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从知识课堂到探究课堂呢?教师应从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入手,要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指导观察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我从兴趣、观察力、方法,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观察力;知识;探究
观察是掌握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它会建立起资源积累的“库”,保证学生随时提取习作的“材”,从而使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在断的汇聚到学生笔下,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要想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导向。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时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一件乐事,从而激起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态度和教学技巧,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教学气氛,使学生自始自终在自信、自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利用课余做游戏、走进生活体验劳动等,开拓学生思路,拓宽学生选材范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条理性,体现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一般的方法观察事物,还注意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从中获得写作素材。观察事物要有顺序。按空间顺序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地进行观察。如《曼谷的小象》就是先看到“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再看脚下“高低不平的公路”。这就是由远及近地观察。有时由这一部分到那一部分的顺序观察也是可以的。
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先看见了什么,再看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一样一样按顺序看。如《观潮》的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犹如置身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总之,观察要有顺序,不可“东张西望”。
三、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想。
这里的想,指想象和联想。有了想象和联想,会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生命活力,生动起来。当学生想象力得到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意的萌芽便破土而出,表达的立意便别拘一格。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情感,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而这种储藏的记忆表象则来源于平时不懈的观察。观察时,要让学生展想象之翼,融浪漫之情,表生动之言。如:把垂柳想象成美丽的少女在梳理长发,把彩虹想象成多彩的理想桥,把善变的六月天气想象成孩童之脸??联想是观察到事物时,思维产生了迁移,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另一事。观察时要让学生学会联想,则会大大拓宽观察的外延。如:有学生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放的眼镜,就联想到老师戴着眼镜为他们批改作业和编写教案时的情景,于是自然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四、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感。
感受是一種心灵情感的认知、理解,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可以说,感受是观察的高层面,观察的升华,观察的归宿。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一种观察的感受。在观察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说说自己的感悟、看法。如观察人物时,对其性格特点有什么见解,观察景物时对其特点有什么感受,观察一件事情时,对其有什么评价,观察一种现象时,对其有什么认识,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对搜集到的客观事物表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则会使学生的习作表达充满真情实感,变得有感情起来。
最后在生活中教育学生把观察到的动笔写下来,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应当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从而让学生获取和积累更多的素材。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写出来,就积累了大量的写做素材。
总之,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知客观世界,进行习作表达的必要方法。我们老师得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顺利地铸炼好这把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好基。
关键词:观察力;知识;探究
观察是掌握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它会建立起资源积累的“库”,保证学生随时提取习作的“材”,从而使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在断的汇聚到学生笔下,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要想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导向。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时生活的一部分,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一件乐事,从而激起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态度和教学技巧,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教学气氛,使学生自始自终在自信、自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应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利用课余做游戏、走进生活体验劳动等,开拓学生思路,拓宽学生选材范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条理性,体现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一般的方法观察事物,还注意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从中获得写作素材。观察事物要有顺序。按空间顺序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地进行观察。如《曼谷的小象》就是先看到“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再看脚下“高低不平的公路”。这就是由远及近地观察。有时由这一部分到那一部分的顺序观察也是可以的。
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先看见了什么,再看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一样一样按顺序看。如《观潮》的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犹如置身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总之,观察要有顺序,不可“东张西望”。
三、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想。
这里的想,指想象和联想。有了想象和联想,会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生命活力,生动起来。当学生想象力得到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意的萌芽便破土而出,表达的立意便别拘一格。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情感,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而这种储藏的记忆表象则来源于平时不懈的观察。观察时,要让学生展想象之翼,融浪漫之情,表生动之言。如:把垂柳想象成美丽的少女在梳理长发,把彩虹想象成多彩的理想桥,把善变的六月天气想象成孩童之脸??联想是观察到事物时,思维产生了迁移,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另一事。观察时要让学生学会联想,则会大大拓宽观察的外延。如:有学生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放的眼镜,就联想到老师戴着眼镜为他们批改作业和编写教案时的情景,于是自然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四、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感。
感受是一種心灵情感的认知、理解,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可以说,感受是观察的高层面,观察的升华,观察的归宿。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一种观察的感受。在观察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说说自己的感悟、看法。如观察人物时,对其性格特点有什么见解,观察景物时对其特点有什么感受,观察一件事情时,对其有什么评价,观察一种现象时,对其有什么认识,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对搜集到的客观事物表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则会使学生的习作表达充满真情实感,变得有感情起来。
最后在生活中教育学生把观察到的动笔写下来,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应当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我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活跃的课余生活,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丰富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蜜,才能酿出蜜来。”,从而让学生获取和积累更多的素材。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写出来,就积累了大量的写做素材。
总之,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知客观世界,进行习作表达的必要方法。我们老师得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顺利地铸炼好这把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