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民对健康的认识日益加深,对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成为现今最为关注的热点。学校是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主阵地,但在学校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少、人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难以改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过程中,教师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尝试开拓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校本教材和评价标准,设计《学生健康成长手册》、建立互联网查分系统及锻炼指引等途径,全面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成长状况。
【关键词】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途径方法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健康的观念、全民健身的氛围尚未形成,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观、教育观、健康观落后,仍然制约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孩子的营养膳食不均衡,学习负担过重,视力急剧下降,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 研究目的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拓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寻找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法。通过设计《健康成长记录册》,建立“家校、社区一网通”、打造社区文化中心等手段,联合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方法。
2 研究结果
2.1体能数据分析结果
2.1.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对照班以正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实验班的教学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健康成才记录卡》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逐步让家长、社区居民陪同孩子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经试验,发现实验班的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已经发生了变化(见表1)
2.1.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能素质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初测定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1分钟踢毽子、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25米×2往返跑的测试,以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
实验过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干预。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制定《健康成长记录卡》,建立社区文化交流中心,转变周边社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模式,全方位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校医室实时公布学生健康情况,开出运动处方,给予体育运动指引,通过校园网与家长取得最直接的联系,让家长、孩子能在正确的方式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健康状况。
在对照班中,我们依然开设足够的体育课时,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锻炼”,但不采用以上手段进行干预。
从表1中,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体质健康4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t检验,P值均<0.01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的学生经过实验后,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2.2体质健康分析结果
表2可见,对照班的学生进步缓慢,而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手段干预后,进步幅度明显。
表3可见,实验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后,体质健康程度已发生改变,2011年肥胖症、影响不良、超重人数分别是21、32、5人,2013年变成4、5、1人,效果非常显著。
3 分析讨论
从表1- 3可以看出,实验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后,四项指标在横向对比以及纵向对比都有显著性的提高。特别是踢毽子、跳绳在纵向对比中仍然有显著的提高。
3.1建立学生《健康成长记录册》,进行全方位检测。
3.1.1课堂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
教研组根据我校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校本教材及评价标准,我们为实验班设计毽球模块教学和跳绳模块教学,学生每人自带“一绳一毽”,每周填写一次《课堂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记录课堂上踢毽球或跳绳的成绩、评价等级和下周目标。
3.1.2课间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卡。
学校安排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大课间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三人踢毽子”“4人篮球争霸赛”“双人乒乓球赛”“合作跳长绳”等。学生寻找同伴合作锻炼并填写《课间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卡》。
3.1.3课外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
在实验班中实施《课外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设计多种体育锻炼项目,对肥胖、营养不良症状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其内容主要包括:毽球、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例如2班的邓某某同学的记录卡上写着:8月11日,我和哥哥去少年宫打乒乓球,家长评价A。
3.2建立家庭、学校、社区零距离的互动平台
研发网络成绩查询平台。我校作为广东省第三批现代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立学校体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的网络互通平台,实现家校、社区一网通,全方位检测和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如何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系列有效手段,包括:设计《健康成长手册》和“家校、社区一网通”,实现全方位检测管理和健康指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已初步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门诊记录情况所知,课间追逐导致撞伤、损伤病例从23%下降到8%。
结合实施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针对学校发展方针、生源情况和社区关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加以完善。以群体性体育项目为抓手,开拓多样化教材教学。适当布置少量课外练习,并指引家长陪同下共同参与。例如:仰卧起坐、骑双人自行车、打羽毛球、双人跳绳等。学校需密切关注校园网的信息更新和发布工作,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和通告效能。
【关键词】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途径方法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健康的观念、全民健身的氛围尚未形成,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观、教育观、健康观落后,仍然制约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孩子的营养膳食不均衡,学习负担过重,视力急剧下降,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 研究目的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拓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寻找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法。通过设计《健康成长记录册》,建立“家校、社区一网通”、打造社区文化中心等手段,联合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方法。
2 研究结果
2.1体能数据分析结果
2.1.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对照班以正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实验班的教学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健康成才记录卡》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逐步让家长、社区居民陪同孩子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经试验,发现实验班的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已经发生了变化(见表1)
2.1.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能素质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初测定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1分钟踢毽子、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25米×2往返跑的测试,以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
实验过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干预。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制定《健康成长记录卡》,建立社区文化交流中心,转变周边社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模式,全方位检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校医室实时公布学生健康情况,开出运动处方,给予体育运动指引,通过校园网与家长取得最直接的联系,让家长、孩子能在正确的方式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健康状况。
在对照班中,我们依然开设足够的体育课时,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锻炼”,但不采用以上手段进行干预。
从表1中,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体质健康4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t检验,P值均<0.01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的学生经过实验后,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2.2体质健康分析结果
表2可见,对照班的学生进步缓慢,而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手段干预后,进步幅度明显。
表3可见,实验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后,体质健康程度已发生改变,2011年肥胖症、影响不良、超重人数分别是21、32、5人,2013年变成4、5、1人,效果非常显著。
3 分析讨论
从表1- 3可以看出,实验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后,四项指标在横向对比以及纵向对比都有显著性的提高。特别是踢毽子、跳绳在纵向对比中仍然有显著的提高。
3.1建立学生《健康成长记录册》,进行全方位检测。
3.1.1课堂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
教研组根据我校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校本教材及评价标准,我们为实验班设计毽球模块教学和跳绳模块教学,学生每人自带“一绳一毽”,每周填写一次《课堂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记录课堂上踢毽球或跳绳的成绩、评价等级和下周目标。
3.1.2课间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卡。
学校安排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大课间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三人踢毽子”“4人篮球争霸赛”“双人乒乓球赛”“合作跳长绳”等。学生寻找同伴合作锻炼并填写《课间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卡》。
3.1.3课外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
在实验班中实施《课外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记录卡》,设计多种体育锻炼项目,对肥胖、营养不良症状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其内容主要包括:毽球、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例如2班的邓某某同学的记录卡上写着:8月11日,我和哥哥去少年宫打乒乓球,家长评价A。
3.2建立家庭、学校、社区零距离的互动平台
研发网络成绩查询平台。我校作为广东省第三批现代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建立学校体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的网络互通平台,实现家校、社区一网通,全方位检测和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如何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系列有效手段,包括:设计《健康成长手册》和“家校、社区一网通”,实现全方位检测管理和健康指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已初步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门诊记录情况所知,课间追逐导致撞伤、损伤病例从23%下降到8%。
结合实施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针对学校发展方针、生源情况和社区关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加以完善。以群体性体育项目为抓手,开拓多样化教材教学。适当布置少量课外练习,并指引家长陪同下共同参与。例如:仰卧起坐、骑双人自行车、打羽毛球、双人跳绳等。学校需密切关注校园网的信息更新和发布工作,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和通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