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笛声、任静、林心如代言,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让“妇炎洁”这三个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虽说“洗洗更健康”的广告时常插播于各种电视剧中,让观众们吐槽不已,但有私处不适买瓶“妇炎洁”来洗洗的观念,却已深入广大女性之心。可是,“妇炎洁”真那么有效吗?近日,妇炎洁被曝光“并非药品,实质就是消毒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不是药品而是消毒水
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康美宝牌“妇炎洁”,从这三个字望文生义,就能让人想到,有妇科炎症可以用该产品来清洁去除。而且在“妇炎洁”的电视广告中多次提到“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等中草药,更让人联想到天然的中药配方。然而,宣传时标榜的“草本和天然”概念,是“天然的,更安心”的洗剂,但抑菌成分却是”化学制品”,其主要抑菌成分是浓度为0.08%~0.12%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而醋酸氯己定不同浓度的溶液常被用于手术器械和房间家具的消毒,的确可以叫做“消毒水”。
其实,很多消费者可能连“妇炎洁”的外包装都没有细看过。在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卫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而批准的一类产品,日常用的洗手液、湿纸巾、卫生棉、纸尿裤等都属于“卫消证字”产品。
其最早的代言人付笛声在2007年还曾为澄清广告风波,在博客写道:“妇炎洁”是什么?只不过是一种日常用品,就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洗手液’等产品的性质一样。绝不是得了什么炎症才用的药品。”
很显然,如果想要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无疑已属治疗范畴,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妇炎洁”难以胜任。
之后,该产品生产商澄清称:妇炎洁产品分多种规格,其中大部分规格是有国药准字批号的,只有一种规格为“卫消字号”。虽然妇炎洁的剂型不止一种,有些也有国药准字号,但违规的草本抑菌洗液正是该厂广告的主打产品。
网络销售多处违规
如果是电视广告中,“妇炎洁”尚遮遮掩掩,那么在网络上就更加有意无意地混淆概念,让人极易产生其具有疗效的认知。
记者浏览多家电商网站,看到“妇炎洁”产品适应范围一项写着:“用于女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龟头炎、包皮炎、阴部湿疹、肛门、生殖器疣、外阴溃疡、女性白带异常等症状的皮肤黏膜消毒。”这个表述对于不细心的消费者,易被解读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很难辨识出仅用于皮肤黏膜消毒。除此之外,在京东网站的“妇炎洁洗液”销售页面上,甚至直接标注为“抗菌消炎药”。
根据国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抗(抑)菌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禁止标注用于人体特定部位,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黏膜、伤口等内容,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
在卫生部发布的2009年第7号公告中指出,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公布了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其中“妇炎洁”榜上有名。然而,时至今日,“妇炎洁”仍继续在试图打擦边球。
日常使用存安全隐患
“妇炎洁”靠模糊非药品身份和暗示疗效当卖点,在使用范围一栏写着“用于外阴清洁,男女日常卫生护理和女性阴道冲洗”。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说:“一般的女性日常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这类消毒洗液,这不但不能预防妇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坏阴道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破坏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引起阴道菌群失调,造成阴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炎症。”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朱巧玲副主任医师也表示,阴道冲洗只能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偶尔使用,绝不能作为日常清洁手段使用。而市面销售的阴道清洗器设计并不一定合理安全,不当的阴道冲洗很可能把病原体通过输卵管带入宫腔和盆腔,引发急慢性盆腔炎。
所谓“洗洗更健康”的概念纯粹是企业无中生有。因为女性阴道本身是弱酸性环境,具有自我清洁、抑菌的作用。非药品洗液产品属于清洗洗剂,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引起菌群平衡失调。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的建议直接指明了“健康女性应该尽量避免灌洗私处”。因为根据该协会对现有研究的整理,发现相对于不确定的好处,这一行为的风险远远大过它的好处。该协会还列举了相关风险,比如:不必要的灌洗会打破女性体内的细菌平衡,使得有害细菌滋生,增加细菌性阴道疾病、早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癌的风险。其中,增加女性患盆腔炎(PID)的概率会提高73%,而宫外孕的风险更会提高76%。
中国妇科专业人士的建议:在正常情况下,女性根本无需使用洗剂,最好的清洁方法就是使用清水坐浴。一味通过消毒来追求“无菌”是不现实且不正确的。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健康隐患,还可能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而对于的确有炎症的女性,也应该在咨询医生后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监管不足“边缘产品”大行其道
妇炎洁是“边缘医药产品”的典型代表。企业将产品贴上“非药品”的标签,不但能绕过药品复杂的审批,降低成本,还能逃避监管。药品审批环节很多,包括生产条件、厂房、设备、人员、原料进货、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和售后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十分严格。而保健食品和卫生消毒用品则不需要前置审批,只要企业能够提供相应部门出具的有关鉴定证书,就可以在相关部门申请批准生产,在工商部门办理营销批准手续后,便能上市销售。再加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只能管理 “药字号”的药品,而对其它产品没有监管权,这就造成了“真药有人管,非药无人问”的诡异现象。最终使得妇炎洁这种在2009年就已经因涉嫌不合格宣传被通报的消毒用品,至今仍在打监管的擦边球挂着有“疗效”的名号在市面销售。
目前,正值大部制改革,整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将食、药、械、消、卫等统一归口到一个权威部门,进行集中审批势在必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食、药、械、消、卫等产品批准文号的数据库,明确食、药、械、消、卫等产品概念,依据不同产品性质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凡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所有产品全部统一监管,摒弃目前条块分割、监管责任分散的局面。对研究、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包装标签说明书、广告、价格、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以确保产品安全。
此外,掌握“药品”、“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和“食品”的相关分类,多了解药品的专业知识。虽然辛苦,但在现有监管体制下,这是让消费者远离绝大多数非药品冒充药品骗局的最有效方法。(据《证券日报》《微微健康网》等)
不是药品而是消毒水
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康美宝牌“妇炎洁”,从这三个字望文生义,就能让人想到,有妇科炎症可以用该产品来清洁去除。而且在“妇炎洁”的电视广告中多次提到“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等中草药,更让人联想到天然的中药配方。然而,宣传时标榜的“草本和天然”概念,是“天然的,更安心”的洗剂,但抑菌成分却是”化学制品”,其主要抑菌成分是浓度为0.08%~0.12%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而醋酸氯己定不同浓度的溶液常被用于手术器械和房间家具的消毒,的确可以叫做“消毒水”。
其实,很多消费者可能连“妇炎洁”的外包装都没有细看过。在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卫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而批准的一类产品,日常用的洗手液、湿纸巾、卫生棉、纸尿裤等都属于“卫消证字”产品。
其最早的代言人付笛声在2007年还曾为澄清广告风波,在博客写道:“妇炎洁”是什么?只不过是一种日常用品,就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洗手液’等产品的性质一样。绝不是得了什么炎症才用的药品。”
很显然,如果想要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无疑已属治疗范畴,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妇炎洁”难以胜任。
之后,该产品生产商澄清称:妇炎洁产品分多种规格,其中大部分规格是有国药准字批号的,只有一种规格为“卫消字号”。虽然妇炎洁的剂型不止一种,有些也有国药准字号,但违规的草本抑菌洗液正是该厂广告的主打产品。
网络销售多处违规
如果是电视广告中,“妇炎洁”尚遮遮掩掩,那么在网络上就更加有意无意地混淆概念,让人极易产生其具有疗效的认知。
记者浏览多家电商网站,看到“妇炎洁”产品适应范围一项写着:“用于女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龟头炎、包皮炎、阴部湿疹、肛门、生殖器疣、外阴溃疡、女性白带异常等症状的皮肤黏膜消毒。”这个表述对于不细心的消费者,易被解读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很难辨识出仅用于皮肤黏膜消毒。除此之外,在京东网站的“妇炎洁洗液”销售页面上,甚至直接标注为“抗菌消炎药”。
根据国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抗(抑)菌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禁止标注用于人体特定部位,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黏膜、伤口等内容,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
在卫生部发布的2009年第7号公告中指出,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公布了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其中“妇炎洁”榜上有名。然而,时至今日,“妇炎洁”仍继续在试图打擦边球。
日常使用存安全隐患
“妇炎洁”靠模糊非药品身份和暗示疗效当卖点,在使用范围一栏写着“用于外阴清洁,男女日常卫生护理和女性阴道冲洗”。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说:“一般的女性日常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这类消毒洗液,这不但不能预防妇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坏阴道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破坏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引起阴道菌群失调,造成阴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炎症。”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朱巧玲副主任医师也表示,阴道冲洗只能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偶尔使用,绝不能作为日常清洁手段使用。而市面销售的阴道清洗器设计并不一定合理安全,不当的阴道冲洗很可能把病原体通过输卵管带入宫腔和盆腔,引发急慢性盆腔炎。
所谓“洗洗更健康”的概念纯粹是企业无中生有。因为女性阴道本身是弱酸性环境,具有自我清洁、抑菌的作用。非药品洗液产品属于清洗洗剂,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引起菌群平衡失调。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的建议直接指明了“健康女性应该尽量避免灌洗私处”。因为根据该协会对现有研究的整理,发现相对于不确定的好处,这一行为的风险远远大过它的好处。该协会还列举了相关风险,比如:不必要的灌洗会打破女性体内的细菌平衡,使得有害细菌滋生,增加细菌性阴道疾病、早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癌的风险。其中,增加女性患盆腔炎(PID)的概率会提高73%,而宫外孕的风险更会提高76%。
中国妇科专业人士的建议:在正常情况下,女性根本无需使用洗剂,最好的清洁方法就是使用清水坐浴。一味通过消毒来追求“无菌”是不现实且不正确的。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健康隐患,还可能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而对于的确有炎症的女性,也应该在咨询医生后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监管不足“边缘产品”大行其道
妇炎洁是“边缘医药产品”的典型代表。企业将产品贴上“非药品”的标签,不但能绕过药品复杂的审批,降低成本,还能逃避监管。药品审批环节很多,包括生产条件、厂房、设备、人员、原料进货、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和售后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十分严格。而保健食品和卫生消毒用品则不需要前置审批,只要企业能够提供相应部门出具的有关鉴定证书,就可以在相关部门申请批准生产,在工商部门办理营销批准手续后,便能上市销售。再加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只能管理 “药字号”的药品,而对其它产品没有监管权,这就造成了“真药有人管,非药无人问”的诡异现象。最终使得妇炎洁这种在2009年就已经因涉嫌不合格宣传被通报的消毒用品,至今仍在打监管的擦边球挂着有“疗效”的名号在市面销售。
目前,正值大部制改革,整合卫生、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将食、药、械、消、卫等统一归口到一个权威部门,进行集中审批势在必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食、药、械、消、卫等产品批准文号的数据库,明确食、药、械、消、卫等产品概念,依据不同产品性质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凡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所有产品全部统一监管,摒弃目前条块分割、监管责任分散的局面。对研究、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包装标签说明书、广告、价格、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以确保产品安全。
此外,掌握“药品”、“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和“食品”的相关分类,多了解药品的专业知识。虽然辛苦,但在现有监管体制下,这是让消费者远离绝大多数非药品冒充药品骗局的最有效方法。(据《证券日报》《微微健康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