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没有好下属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支好队伍,好业绩永远可望不可及。可是管理者却有了共同的感叹一队伍不好带了,抱怨员工散漫、没有责任心、不积极,总是觉得员工不够优秀,需要人的时候总是无人可用。队伍不好带了,难道都是员工的责任吗?
  
  你需要换人,还是换脑
  张发松
  
  新年伊始,不少企业管理者又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嘀咕——“应该把××给喀嚓了,换个好一点的业务代表”、“去年业绩不好,就是因为没找到好一点的业务代表,市场机会白白浪费了”、“优秀的业务代表那么多,为什么我公司就没有一个”、“去年业绩不好,就是因为没找到好一点的业务代表,市场机会白白浪费了”……其实,想想那些基层业务代表也挺不容易,他们中大多数可以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到头了,每逢年关还得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因为表现不够出众成为下一个被炒鱿鱼的对象,砸了一家老小的饭碗。
  
  什么样的业务代表在老板眼中才算得上优秀
  那么,什么样的业务代表才能让“苛刻”的管理者满意,才能成为他们眼中优秀的业务代表呢?
  首先,得有一流的业绩。作为一个业务代表,什么都可以不看,就是业绩不能不看,业绩是考核一个业务代表是否优秀的硬指标。业务代表们拿了企业的钱,就得给企业回报。而且这种回报还不能少,100%刚起步,1000%不算多,10000%才算好。
  其次,还得什么都得会,关键时刻方方面面都能顶上。作为一位基层业务代表,面对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管理、谈判、后勤、催款,一个接着一个。优秀的业务代表必须能够充当各种角色,而且还得足够地道和专业:管理手下导购人员时,得像科特勒一样诲人不倦,还得像孔老夫子一样因材施教;和经销商、零售商谈判时,得比苏秦、张仪更能侃,最好能让公司一个子儿不出就把最好的资源拿下了;搞后勤、物流配送,得了解海陆空的运输周期,哪一条线路在什么时候最快,还得会掐指神算,保证哪一天会到什么货;催款就要像催眠,能催得经销商、零售商自动把款给还上了,最好还能提前预付一些。
  再次,得没有个人陋习或是不良习性。业绩漂亮,人也得“漂亮”,不能一天一包烟,一周一醉酒,得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吸进氧气也呼出氧气,举止优雅,言语斯文,绝对不要有任何的粗言秽语,当然更不能行为粗鲁。
  最后,最好是做得多拿得少。老板们特别是私企老板最喜欢这一条了。员工给公司创造价值的时候永远都不会嫌多,员工领取应有的回报时老板们总是觉得拿多了,心不甘情不愿。如果业务代表都能够像杨白劳或是雷锋,只讲付出不求回报,那就最好不过了!
  
  优秀的业务代表到底在哪里
  一圈下来,我们终于发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评估,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优秀业务代表”,只有“优秀神仙代表”。那么,既然没有优秀的业务代表,数以亿计的营销工作又是谁在做,又是谁完成的,品牌的发展、网络的扩张又是谁在担当呢?
  也许很多管理者不以为然,他们会说,优秀的业务代表不是没有,但都在外企、在合资企业;或者,在上海、在广州、在北京;再或者,在薪资更高的地方,在工作环境更好的地方。总之一句话,优秀的业务代表在其他公司,就是不在自己的企业。这样看来,关键的问题似乎不在于“有没有优秀的业务代表”,而在于“有没有发现优秀业务代表的眼光和思维”。
  唐代的韩愈在《马说》的开篇就说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其实,优秀业务代表比比皆是,但其中的大多数就如同那些“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一样,因为缺乏伯乐的发现与任用,郁郁不得志。
  如果管理者们都能像伯乐一般知人善任的话,他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身边一直围绕着数以百计的优秀业务代表,每个人都像一座金矿,等着有眼光的管理者来发掘。
  李四平原本是一家啤酒公司A市专门负责零售网点业务管理与开拓的基层业务代表,他为人活泼,性情豪爽,而且颇有音乐天赋,平时爱K歌,在A市获得不少夜场KTV大赛的奖项,很受娱乐场所的欢迎。但很明显,他的老大并不以为然,三天两头敲打他,让他好好地把下边县镇的零售商辅导好,晚上少出门娱乐。零售商们也普遍不喜欢李四平,认为他“吊儿郎当”。所以尽管李四平跑得非常勤快,但销售业绩就是冲不上去。久而久之,李四平越来越萎靡不振,老大也想过完春节就炒他的鱿鱼。
  春节刚过,公司进行人事调整,李四平有了一个新主管。新主管也是一个生性开朗、好玩好动的人,一来二往,新主管很快发现了李四平身上那“闪闪发光”的地方。新主管对李四平进行了工作调整,让李四平负责开辟娱乐夜场的啤酒销售业务。原本李四平公司的啤酒定位为大众消费,与那些夜场专供的喜力、科罗那、银子弹根本无法比拟,公司也曾经花费大力气投入,希望有所斩获,最后却一无所成。
  李四平来到新岗位以后,120%地发挥了他的个人优势和魅力,把全市娱乐场所的老板们彻底给搞了个透,让公司的啤酒花费极少的代价进入了大多数娱乐夜场。紧接着,李四平利用他的娱乐天赋,帮助这些夜场出策划、想创意,把这些夜场的生意做得是有声有色。自然而然,李四平公司的啤酒也卖出了超乎想象的销量。
  因工作岗位的调整,李四平从一个领导眼中不务正业、糟糕的业务员,从濒临淘汰的边缘转而成为销售明星,其间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其根本原因在于李四平的新主管发现了他身上闪闪发亮的优势,并给予了100%的任用。如果说李四平是一匹业务的千里马的话,他的新主管无疑就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伯乐。
  
  更换你的思维,而不是你的业务代表
  管理者面对业绩不佳的业务代表时,首先想到的并不应该是盲目地更换,而是应该怎么转变自己的思维,更全面地去发现、发掘员工的潜力和优势,采取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激活员工身上的工作潜能,促使其成为企业中优秀的业务代表,为企业创造超值回报。
  岗位调动法
  岗位调动法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优劣,每个人都有最适合的特定的工作岗位。在特定的岗位上,他们往往如鱼得水,可以做到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在谈笑间便完成了企业安排的工作。相反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之外,他们似乎很难有机会进行全方位的发挥,在工作中也会因种种的不适应有一种很强烈的压抑感,久而久之,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工作状态每况愈下,业绩自然是一泻千里。
  企业如果能够知人善任,结合 个人的优势特征,针对个人的属性做出适当的工作安排,就能做得“职得其人,人谋其事”,就可以令大多数销售员工都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成为企业优秀的业务代表。
  核心满足法
  核心满足法是一种心理管理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关注的事物,基层业务代表同样如此。有些人希望有好的学习机会,有些人则渴求更融洽的工作氛围;有些人期望游历天下,有些人则宁愿固守旧地;有些人愿意为了更多的回报辛苦一些,有些人则往往知足常乐。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最迫切的需求,如果这个需求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话,毫无疑问可以令其锐意进取。这个时候,即使他不是千里马,也可以日行五百;相反,如果这个需求长期得不到实现和满足,就会令业务代表的工作激情和主观能动性消耗殆尽,使其像是一匹无精打采的千里马,空有千里马之身,却跑不出千里之地。
  难得糊涂法
  难得糊涂法是一种接近无为而治的方法。
  作为基层的业务代表,赚的钱少,交的朋友层次低,所处环境差,难免沾染了一些令高层看来不太适当的习气,譬如为人不够谨慎、讲话不够谦恭、趣向不够高雅等等。这些习气的存在有些并不影响工作,有些则间接对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要求基层业务代表放弃这些习气,像高层一样进出高档酒吧、喝威士忌、行为斯文,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切实际。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老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不管黑猫白猫,只要会抓老鼠就是好猫。与此同理,不管业务代表是否行为高雅、言谈谨慎,只要他能够把工作做好,把业绩做大,就是优秀的业务代表。对于他们身上的那些习气,只要不影响到工作,可以视而不见,不予置评。
  
  每个下属都是“特别”的
  田友龙
  
  为了激励员工,管理者花了不少时间和资源,却无法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什么管理者的努力总是付诸东流?
  错误可能在于管理者的激励手段太过单一,没有注意到员工人性(个性化需求),忽视了差异化的激励效果。不同的员工追求的价值不同,如果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激励就没太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根据不同的人性(人格特质)将激励方式个性化。
  
  现实型员工
  素描:现实型员工的人格特质是坦诚、稳定、持久、顺从、实际。他们是实用主义者,看重成就与物质利益,以结果为导向。现实型员工并不重视未来目标,他们认为未来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此特别注重行动。激励他们行动是眼前最现实的需求,必须要有可以量化的现实收益。现实型员工缺乏耐心等待,获得收益的时间不能太长。结果导向的特征,让他们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要能达到目标,路径方法并不重要。
  对策:激励现实型员工最有效的方式是奖励。管理者设定奖励目标时,时间往往太长,这不是现实员工所追求的。只有让设定的目标获得现实型员工的认可,激励才能发挥作用。
  1.设定的目标必须是短期的,获得收益的时间不能太长;
  2.必须明确目标与业绩、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3.必须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目标;
  4.必须是可以量化、现实型员工认可的目标;
  5.长期目标必须分为短期目标和小目标,以一个个小成功来激励他们前行。
  
  研究型员工
  素描:研究型员工的人格特质是擅于思考、喜欢分析和创造活动,对事情充满好奇。他们对未来着迷,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看到未来的多种可能,这幅未来图画催促着他们奋进。研究型员工喜欢接受挑战、善于排难,能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清事件的本来面目,识别其中的规律,进而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由于经常面对未知世界和不确定因素,研究型员工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热爱学习新技能并将之灵活运用到工作中。他们讨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讨厌简单工作的重复和机械执行,喜欢尝试新方案,寻找新路径,这是他们的动力源泉。
  对策:研究型员工最需要的是未来愿景。
  1.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愿景目标激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号召他们为提高视野前行;
  2.不断创造新的挑战,让他们开发新市场、新业务;
  3.给他们提供学习的空间,有机会让他们学到新技能并用在新地方;
  4.认可、鼓励他们创新并允许他们犯错误;
  5.激发他们,告诉他们工作难度很大,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他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社会型员工
  素描:社会型员工的人格特质是喜欢交际、友好合作、善解人意。他们的核心价值是和谐,认为冲突有害无益,必须将其最小化。他们总是寻求共识,讨厌内部竞争与不和谐的团队关系。社会型员工相信团队的力量,他们总是想着扩大交际圈、扩大团队。人际关系圈子对社会型员工非常重要,他们喜欢结识新人并不断升华关系,相信只有真诚的关系才有价值,希望能与朋友完全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协助。
  对策:激励社会型员工,重要的是关系决定成败。
  1.管理其良好的私人关系,管理者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是其行动的最大动力;
  2.利用聚会、效游等非正式活动来加强凝聚力,表达对他们日常工作的认可和感谢;
  3.塑造团队精神,建立和谐团队关系,不要引发团队内部竞争;
  4.把他们带入更大、更有价值的交际圈,帮他们建立广泛的人脉资源,让他们知道还有新人要结识,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找到前行动力;
  5.做价值创造的共事者,赋予团队行动的激励,设立团队目标和绩效考核;
  6.协作,在工作上帮他们找合作伙伴与盟友。
  
  业主型员工
  素描:业主型员工的人格特质是自信、独立自主、有雄心、盛气凌人,他们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受到重视,喜欢出人头地。其核心价值观是影响别人并获得话语权,进而得到指挥权。业主型员工有很强的权力欲望,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他人,总是主动与别人分享观点甚至强加于人,用自己的目标来统一众人的思想,鼓励甚至迫使他人朝此目标奋斗。业主型员工独立自主,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们只听建议而不听命令,不会坐等决定,必须参与目标设定,决定也不能他人说了算。业主型员工高度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有独特的工作方式与评估标准,对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并付诸行动,这让他们摆脱平庸走向卓越。业主型员工需要追随者,需要领导与指挥他人,否则成功对他们就毫无意义,失去前进动力。
  对策:激励业主型员工,最有效方式就是升职,可是很多时候管理者并没有升职的权力,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1.让他们带新员工、帮助后进 员工,让他们的统帅才于与欲望得到实现;
  2.授权,提高业务层级与权限,让他们自己做主,用他们自己的目标管理他们;
  3.分权,让他们参与目标制订,多向他们征求意见,让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团队所用;
  4.荣誉,把他们作为团队的阶段标杆;
  5.帮助,提升他们的领导才能与管理技能。
  
  艺术型员工
  素描:艺术型员工是理想主义者,情绪化、自我、不切合实际是他们的标签。他们也喜欢思考,思维常如野马狂奔,没有明确的前行方向。艺术型员工追求完美,标准是优秀、出类拔萃,但由于想法不切合实际,空想多于实干。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给他们巨大打击,使他们变得敏感而脆弱,本能地躲避想修理他的人。他们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所以频繁跳槽,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艺术型员工特别自我,痛恨受体制和官僚文化的束缚,追求个性化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由于过于敏感、自尊,他们很难对别人敞开心扉,很难被人理解接受。艺术型员工总是很孤独,而内心深处则渴望沟通,渴望被理解、欣赏与认可。
  对策:艺术型员工对常规的激励方法有很强的免疫力,必须要用另类方法:
  1.欣赏,告诉他们你欣赏其优势与才干,他们就会乐意与你相处;
  2.尊重,尊重其个性化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不要将其简单归类;
  3.设立弹性工作制,让他们自己确定工作时间,但必须保证效率与效果;
  4.沟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
  5.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由于艺术型员工心理脆弱,特别需要愉快的工作环境快乐工作;
  6.安排与他们才干相匹配的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在工作上出彩,实现其渴望优秀的梦想;
  7.荣誉,艺术型员工需要荣誉,这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动力。
  
  传统型员工
  素描:传统型员工的人格特质是保守、顺从、脆弱、缺乏想象力与灵活性。他们的世界井井有条,前行方向必须可以预测。传统型员工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工作环境:制定时间表,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程序和方法,他们害怕挑战,反感灵活。传统型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都有所保留,总是在识别风险,谨慎前行,回避责任和压力。传统型员工需要领导与指挥,需要束缚,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这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进步与效率的保障。他们对管理者高度敏感,管理者的情绪很容易感染他们。他们不喜欢被关注,而喜欢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
  对策:传统型员工的岗位不是特别重要,也不会有特别的业绩,通常会被管理者遗忘,其实他们更需要激励,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干好。
  1.制定完善的企业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给他们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纲领,否则他们就会感到不安;
  3.为他们的工作制造条件,把工作分为具体的短期目标与行动计划,让其按部就班逐一实施;
  4.领导要注意传播好的情绪,用自信、乐观感染他们;
  5.不要给予压力和挑战,让他们尽力而为;
  6.做一个伸手可及的领导,有困难随时提供帮助;
  7.提供稳定的工作和安全保障;
  8.给他们平凡的岗位,不要太关注,也不要遗忘,表扬和批评都不能过度。
  如果说,在激励员工方面有一把万能钥匙的话,这把钥匙就是个性化。即使是激励同一类型的员工,在激励时还需要有操作上的差别,因为每个员工在内心都不想被作为“团队的多少分之一”对待,而期待上司视自己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程序化、面子上(如为每个员工过生日)的关怀或鼓励,往往收效甚微,反而是成本超低的一句私人化的短信问候或感谢,却让下属回味和感激很久。
  记住,你的每个下属都需要“特别”对待、“特别”激励!
  
  用人“心理”的误导
  王维龙
  
  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管理者的用人行为也是如此。即使在相同的管理模式和相同的管理理念下,不同的管理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用人原则和方式,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这些大多是由管理者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带来的。管理者带有个人主观倾向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对用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尤其会影响到管理者对下属的认识、态度,形成用人的心理误区。
  
  第一印象
  所谓第一印象,是管理者初次与下属接触,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识倾向。管理者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若对初次认识的对象作出评价判断,往往会由于自己的需要和直觉产生好或者差的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心理定势”,在第一印象形成之后,就可能先入为主,对后继印象发生影响。
  在销售人员招聘时,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很多面试主考官就是凭着第一印象来决定面试者的去留,一个外貌姣好、口若悬河的表演者,可能远比一个相貌平庸、真才实学的人机会大得多,这就是第一印象带来的失误。
  
  类似吸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果意识到对方的某些特征与自己类似,就可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吸引,这就是类似吸引。年龄、性别、学历、爱好、职业、地位、观念和信仰等,都可以成为类似吸引的条件。类似吸引的心理活动有两个特征:一是自我意识的认同性,人在一生中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上述某些条件相似的人往往是同一类社会角色,因此在自我意识下形成认同而发生吸引,二是社会态度的一致性,相同的价值观使人们的社会态度倾向于一致,这种志同道合会强化他们之间的吸引。
  类似吸引在用人中的反映是比较显见的,因为类似吸引而使管理者出现用人不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守旧的人好用保守者,如果管理者习惯于墨守成规,那么他们会在类似吸引的心理作用下,倾向于任用那些不敢开拓的因循守旧者;另一种是“唯上”的人喜用盲从者,倘若管理者是个以唯命是从为办事宗旨的人,那么他会由于心理上的类似吸引,喜欢任用那种唯唯诺诺、把服从奉为信条的盲从者。
  类似吸引有可能使用人标准明显地丧失客观性,这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原因。
  
  以偏赅全
  由于一个人某方面的特点突出,掩盖了他的其他特点和品质,会导致管理者对此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例如管理者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特别好,这个印象会逐渐扩大到一定程度,结果对他的判断是长处多于短处;反之,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往往就会忽略其优点,只看到他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
  以偏赅全实际是一种偏见,心理上有这种现象的管理者,通常会犯以下的错误:要么求备责全,用理想化的标准去衡量人,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下属的缺点和弱点;要么错用人或埋没人,一方面可能看某些人“一好百好,一能百能”,不做全面考察了解贸然启用,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某一点不中意,对真正的人才予以全盘否定。由于以偏赅全的影响,对人才的评价有时还会出现两种极端——以德代才或者以才代德,把德才标准完全割裂,导致用人不当。
  心理因素对用人的干扰,要求管理者在用人时多思考,多用一些非主观的因素进行判断,对主观认识予以验证和纠偏。例如,为排除第一印象的负面影响,可以将面试分成三个部分:多人参加的压力面试、笔试和实地测试,并让案例式的笔试和实际工作的测试占有更大的权重。而要避免类似吸引和以偏赅全,则需要管理者自身性格修养的提高和用人经验的累积,时时反省自己的用人是否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科学有效的人才考评制度知人、善用,带出一支好队伍。
  (编辑:李 智)
其他文献
他们带着中层营销干部的背景和经验,款款登上高层营销总监的宝座,言谈举止问,还带着中层干部的“草根”韵味,但是企业需要的是专业而优秀的“大树”型营销总监。如何尽快从“草根”变成“大树”呢?  大多数营销总监是从中层干部走上来的,或通过内部提拔,或通过跳槽。在荣升营销总监之初,这些缺乏专业的岗前培训的“新手”,既是企业中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刀尖上跳舞的风险人物。企业的业绩蒸蒸日上,鲜花和溢美之词将
期刊
为了支持代理商的工作,G公司特派卖场操作经验丰富、对该地区市场熟悉的区域经理小袁前往协助,市场稳定后,小袁调往别处。小袁刚走不久,代理商就向公司销售总监要人一代理商对企业区域经理的依赖何时才是尽头?  向总是G公司杭嘉湖地区的代理商。2006年2月,G公司与国内几个有影响的家电连锁大卖场签订了全国大盘协议,随后就面临各地区新老店面的进场工作。杭嘉湖地区是这些大卖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随后不到两个月
期刊
“‘讨好客户’和‘尊重客户’之间的区别是微妙的、模糊的,也是截然不同的。”  2007年初,麦肯锡发布了一份名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From Made in China to Sold in China)的报告,引起震动。报告中的数字和语调,充满了对中国未来几年消费市场让人几乎不敢相信的乐观。麦肯锡大中华区总裁高安德(英文名字:Andrew Gra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的消费
期刊
2008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中国企业在如何介入和把握奥运营销上,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热情,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焦虑,热情源自共识——这是一个“家门口”的巨大商机;焦虑源自迷茫——怎样抓住这个商机并且抓出实效。  奥运是强者表演的舞台,但奥运同样期待黑马;奥运营销大企业拥有先机,但中小企业谁说不能大有作为。在奥运会的赛场之外,一个奥运营销的赛场已经摆开,谁能最后赢得奥运营销的金牌?  从本期开始,本刊
期刊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年关将至,很多营销人的心已经悄悄“飞”了起来!  做完了2006年的述职,营销人就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来年,我该不该跳槽?  营销人跳槽喜欢“骑驴找马”,但他们对于是“驴”或“马”的认定标准,个体差异很大
期刊
“执行力”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乃至在企业内外形成了一种“执行力语境”。但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对执行力的认识偏离了它本来的面目——把执行力的问题异化成了执行层的问题。由此,衍生了一个关于执行力的童话——解决了执行层的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的问题。  执行力,是组织困扰的原因还是结果?    “组织执行力低下”与“执行层能力低下”之间,能划等号吗?  谁是执行力语境的直接受益者,谁又是这个话题事实上的受
期刊
“作为公司的一名高管,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些在公司总部办公的人,对于公司的整体到底是在增加价值,还是在减少价值?我们是否只是多余的成本?”  编者按:每一项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进行的调整,都牵涉到组织结构的重新布局,而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年累积,都会出现机构的功能重叠、信息滞塞。你的机构各部分之和是大于还是小于整体?  春节前夕,我接受上海大学广告学院和中国广告协会的邀请,参加一个营销传播方面
期刊
“我们能够区别崔永元的重走长征路是怀旧还是时尚吗?当怀旧与时尚融合,新的消费模式便产生了。”  编者按:当圣诞节、情人节等泊来节日被赋予了令人向往的生活内涵被年轻人追逐,当重读《论语》和《庄子》、再品《三国》成为一种国学复兴、传统回归的形态被国人热捧,任中国知名院校十大博士如何联名抵制,现实依然,对错将永远难辨。回到营销则简单得多,营销就是创造与实现消费者需要的生活形态,产品/服务则是生活形态的一
期刊
小经销商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借势和依靠大品牌,来提升自己的市场能力和品牌价值。但小经销商与大品牌厂家“门不当户不对”,怎样才能让自己“穷秀才攀缘富家女”呢?  由于小品牌产品代理门槛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市场操作省心、简便,获利高,所以大多小经销商愿意代理小品牌。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赖意识不断提高,小品牌已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销售渠道功能已越来越弱,小经销
期刊
低产业集中度的行业,往往也是充满混战与混乱的“乱市”行业。身处“乱市”,普通企业看到的是“混水摸鱼”机会,优秀企业看到的则是“清理门户”、“一统江湖”的机会。    身处低集中度行业:快速崛起或死亡  刘春雄    产业集中过程中,幸存者是少数。不是你整合别人,就是别人整合你。谁先趁“乱”出击,迅速崛起,谁的胜机就更大。  如果一个行业有几百家甚至成千上万家企业,这样的行业就是低产业集中度行业,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