪应洛.基于知识的管理创新体系研究[J].中外管理导报,2002,(6).
[4]Drucker PF,Post-capitalist Society.New York:Butter worth Heineman,1993.
[5]Hammer M,Champy J.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Harper Business,New York,1993.
[6]Davenport T H,Short J E.The New lndustrial Engineering lnformation TechnologyandBusinessProcessRedesign.Sloan ManagementReview,1990,31(4).
[7]赵林度.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David Malone,Knowledge management:A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lnformation Systems,2002,3(2).
[9]Jon-Arild Johannessen Bj Φrn Olsen,Johan Olaisen,Aspects of innovation theory Based on knowledge-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9(2).
[10]Richard Hall,Pierpaolo Andriani,Managing Knowledge for l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1).
[11]栗沛沛,钟吴沁. 知识创新的涵义和运作过程[J]. 科学管理研究,2002,(6).
[12]秦丽娜,张春野.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J]. 经济师,2003,(2).
(责任编辑:高俊山、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