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髋关节X射线放射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以评价放射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且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7例.从药物治疗联合髋关节放射疗法(放疗)治疗72例中随机选择52例为放疗组,从单纯药物治疗者65例中选择与放疗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相匹配的52例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两组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治疗,放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受累髋关节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放疗,每个受累髋关节进行1个疗程总照射剂量为10~20 Gy的放疗,平均(15.4±3.5)Gy,分6~15次照射.③病情评估采用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无为0分,严重为10分,晨僵2 h为10分)和巴氏脊柱炎功能指数(容易完成为0分,无法完成为10分).髋关节功能参照中华外科学会1993年北戴河标准进行评分,该标准为100分制,临床检查结果为4项(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每项分为6级,每级均有对应的分值.1级最差,6级最好.按4项合计总分记录.④采用陈海松等髋关节病变CT分期标准评估髋关节病变CT分期(Ⅰ期: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症状,CT出现髋臼囊变或/和股骨头的囊变,无关节间隙变窄;Ⅱ期:髋臼囊变合并出现关节间隙变窄;Ⅲ期:髋臼囊变,关节间隙消失,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⑤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分别采用魏氏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⑥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⑦计数和计量结果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放疗组:第1,2,3年随访47,40,32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31例.②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出院时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1,2年,放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随访第3年,放疗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③下腰痛、腰背晨僵时间: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下腰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时,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下腰痛发生率和晨僵时间相近.④巴氏脊柱炎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⑤炎性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第1,2,3年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两组间各时间段相近.⑥髋关节病变CT分期改变: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髋关节病变CTⅠ期和Ⅱ期改变发生情况相近,且均与入院时差异不明显.放疗组患者随访第3年与入院时比较Ⅱ期改变增加了6.1%,而对照组增加了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⑦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髋关节局部X线放疗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血象降低、肝酶升高为主,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①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该功能改善主要集中在放疗后2年内,因此2年可作为一个有效放疗周期.②单纯药物和放疗联合药物治疗都不能阻止髋关节病变病情的进展,放疗联合药物治疗有延缓髋关节病变病情进展的趋势.③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活动和显著改善血沉和血浆C反应蛋白,而髋关节放疗由于是局部作用,因而对全身病情活动和炎性指标无显著影响.④髋关节局部放疗和单纯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