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词讲究情趣和神韵,讲究情景的融合,让读者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传达的自然之美和细腻情绪。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概念,是古诗词的重要标志,使得古诗词同其他民族文化区分开来。意境是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达到了生活和情感的统一。想要学好古诗词,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联想,体悟字词传递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传达意境之难
意境关键在于一个意字,在于意会而不是言传。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古诗词中体现的意境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意境之美。为了避免麻烦,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干脆只是向学生解释古诗词字和句的书面含义,用直接的翻译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或者是让学生机械式地默写和背诵,想当然地认为靠量的练习和积累就能让学生自然地学好古诗词。这些机械呆板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品读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就像是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是一项审美行为,不是单纯理解字面意思或者机械背诵就能做好的。意境不能靠教师直接传授,又不能靠机械记忆去领悟,的的确确是个教学难题。
2.忽视古诗词的诵读分析
古诗词之所以要注意押韵,目的之一就是让句子通顺且读起来有韵味。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字句的理解讲评,却忽视朗读作品本身的魅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少会有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学生主动去做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所占比例本身就少,题材相对比较单一,更需要师生充分掌握好每一篇古诗词,把握它们的独特韵味。
二、如何挖掘意境
1.通过意象的整合挖掘意境
融入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内容。历代文人赋予了许多意象特定的内涵,成了许多情感的代表物。比如,杨柳,因为常在风中飘飞,象征着人们离别和不舍之情,所以才有了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月亮,也以它的遥远和明亮圆满,象征着盼望团圆和思乡之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才有了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意象的掌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身临其境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2.运用散文的语言挖掘意境
古诗词的字词是浓缩式的散文语言,养成用散文语言帮助理解古诗词的习惯,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词句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把整首词补充为一篇短篇散文。苏轼可以化身为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温润夫子,在有着徐徐清风的夜晚,陶醉在清冽的月光下。这是一种创造性地理解诗词的方式,能把虚无缥缈的意境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好画面,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语言一起陶醉在千百年前的美好景象中。
3.利用音乐的烘托挖掘意境
音乐歌颂生命和感情的旋律,最能反映人类的情绪,是一种极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而意境跟情绪正好紧密相关。所以,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烘托气氛,创造需要的情境。把音乐和古诗词作品联系起来,让音乐去诠释意境,达到审美的深层境界。古诗词的前身便是古代乐府诗歌,当时的人们编写好优美的旋律,然后才为旋律配上合适的字句。比如,《蒹葭》《木兰诗》《渭城曲》等等。现代人们也时常会把古诗词进行改编谱曲。比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委婉如诉,就是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有王震亚《阳关三叠》,吟唱了凄美的送别;杨荫浏和夏一峰的《关山月》,演唱得澎湃大气。在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找一些适合古诗词意境的古典名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引领、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情景剧,诠释诗中角色,设计人物对话和情态,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或者是,让学生比较多首同一情感不同诗人或者是不同风格或者是相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三、结束语
古诗词有着优美的语言和丰沛的感情,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的文化瑰宝。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熟发展,文化鉴赏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古诗词有利于他们人文价值和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运用结合作品特色的方法,挖掘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味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传达意境之难
意境关键在于一个意字,在于意会而不是言传。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古诗词中体现的意境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意境之美。为了避免麻烦,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干脆只是向学生解释古诗词字和句的书面含义,用直接的翻译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或者是让学生机械式地默写和背诵,想当然地认为靠量的练习和积累就能让学生自然地学好古诗词。这些机械呆板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品读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就像是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是一项审美行为,不是单纯理解字面意思或者机械背诵就能做好的。意境不能靠教师直接传授,又不能靠机械记忆去领悟,的的确确是个教学难题。
2.忽视古诗词的诵读分析
古诗词之所以要注意押韵,目的之一就是让句子通顺且读起来有韵味。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字句的理解讲评,却忽视朗读作品本身的魅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少会有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学生主动去做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所占比例本身就少,题材相对比较单一,更需要师生充分掌握好每一篇古诗词,把握它们的独特韵味。
二、如何挖掘意境
1.通过意象的整合挖掘意境
融入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内容。历代文人赋予了许多意象特定的内涵,成了许多情感的代表物。比如,杨柳,因为常在风中飘飞,象征着人们离别和不舍之情,所以才有了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月亮,也以它的遥远和明亮圆满,象征着盼望团圆和思乡之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才有了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意象的掌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身临其境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2.运用散文的语言挖掘意境
古诗词的字词是浓缩式的散文语言,养成用散文语言帮助理解古诗词的习惯,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词句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把整首词补充为一篇短篇散文。苏轼可以化身为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温润夫子,在有着徐徐清风的夜晚,陶醉在清冽的月光下。这是一种创造性地理解诗词的方式,能把虚无缥缈的意境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好画面,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语言一起陶醉在千百年前的美好景象中。
3.利用音乐的烘托挖掘意境
音乐歌颂生命和感情的旋律,最能反映人类的情绪,是一种极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而意境跟情绪正好紧密相关。所以,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当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烘托气氛,创造需要的情境。把音乐和古诗词作品联系起来,让音乐去诠释意境,达到审美的深层境界。古诗词的前身便是古代乐府诗歌,当时的人们编写好优美的旋律,然后才为旋律配上合适的字句。比如,《蒹葭》《木兰诗》《渭城曲》等等。现代人们也时常会把古诗词进行改编谱曲。比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委婉如诉,就是改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有王震亚《阳关三叠》,吟唱了凄美的送别;杨荫浏和夏一峰的《关山月》,演唱得澎湃大气。在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找一些适合古诗词意境的古典名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引领、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情景剧,诠释诗中角色,设计人物对话和情态,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或者是,让学生比较多首同一情感不同诗人或者是不同风格或者是相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三、结束语
古诗词有着优美的语言和丰沛的感情,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的文化瑰宝。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熟发展,文化鉴赏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古诗词有利于他们人文价值和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运用结合作品特色的方法,挖掘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味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