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对号入座

来源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就到“明年”了。明年春天,是我们这一届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与别的年代的大学生不同,我们是春季毕业,因为我们开学的日子是春天。
   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成为这一年的考生,最终又有幸考上了大学。上学以后,不久,校长就是参与恢复高考决策的刘道玉,我毕业后还在他手下工作过几年,后来又住在一栋楼一个门洞的上下楼。再后来,我又与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招生的查全性院士住在同一栋楼。我们这个省那年招生工作会议的信息,是我爱人从她工作的单位带回家来的,所以在本省考生中,我应该是较早得知要恢复高考的。有这么多机缘,我想,我得写一篇小说,就写了《三十功名》。
   我1947年生人,参加高考那年刚好三十岁。而立之年参加高考,在旧时代,那叫“老童生”,跟《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差不多。范进实年五十四,名册上写的年龄,却是三十岁。但我跟范进不同,不但不感到自卑,也不需要人同情,相反,自我感觉良好,也被周围的人看重,因为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后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老三届”。“老三届”的学生,尤其是66届高中毕业生,受过那个年代最完整也最完善的中学教育,基础好,能力强,参加这样的考试,自然不在话下。但我们的问题是,往往像我这样,拖家带口,有后顾之忧。我的后顾之忧问题的解決,有赖我爱人的牺牲,包括牺牲她自己报考大学的机会,我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
   作品写的都是真事。年轻的读者可以当小说看,我的同代人,尤其是参加过当年那场考试的“诸生”,却可以当它是回忆录。当小说看的年轻读者,可能觉得与今天的高考,相去万里,有些情节简直不可思议,或许要指责作者虚构太过。当回忆录看的老人,则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甚至觉得有许多事情、许多人物还没有写到,还不够典型。我欢迎各位对号入座,作品的主人公没有姓名,也是为了方便你对号入座。但各位也要原谅在下则个,因为那场考试实在是太重要了,与那场考试有关的有意思的人生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我只能拣我知道我经历过的说一点,其他的只能留待诸位自己慢慢地去回忆,去咀嚼。
  2021年9月7日
  於可训,男,1947年3月出生,湖北黄梅人。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江文艺评论》主编。
  著有《於可训文集》10卷,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
其他文献
虎鸽的小说《捕鲨记》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小说,你很可能需要再读第二遍,耐心地琢磨上一阵子。  小说的作者显然不愿意“老老实实”地讲一个故事,片段的叙事被蒙太奇式地剪接在一起,我试着将其连缀起来。小说的前两节,叙事人为我们讲述“我”的好朋友“鲨鱼”——于海涛的故事:海边捕鱼人的孩子“鲨鱼”,在大学时因为一个女生打架而被学校开除,离开学校后他先是在快餐店打工,并与女生成了情侣;后来女生离开他去非洲做
期刊
一步一步抛却时光  一千一百五十四里江水啊  这回乡的路,峰壑间  是大地撕裂的伤口  已过正午,近下晌  穿越淤泥、险滩,绕过暗礁  趔趄和漩涡都在身后  树林里的鼓噪从没停过  夹岸的落石不时激起浪花  天经常变各种脸,闪电里  谁走过的路不是满脚泥泞  远方危堤是须以命相搏的坎  风吹草低的脸,模糊的故乡  其实不止是落叶挽留的事  毕竟连着长长心肠  连着回荡的千重母语  连着比遥远更遥远
期刊
一向低调唱歌的许飞,在2011年年初终于做了一件略微高调的事儿,开了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吉他学习班儿——“许飞吉他私塾”,做了自己品牌的吉他“小翅膀”。第一次知道许飞开了吉他私塾,是在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的微博里看到的,“我决定以55岁‘高龄’学弹吉他!我昨天花500元买了这把吉他。刚才打电话在许飞吉他私塾报了名,从下周起参加学习吉他的课程。我想挑战自己,看看用多长时间能学会弹吉他”。现在,许飞说,她
期刊
题记:后洼,地处黑龙港河畔,青县西北边缘。该村曾是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为革命事业作出过不朽贡献。近年筹建的“后洼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老区红色大舞台”更加意义深远。今天,这个曾因地势低洼而得名的偏僻村庄,正在一名退伍老兵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发展中的“千亩富硒产业园”和“乡村红色旅游”项目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我该怎样赞美一场好雨  在大平原需要滋润的初夏  麦子就要掏出内心的黄金  埋在土里
期刊
你的信收到了,看了你的长篇。心里很不是滋味。  然后就投入紧张的排练,共排练11天,23日演出了。  想的是等演出完给你回信。因为每天太过紧张,早晨一起即帮巴顿清洗,收拾,做早饭,和他说话,再给他做出这一天的吃的,没有的东西赶紧出去买,烧好热水,凉出凉白开水。能想到的尽量安置好。巴顿右胳膊肘两处骨折,同时神经挫伤,绑了石膏,写不了作业,做不了自己的事,一个喜好运动的男孩,现在走路走得很慢,因为接骨
期刊
如果你在东北生活过,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真的,雄阔的自然风物自不必说,在山野村屯随便遇到一位老者,你都可能邂逅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神奇的人,他们看似白山黑水般简约,内心里却斑斓多姿,吃着黏豆包,胸怀天下事,操着许多本可以不操的心。   20世纪80年代我在东北的五大连池工作,结识了一个叫老王的奇人。老王是一家疗养院退休职工,颈直肩平,双目若井,他家书房约
期刊
伯,新华字典解释为  排行第一,老大  自从有了这个分量的名字  他肩上扛起的责任  一份比一份千钧  1920年  共产党湖北的第一个支部  就有刘伯垂的名字  1921年  汉口人力车工人反对增加车租的罢工  也有刘伯垂的名字  1923年  武汉地区“二七”大罢工  依旧有刘伯垂的名字  1926年  武昌守军六个营起义  還是有刘伯垂的名字  ……  以至于他的敌人,一听到那三个字  就垂
期刊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小说创作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人物。一个小说能不能成立,能不能打动读者,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有人物,人物新则小说新,人物真则小说真。构思一部小说,首先要从生活中提炼人物,建立恰如其分的人物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把你的人物放在各种环境和事件中考量,不断地熟悉你的人物,认识你的人物,热爱你的人物,赋予他新的生命,跟他一起出生入死。你的人物首先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才能在读者的心里活起
期刊
我一直觉得,写科幻小说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会写星辰大海,写宇宙战舰,写文明的种子开出盛大的花朵,又陨落;再然后,会从大尺度的文明描绘,转回人性本原,书写各种科幻环境下,作为个体的人类如何生存,如何挣扎,如何得到或者失去救赎;到最后,视角会再次回到宇宙中。   这个结论未经验证,不一定对。   但至少在我身上是符合的。也问过一些写科幻的朋友,也基本对得上,只是对不同的人来说,每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
期刊
交通事故如今比较普遍,车撞车、车撞人都常有,人撞车,也已经不奇怪了,还有个专门的叫法是“ 碰瓷”。不管是什么样的相撞,最后结果大同小异,通知交警,让保险公司理赔,或者有些情况下肇事者逃逸,再或者双方协商私了。我感兴趣的不是一场事故中的对错划定,具体的金钱纠葛,最后的胜与负,而是纠葛背面不被大众目光所专注的地方,那里藏着被遮蔽和忽略的东西,像人心里的褶皱,褶皱里深藏的情感,包括欢喜、痛苦、得意、悲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