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饰物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传统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曹雪芹《红楼梦》中对传统配饰有着详细的描写,这些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贵族生活的奢侈讲究,更是走近书中人物的关键线索,同时也展示了封建社会独特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特色。
  【关键词】 饰物;特征化;身份象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48-02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传统汉文化手工工艺研习与制作”(项目编号:S202010722075X)。
  中国传统文化包羅万象、源远流长、情趣隽永,中国传统饰物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饰物向来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身份的象征,与此同时,饰物又注重人、服饰和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艺术美感。中国传统饰物所具有的独特的美,似繁星装点了滚滚历史长河画卷。《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巨作之一,在饰物方面,曹雪芹也有其独到的描绘。他不吝笔墨地描写人物的服饰,让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跃然纸上,而且不同的饰物在特定的人物、环境以及情节上都有不同的构建意义,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着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有血有肉的形象。
  一、以物喻人: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特征,除了不同的处事风格和语言风格,在穿着打扮上也各不相同,服饰将人物的性格具体化、物质化地呈现出来。
  贾宝玉身上最为人熟悉的配饰要数:“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将通灵宝玉制成项圈,为金螭之状,金色龙形,点缀珠宝玉石,用五色丝绦系着。曹雪芹写“一块美玉”,当读者细读《红楼梦》,何难想到,贾宝玉本身就是“一块美玉”。身处于女子社会地位极低的时代,他欣赏、呵护女儿们的美;作为“白玉为堂金作马”的世家子弟,他平等地与人交流;作为鲜衣怒马年纪的少年,他富有诗意、温润如玉。《红楼梦》曾介绍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的无材之石,是一块顽石,若以“顽石”的角度品味贾宝玉,他的叛逆又令人动容。女性化扮相的是他,偏爱“淫词艳曲”的是他,因结交蒋玉涵被打还喊叫死也值得的是他,两次摔玉毅然选择木石前盟的也是他……若说这是叛逆,倒不如说这便是贾宝玉不合宜当世、不同于主流的真性情。原本便是顽石,感慨自己无材,又思慕人间繁华,请求一僧一道带自己游历一番,僧人将它幻化为一块美玉,随贾宝玉前身神瑛侍者下界。贾府没落,心爱之人离世,美玉最终选择变回顽石,俗世再无甚可留恋。无论是美玉或是顽石,正是因为贾宝玉有了这样看似矛盾的特质,他才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
  王熙凤初次登场时,让人不禁感叹“恍若神妃仙子”。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金丝八宝攒珠髻是一种珠花发髻,用金丝镶嵌玛瑙碧玉等珠宝制成。朝阳五凤挂珠钗是五凤形每支凤口衔一串珍珠的凤凰的长钗,整体在发髻上作一只钗头凤。赤金盘螭璎珞圈是用赤金与珠玉扭编在一起状如盘曲蛟龙,珠玉镶嵌连缀而成的金项圈。双衡比目玫瑰佩是用玫瑰色的玉片雕琢成双鱼形的价值不菲的古玉佩。在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的隆重出席,除了王熙凤性格泼辣爽利的缘故,更是与林黛玉有关,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不难令人联想到贾母会爱屋及乌这个外孙女,王熙凤此举在贾母面前表示了对林黛玉的重视,她的投其所好、心思深沉可见一斑。反观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一身豪门贵妇家常打扮,不刻意装扮。能见配饰紫貂昭君套、攒珠勒子。与初见林黛玉时的一身光彩夺目的装扮相比,不由得让人唏嘘。
  如果说王熙凤是单纯地以对方的社会地位来区别对待,那就低估了这个大观园中八面威风的二奶奶。要站在家庭权力的顶峰,她必然要擅于权术之争,待人接物要做到无可挑剔,还要有足够的狠厉威慑众人威重令行,王熙凤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出色。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一节中,“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着孝服。老太妃薨逝,贾敬殡天,贾琏此时再娶是重罪。贾琏偷娶尤二姐,新婚燕尔之际,王熙凤孝服素簪,一改往日的珠光宝气,此刻的王熙凤控诉着贾琏与尤二姐的不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耻不廉行为,王熙凤素装之间尽显锋芒。王熙凤的八面玲珑、精明能干,在荣国府这个“大职场”中,无疑是一个玩弄权术、刁钻狡黠的女强人。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薛宝钗的饰物描写与同样身份地位的女儿们相比,可以说是极为朴素简单了。在第七回中:薛姨妈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另外,在第五十七回中,薛宝钗劝说邢岫烟不攀比、不要过度贪恋“富丽闲妆”。
  薛宝钗佩戴最多的配饰除了金锁项圈,还有在二十八回中贾元春端午赐下的红麝香珠。袭人向宝玉分说赏赐时道明红麝香珠是贾宝玉、薛宝钗、贾政、王夫人、薛姨妈、贾母等人都有的,正因为如此,薛宝钗才佩戴着,红麝香本身有驱虫辟邪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薛宝钗待人知礼的为人处世作风。这些都体现着薛宝钗淡雅平和的个性,同时又是品格端庄、人情练达的封建贵族女子。
  饰物是为人物服务的。恣意纯真似贾宝玉,狠辣狡黠如王熙凤,人情练达类薛宝钗……他们的饰物都与他们的性情息息相关,曹雪芹之笔所到之处,笔笔生花,珠玉美人、金石显贵,无一不为人物、情景增添了一分色彩。
  二、身份象征:揭示封建社会等级观念
  封建社会具有极其森严完善的等级制度,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人物的身份地位不仅体现在服装、陈设上,在饰物方面也是极讲究的。
  贾宝玉作为贾政与王夫人的唯一嫡子,同时又是贵妃贾元春亲自教导过的弟弟,也是贾母最为宠爱的孙子,在贾府的地位不言而喻。贾宝玉首次登场时佩戴着的饰物无论是紫金冠、金抹额、束发银冠或是双龙出海抹额,皆是翠羽名垱。如紫金冠,万历皇帝曾佩戴紫金冠,《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美猴王曾佩戴紫金冠,《红楼梦》全书中只有贾宝玉一人曾佩戴紫金冠,紫金冠又被称为太子冠,这种工艺精致、材质贵重的配饰,贾府其他人都未曾佩戴,彰显着贾宝玉在贾府的极高地位。   王熙凤的配饰不乏金、玉石、珠宝,纹样也常见凤、螭等。《红楼梦》中只有王熙凤佩戴五凤钗,元妃省亲时也不曾佩戴。凤凰万鸟之王,而又连带“朝阳”二字,《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赤金盘螭属于龙样式,螭为龙之九子,《汉书·司马相如传》:“赤螭,雌龙也。”这些配饰都是只有贵族阶级才可以使用的。王熙凤这些极具奢华、引人瞩目的配饰,在贾府里有资格佩戴这些饰物,独王熙凤一人,可见她在贾府的地位之高。贾母崇尚奢侈,王熙凤也由此也获得了她“事业”上的更多可能性。
  小到大观园每一处院落,大到金陵乃至整个封建国家,都遵循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然尊贵如贾宝玉,也没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万事顺意。荣国府森严的等级制度与强如王熙凤等人对地位的追逐,向读者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缩影:从饰物到家族,人们对地位的热切渴求。
  三、以物造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曹雪芹善于为故事埋下伏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故事中,综合性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更加饱满,更加真实化。
  《红楼梦》开篇提到女娲补天与木石前盟的故事,一說贾宝玉所怀通灵宝玉的来历,二提到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的故事。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标志性配饰,也暗示着贾宝玉的性格以及他的人生。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起源于前世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恩,被称为“木石前盟”。而贾宝玉与薛宝钗,则是被称为“金玉良缘”。薛宝钗常年佩戴着“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在第二十八回中,薛姨妈曾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暗示宝钗与宝玉日后可结良缘。第五回《终身误》一曲中唱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书中多处暗示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最终故事走向悲剧结局。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写道史湘云的丫头翠缕捡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史湘云原有的一只较小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可知贾宝玉从张道长处得到的金麒麟为雄,而史湘云的麒麟为雌。“双星”本意味的是天上两颗相伴相生的星宿,如牛郎织女,寓意恋人或夫妇白头偕老,预示着史湘云的爱情。贾宝玉失而复得金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手中,高鹗等人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史湘云与卫若兰喜结连理。也有人猜测曹雪芹原本有写史湘云与贾宝玉,但也只是推测而已了。
  通灵宝玉、金锁以及一对金麒麟,它们暗示着故事的发展,将人物与饰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命运相通,隐喻结局,又将人物放置于故事情节中,使他真正的成为人,立体、全面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以封建社会为背景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小说,其中的饰物描写向读者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绚烂,在文学、影视以及手工工艺等领域的发展中也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小说而言,这些饰物在曹雪芹的笔下都成为人物形象的一部分,这些细节使大观园中的每个人物有了各自的个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饰物的描写虽然只是细节描写的一部分,当将故事置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中,饰物又从人物的地位、贾府的社会地位上升到整个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的体现。《红楼梦》中饰物的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强化了人物的性格,同时又对故事情节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琨.《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意义及文化功能[J].红楼梦学刊,2020,(04)
  [2]刘伟.《红楼梦》中配饰的文学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3]刘萌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服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吴慧.《红楼梦》的服饰描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6]季学源.红楼梦服饰鉴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7](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其他文献
【摘要】 德国小说《生死朗读》以其富有争议的思想内涵和作者施林克深厚的文学造诣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枝奇葩,更是通过电影改编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作品以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从道德与法律、审判与宽恕、反思与成长、朗读与尊严等多个维度考量人性,体现了对于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本文拟从代际集体记忆传递的角度探究战争对于民族身份自我认同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历史疼痛的桎梏下,完成迷失身份的找寻和集体记忆的重塑。  【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中国当代戏剧作品的实例入手,从崇高、沉郁、荒诞、悲剧等审美范畴出发,分析戏剧作品如何体现出审美意识及美学品格,并提出研究中国当代的戏剧作品审美意识,需要结合戏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出发,从戏剧文本、导演手法、人物塑造、舞台布景等角度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以起到透过特征表象分析审美意识实质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当代戏剧;审美范畴;实例;美学品格  【中图分类号】J892 【
期刊
【摘要】 明清两朝科举与堪舆兴盛起来,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二者,因为复杂的社会原因形成了靠堪舆获取科举功名的病态现象。本文从《儒林外史》中分析小说所反映清代社会对堪舆的接受,批判世俗过度依赖堪舆进行科举的病态行为。  【关键词】 科举;堪舆;《儒林外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24-02  一、科举与堪舆的联系
期刊
【摘要】 享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创作风格独树一帜的文坛巨匠,特殊的家庭经历及挣扎的情感阵痛都无形中塑造着他的处世态度和文学气质。他善于从平凡细琐的小事入手,运用冷静克制的笔触直击人类灵魂深处秘密,其中渗透着鲜明的怀疑主义、宗教抒怀、心理关照。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领域颇有建树,作品题材发展顺应历史教训、文明开化、社会与现实的线索,融合多种表达技巧和风格特征。本文着重研究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
期刊
【摘要】 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谈琐闻、轶事清谈,开中国古典小说中纪事写真之先河,其中《贤媛》篇对女性人物专门论述,为后代写人记事小说中女性形象提供了典范和借鉴,从惊世之作曹雪芹《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对其的承袭。  【关键词】 贤媛;女性塑造;《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
期刊
【摘要】 一篇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表达形式,还要善于以凝练有力、富有韵律的语言抒发情感,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形”包含着散文的格律,是凸显散文“神”的魅力所在。一些优秀散文富有韵律,自然流畅、极富美感。此类散文可以帮助读者积累词汇、句法,同时感受散文自身的美感及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关键词】 散文;音韵美;对外汉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为例,探讨其小说分类产生的新特点,以及其将“诗话”归入“小说类”的新变化,并论述其分类的完善与不足之处。不仅有助于探讨《郡斋读书志》与前代目录书籍关于小说的不同分类方法,也可由此探讨宋代的小说观念,浅析其成因。  【关键词】 宋代;《郡斋读书志》;小说分类;小说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正红旗下》和《茶馆》是老舍五六十年代的两部重要作品,除了其中展示出的丰富厚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外,老舍还较为着意地反映了自己所属的满族旗人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的曲折命运和文化性格,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旗人形象。通过对这些旗人形象及其命运的书写,老舍不仅生动再现了民族在现代中国转型变革中的命运变迁,还表达出了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自省与自新的思想自觉。  【关键词】 老舍;旗人;《正红旗
期刊
【摘要】 本文探讨了艾米莉·狄金森两首诗中的死亡意象:《因为我不能为死亡伫足等候》和《当我死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隐晦含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狄金森对于死亡持有矛盾的态度。诗人有时怀有对永生的强烈信念,但心底仍对来世的存在存疑。  【關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因为我不能为死亡伫足等候》;《当我死时》;死亡意象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唐宋诗歌中,有相当多的竞渡活动的记载。当前唐宋“竞渡诗”研究忽视了“凤舟”的历史地位。唐宋的“龙舟”竞渡,从“鸟舟竞渡”中孕育而来,是当时“竞渡文化”与“龙图腾”结合的新产物,唐代是“龙舟”“凤舟”等舟博弈的起源开始,宋以后“龙舟”竞渡基本占领了舟船竞渡的鳌头,“凤舟”则在“龙舟”的挤压下继续挣扎生存。  【关键词】 唐宋;“凤舟”;“龙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