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碰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地方上的经济发展,正在建设中的昆山经济开发区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江苏省没有给昆山经济开发区颁发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出生证”。也就是说,它仅仅是县一级的经济开发区,它所制定的是自己的“土政策”,江苏省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更不用说国务院承认还是不承认。外商到中国投资办厂,先看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这关系到投资效益的稳定,是否能保护他们权益。改革不能坐等,要大胆试,在大胆闯的精神指引下,昆山市的官员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建设了开发区,以他们个人的实干精神和人格魅力,招来一部分外商,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早日“名正言顺”,更有“底气”地同外商谈判,他们想尽各种办法争取省里领导的肯定,拿到“省级”证书,其中有一条办法是邀请中央和省市一级“高官”来考察、题词。
1990年的一天,我那时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办事处副主任,陪同三家来自美国公司的老外们(他们是复旦大学谢希德教授邀请来中国的朋友),考察昆山经济开发区。欢迎席间,昆山有关领导委托我邀请汪道涵老市长来考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回到上海,我就直接给汪老市长打电话,三言两语,他就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让我同他的秘书方耀光具体商定访问的日期。
12月15日,我们一行来到了昆山,昆山市委副书记李全林(后为江苏省副省长)率领一批官员早早在路边迎候。汪老市长考察得很认真、仔细,边看生产线,边同外商交谈,了解入住企业的情况和他们的需求,还同生产一线的工人交谈,他的睿智和随和,感染了每一个在现场的人。当时开发区里有韩国、台湾、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汪老市长亲自到访,我想会给这些外商和企业家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未来走向、昆山开发区的发展前景等等有疑惑的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汪老市长考察完以后,再到会议室同昆山市的官员们交流,这是他事先要求我们给他安排的程序,先考察后议论。汪老温和的语气里,充满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信心,同时,对昆山市的领导和开发区管理人员的改革热情百般爱护。最后,昆山市委邀请他题词,他看着我说:“写什么呢?”话音未落,他就俯身写下“开放开发建设新昆山”九个苍劲有力的“汪体”,并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会议室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虽然窗外已是初冬,严寒还在后面,严寒过后,中国改革的春风一定会吹来。这掌声传递着人们热切的期待。
在此之前,对中国早期改革开放有功的任仲夷同志也来考察过,并且也留下了墨宝。过了没有几年,昆山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而且,还成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这是后话了。
因还有时间,我们又随汪老参观了昆山顾炎武纪念馆。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顾炎武31岁(1644年)时遇李自成起义,明王朝覆灭,第二年清军渡江,南京失陷,他带着母亲到常熟避难,自己跟随昆山县令杨永言起兵抗清。昆山失陷后,他母亲绝食而死,给顾炎武留下遗嘱:莫为“异国臣子”。在清兵推翻了明朝以后,顾炎武仍然从事抗清活动,背乡弃家,远游北方,跑到陕西定居,似有把汉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这片土地上的心愿。显然,顾炎武有着极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汪老为何要去他以前也到过的顾炎武纪念馆,而且兴趣仍然很高?我当时以为是文化传统的原因。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过来。抗日战争初期,汪老还是个学生,他爷爷是国民党的高官,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爷爷带领全家二三十口人,没有去重庆,而是一路艰难奔赴延安。当时汪老祖父此举就轰动了延安,《解放日报》发了报道,党中央领导亲自出面迎接,在“国统区”也引起反响。由此想来,汪老再次参观顾炎武纪念馆的心意便非常清楚了。
2013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台湾方面邀请汪老的后人赴台湾出席纪念活动,这也显示了台湾人民对汪老的敬重和怀念。汪老的儿子汪致重先生携夫人在台湾同辜家后人亲切会面,为2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了“中国式”的家庭化的人文礼数,更显“两岸一家亲”。在马英九出席的纪念会上,汪致重先生的发言通过媒体的传播,获得海内外华人的好评。
汪致重先生是环境保护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在台湾期间,他深入农村,几乎兜了一圈,对两岸的农业合作有了许多新的构想。
汪老的昆山之行已有24年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昆山已不是当年的昆山了,但是,我们敬重的汪老的儒雅风范,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博览群书,他为上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沟通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将名垂青史。
(作者为上海申联公共关系事务所所长,法人代表)
责任编辑 张 鑫
1990年的一天,我那时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办事处副主任,陪同三家来自美国公司的老外们(他们是复旦大学谢希德教授邀请来中国的朋友),考察昆山经济开发区。欢迎席间,昆山有关领导委托我邀请汪道涵老市长来考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回到上海,我就直接给汪老市长打电话,三言两语,他就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让我同他的秘书方耀光具体商定访问的日期。
12月15日,我们一行来到了昆山,昆山市委副书记李全林(后为江苏省副省长)率领一批官员早早在路边迎候。汪老市长考察得很认真、仔细,边看生产线,边同外商交谈,了解入住企业的情况和他们的需求,还同生产一线的工人交谈,他的睿智和随和,感染了每一个在现场的人。当时开发区里有韩国、台湾、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汪老市长亲自到访,我想会给这些外商和企业家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未来走向、昆山开发区的发展前景等等有疑惑的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汪老市长考察完以后,再到会议室同昆山市的官员们交流,这是他事先要求我们给他安排的程序,先考察后议论。汪老温和的语气里,充满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信心,同时,对昆山市的领导和开发区管理人员的改革热情百般爱护。最后,昆山市委邀请他题词,他看着我说:“写什么呢?”话音未落,他就俯身写下“开放开发建设新昆山”九个苍劲有力的“汪体”,并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会议室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虽然窗外已是初冬,严寒还在后面,严寒过后,中国改革的春风一定会吹来。这掌声传递着人们热切的期待。
在此之前,对中国早期改革开放有功的任仲夷同志也来考察过,并且也留下了墨宝。过了没有几年,昆山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而且,还成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这是后话了。
因还有时间,我们又随汪老参观了昆山顾炎武纪念馆。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顾炎武31岁(1644年)时遇李自成起义,明王朝覆灭,第二年清军渡江,南京失陷,他带着母亲到常熟避难,自己跟随昆山县令杨永言起兵抗清。昆山失陷后,他母亲绝食而死,给顾炎武留下遗嘱:莫为“异国臣子”。在清兵推翻了明朝以后,顾炎武仍然从事抗清活动,背乡弃家,远游北方,跑到陕西定居,似有把汉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这片土地上的心愿。显然,顾炎武有着极为强烈的民族意识。汪老为何要去他以前也到过的顾炎武纪念馆,而且兴趣仍然很高?我当时以为是文化传统的原因。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过来。抗日战争初期,汪老还是个学生,他爷爷是国民党的高官,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爷爷带领全家二三十口人,没有去重庆,而是一路艰难奔赴延安。当时汪老祖父此举就轰动了延安,《解放日报》发了报道,党中央领导亲自出面迎接,在“国统区”也引起反响。由此想来,汪老再次参观顾炎武纪念馆的心意便非常清楚了。
2013年是“汪辜会谈”20周年,台湾方面邀请汪老的后人赴台湾出席纪念活动,这也显示了台湾人民对汪老的敬重和怀念。汪老的儿子汪致重先生携夫人在台湾同辜家后人亲切会面,为2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了“中国式”的家庭化的人文礼数,更显“两岸一家亲”。在马英九出席的纪念会上,汪致重先生的发言通过媒体的传播,获得海内外华人的好评。
汪致重先生是环境保护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在台湾期间,他深入农村,几乎兜了一圈,对两岸的农业合作有了许多新的构想。
汪老的昆山之行已有24年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昆山已不是当年的昆山了,但是,我们敬重的汪老的儒雅风范,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博览群书,他为上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沟通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将名垂青史。
(作者为上海申联公共关系事务所所长,法人代表)
责任编辑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