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30例患者在放疗前1~2周均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然后再行根治性放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3例,临床症状缓解率达83.33%。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有非常好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化疗放疗临床疗效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宫颈癌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和放疗。近年来,对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主张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使肿瘤组织内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而杀死或杀伤肿瘤细胞,亦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本文回顾我科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现整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年龄32~71岁,平均48.74士3.17岁;其中鳞癌25例,腺癌3例,鳞腺癌2例。治疗前均作妇科检查及B超和CT检查。肿瘤直径4.5~11cm,平均6.7cm。细胞学分级大部分为1~2级。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1~2周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s技术完成股动脉插管,延迟1秒摄取DSA影像,以显示两侧髂内动脉开口、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区,证实位置后将导管插入病变较重侧的髂内动脉。根据动脉化疗用药原则选用:BVP方案(博来霉素30mg+长春新碱2mg+顺铂80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液体总量150~200ml,灌注时间20~30分钟,注射完毕后拔出导管,局部加压约10分钟以止血。第3天查血常规,3天后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灌注化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作妇科检查,观察宫颈癌肿块及盆腔情况变化。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2周后开始放射治疗,采用先全盆体外放疗后腔内放疗,体外组织量40~50Gy,腔内A点剂量36~42Gy。
疗效判断标准:1完全缓解(CR):肉眼观肿瘤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2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且无新病灶;3病情稳定(SD):肿瘤缩小<50%,无新病灶;4病情进展(PD):肿瘤无缩小或有新病灶出现。其中CR和PR为有效,SD及PD为无效。
结果
近期效果: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4周后,完全缓解21例(70%),部分缓解4例(13.33%),病情稳定2例(6.67%),病情进展3例(10%),临床症状缓解率达83.33%。
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等一般化疗反应外,30例患者中,7例不同程度出现臀部疼痛或会阴部胀痛,对症处理后,症状2~5天后消失。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晚期病例或有恶病质或为老年患者,严重的化疗反应常使放疗时间推后,疗程延长。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用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不仅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化疗的全身反应,而且因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组织,有效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作用。综合治疗在增加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动脉介入化疗能减少体循环和正常组织的药物分布而降低全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首过效应,尤其是肝动脉插管化疗。但宫颈癌由于是骼内动脉给药,其首过效应非常小,全身不良反应降低不很明显,因此我们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限制过高药物剂量,加强对症治疗,介入化疗后休息2周后再放疗,并同时给予升白药物,显著减轻了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使治疗顺利进行。成文彩报道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药物浓度为全身化疗的89倍,灌注化疗后可使宫颈局部肿物缩小,盆腔受侵组织弹性恢复,使临床期别降低,亦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本组资料结果亦说明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有非常好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常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贾雨辰,黄淑馨,杨继全,等.介入放射学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1994,14(2):675.
2党之俊,温树伟,畅俊平,等.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5):457-458.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化疗放疗临床疗效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宫颈癌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和放疗。近年来,对晚期宫颈癌的患者主张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使肿瘤组织内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而杀死或杀伤肿瘤细胞,亦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本文回顾我科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现整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年龄32~71岁,平均48.74士3.17岁;其中鳞癌25例,腺癌3例,鳞腺癌2例。治疗前均作妇科检查及B超和CT检查。肿瘤直径4.5~11cm,平均6.7cm。细胞学分级大部分为1~2级。所有患者均在放疗前1~2周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以Seldinger’s技术完成股动脉插管,延迟1秒摄取DSA影像,以显示两侧髂内动脉开口、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区,证实位置后将导管插入病变较重侧的髂内动脉。根据动脉化疗用药原则选用:BVP方案(博来霉素30mg+长春新碱2mg+顺铂80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液体总量150~200ml,灌注时间20~30分钟,注射完毕后拔出导管,局部加压约10分钟以止血。第3天查血常规,3天后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灌注化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作妇科检查,观察宫颈癌肿块及盆腔情况变化。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2周后开始放射治疗,采用先全盆体外放疗后腔内放疗,体外组织量40~50Gy,腔内A点剂量36~42Gy。
疗效判断标准:1完全缓解(CR):肉眼观肿瘤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2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且无新病灶;3病情稳定(SD):肿瘤缩小<50%,无新病灶;4病情进展(PD):肿瘤无缩小或有新病灶出现。其中CR和PR为有效,SD及PD为无效。
结果
近期效果: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4周后,完全缓解21例(70%),部分缓解4例(13.33%),病情稳定2例(6.67%),病情进展3例(10%),临床症状缓解率达83.33%。
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等一般化疗反应外,30例患者中,7例不同程度出现臀部疼痛或会阴部胀痛,对症处理后,症状2~5天后消失。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全身化疗不良反应大,晚期病例或有恶病质或为老年患者,严重的化疗反应常使放疗时间推后,疗程延长。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用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不仅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化疗的全身反应,而且因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组织,有效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作用。综合治疗在增加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动脉介入化疗能减少体循环和正常组织的药物分布而降低全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首过效应,尤其是肝动脉插管化疗。但宫颈癌由于是骼内动脉给药,其首过效应非常小,全身不良反应降低不很明显,因此我们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限制过高药物剂量,加强对症治疗,介入化疗后休息2周后再放疗,并同时给予升白药物,显著减轻了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使治疗顺利进行。成文彩报道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药物浓度为全身化疗的89倍,灌注化疗后可使宫颈局部肿物缩小,盆腔受侵组织弹性恢复,使临床期别降低,亦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本组资料结果亦说明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有非常好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常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贾雨辰,黄淑馨,杨继全,等.介入放射学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1994,14(2):675.
2党之俊,温树伟,畅俊平,等.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5):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