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滤池在制革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种新型的生物滤池,以制革废水的生化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新型滤池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两级串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生化处理后的制革废水,当进水COD为300~500 mg/L、氨氮为150~350 mg/L时,出水COD<250 mg/L、氨氮<35mg/L,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当地的制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为确保COD和氨氮同时达到当地的排放要求,建议水力停留时间在24 h以上。
其他文献
为了解nsp7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采用RT-PCR的方法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PRRSV)BJ-4毒株中扩增得到nsp7基因,将基因连接到pET-28a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
在阳朔县开展了金柑倒U形竹木结构架式盖膜避雨避寒栽培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间给树冠覆盖薄膜,可避免金柑果实因霜冻、降雨造成的裂果和掉果,不盖膜对照树裂果
为了分析宁夏固原地区饲喂苜蓿青贮对育肥肉牛增重效果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将18头体重、年龄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根据饲喂粗饲料情况
采用斜板槽土地处理反应器在SBR运行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翻耕前斜板槽土地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为0.01 m3/(m2.d),进水氨氮和总氮分别为(9.5~25.8)、(14.3~47.5)mg/L,经过长期运行后系统的脱氮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出水氨氮、总氮分别在3.5、10.5 mg/L以上。对系统进行"闲置1个月—土壤全部刨翻、晾晒10 d—运行2个月"的3次循环操作,在翻耕后的2个月系统出水氨氮、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具有生物毒性和难降解的特性,经过预处理和生物处理后,出水中仍残留了对环境、生态影响的不确定性组分,制约了尾水回用和安全排放。为进一步削减COD排放量,分析了出水中的污染物构成并采用O3/UV与流化床耦合技术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O3/UV氧化去除COD的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出水中含有多种未被降解的无机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组分;碱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优于酸性条件下的,且pH
细度是羊毛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羊毛细度育种研究意义重大.由于羊毛细度早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就已经决定,故首先应该对毛囊发育的机理有一定的了解,对控制细度的机制有一个总
采用UASB反应器处理1,4-丁二醇生产废水时,分别接种颗粒污泥、絮状污泥及两者的混合污泥,研究不同接种污泥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处理效果最好,但接种混合污泥时亦能取得较好的驯化及处理效果;接种颗粒污泥可以提高系统的最大COD容积负荷、抗污染负荷冲击能力及产气量,同时可降低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对微生物活性的抑制;在保持COD去除率>70%的条件下,3组反应器的最大COD容积
为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EMS溶液处理7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
以溶液培养的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在PEG诱导的渗透胁迫条件下,适量的NaCl对其光合作用和水分吸收的影响,以探讨环境溶液中NaCl对植物适应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诱导的渗透胁迫导致三角叶滨藜植株吸水困难、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系统受损、生长受抑制、生物量减少;而在PEG渗透胁迫的处理液中添加10-40mmol·L-1NaCl可以明显降低植株
考察了腐殖土反应器(HSR)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2、24和48 h的3组侧流腐殖土SBR系统(HSR12-SBR1、HSR24-SBR2和HSR48-SBR3)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3组系统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5±24.0)%、(85.6±9.8)%和(93.6±8.0)%,HSR48-SBR3的除磷效果明显高于HSR24-SBR2和HSR12-SBR1。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