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课程之一。当代90后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90后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有成熟的一面,也有主观、幼稚、片面、不成熟的一面。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和尚未真正成熟的心理状态,在他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反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强但心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等。大学生们迫切想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但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找不到自我。他们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一旦受到挫折,自我评价能力又会明显下降甚至会自卑产生回避行为。不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难以理解人,尊重人,常常表现出自命不凡,刚愎自用。
二、情感需要多但人际敏感性高
大学生远离父母、亲朋好友,情感上依恋他人,内心敏感渴望被爱被关注,但常常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有时他们又会在一些复杂的事物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和谐,出现交往困难时,有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要求他人应怎样、怎样对待他,看问题主观意识较强,越是交往困难的学生越怕交往,越怕交往就越不会交往。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三、内心单纯但掩蔽性高
绝大部分学生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但他们不愿轻易相信别人,被人探知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受到外界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但却很少主动求助,因为他们认为其它人“不理解”他。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获得关注往往会采取一些幼稚的做法,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时候教育工作者如能够和他们在情感上多沟通,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度过不应期,对以后的交往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学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新形势下的大学思政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笔者认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相关的大学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环境心理学——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
所谓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行为学,即是“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相结介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人们在小同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大学不仅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无意识”教育陶冶学生的心灵,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学习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始终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来接受,作为一个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尚未臻于完美的个体对待并进行积极关注。所谓积极关注是指指在沟通过程中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在大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何谈主导。大学教师和学生缺乏充分交流与沟通,学生们认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思想,我凭什么要和你学”的逆反心理。只有增进互相了解,教师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互相了解信任。思想政治教育者欠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入了解,对自己所要传播的思想与学生原有观点之间的差异并不清楚。同时也无法从学生的关注点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和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现实思想动态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心理学——调节认知,顺利完成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认为:“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即将以社会角色出现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即大学学习期间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社会化过程。大学生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对将来生话的决择。
在这一阶段学生正从一种角色向另外一种角色转变,这个时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心理还没完全成熟,既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面对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和大千世界,许多学生便开始变得茫然。这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调节认知,让他们尽快适应新角色,做好进入社会的思想准备,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思想。帮助学生塑造健个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顺利进入社会。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环境、教师、学生的作用。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并利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入学到毕业逐渐全程深化推进。这应作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针的基本依据,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价思维、胡乐凡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教论坛2013(2),159-162
[2]吴越.《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科技教育,2006(12),111-113
作者简介:
陈文婷,应用心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90后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有成熟的一面,也有主观、幼稚、片面、不成熟的一面。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和尚未真正成熟的心理状态,在他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反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强但心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等。大学生们迫切想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但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找不到自我。他们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一旦受到挫折,自我评价能力又会明显下降甚至会自卑产生回避行为。不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难以理解人,尊重人,常常表现出自命不凡,刚愎自用。
二、情感需要多但人际敏感性高
大学生远离父母、亲朋好友,情感上依恋他人,内心敏感渴望被爱被关注,但常常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有时他们又会在一些复杂的事物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和谐,出现交往困难时,有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要求他人应怎样、怎样对待他,看问题主观意识较强,越是交往困难的学生越怕交往,越怕交往就越不会交往。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三、内心单纯但掩蔽性高
绝大部分学生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但他们不愿轻易相信别人,被人探知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受到外界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但却很少主动求助,因为他们认为其它人“不理解”他。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获得关注往往会采取一些幼稚的做法,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时候教育工作者如能够和他们在情感上多沟通,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度过不应期,对以后的交往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学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新形势下的大学思政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笔者认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相关的大学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环境心理学——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
所谓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行为学,即是“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相结介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人们在小同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大学不仅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无意识”教育陶冶学生的心灵,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学习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始终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来接受,作为一个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尚未臻于完美的个体对待并进行积极关注。所谓积极关注是指指在沟通过程中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在大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但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何谈主导。大学教师和学生缺乏充分交流与沟通,学生们认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思想,我凭什么要和你学”的逆反心理。只有增进互相了解,教师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互相了解信任。思想政治教育者欠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入了解,对自己所要传播的思想与学生原有观点之间的差异并不清楚。同时也无法从学生的关注点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多和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现实思想动态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心理学——调节认知,顺利完成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认为:“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即将以社会角色出现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即大学学习期间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社会化过程。大学生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对将来生话的决择。
在这一阶段学生正从一种角色向另外一种角色转变,这个时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心理还没完全成熟,既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面对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和大千世界,许多学生便开始变得茫然。这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调节认知,让他们尽快适应新角色,做好进入社会的思想准备,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思想。帮助学生塑造健个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顺利进入社会。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环境、教师、学生的作用。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并利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入学到毕业逐渐全程深化推进。这应作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针的基本依据,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价思维、胡乐凡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教论坛2013(2),159-162
[2]吴越.《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科技教育,2006(12),111-113
作者简介:
陈文婷,应用心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