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和企业都非常关注,在观察汇率怎么波动,希望能找到判断未来趋势的依据。”当被问及此次人民币汇改对机电行业的影响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的语气里透露出一丝丝不确定。
王贵清的这个回答,几乎成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最近采访中遇到的“模板式答案”。不仅机电商会如此,纺织工业协会、轻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等相关负责人士,都给出类似的回答:企业还在消化,在观察。
就在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一周内,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双向波动”的走势: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周二(6月22日)突破6.80关口,至6.7980;周三则回落至6.8102;到周五,人民币/美元中间价再次达到6.7896,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5天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0.55%。
“双向波动”打破了过去汇改单边升值的态势,符合监管层的改革目标。央行认为,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其重点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正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评论:“脱钩”美元优于升值。
局面确实发生了变化,面对人民币汇率再次调整,不同行业呈现迥异“表情”:是受益还是受损,抑或受影响不大?即便在同一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情况也是各有差异,汇率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而经历了上一轮汇改考验之后,更多企业本轮已经早早开始寻找应对之道。
受益者的期待
“人民币如果升值,总的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的某石油企业相关人士在采访中表示。
一般来说,石油贸易链条上大部分企业以美元结算为主,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意味着进口原油的成本相应降低。在石油运输环节的运费一般也是美元结算,升值将使这部分成本降低。
中国是原油进口大国,2009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量首度超过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石油化工类行业将受益。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钢铁行业。铁矿石是钢材的主要原料,而中国的铁矿石主要也依赖进口,其价格的波动会对钢铁行业利润造成较大影响。人民币升值将降低铁矿石进口成本,还将降低海运费,钢铁企业由此受益。
与传统观点相反,电子产品制造商、电气设备行业等也将小幅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原因在于其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国内销售受益程度大于出口受损程度。
深圳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进口电子产品、出口电子元件的外贸公司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自己的贸易顺差表上,汇改的影响暂时显示的是积极效果。因为人民币的购买力明显增强,外贸企业以往还会持有外币以进口,但人民币逐渐强势以来,外贸企业已经不是很在意外币与人民币的差异。
但上述负责人也表示,2010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改的曲折进程,外贸企业经受的起伏变化也是很大的,“政策希望尽可能保持稳定,否则对我们的影响不但在操作层面,还在心理层面,相关合同的谈判难度更大了。”
双向波动待观察
作为上一轮汇改冲刷后胜出的企业,在这次汇改之后还能否幸存?东莞市步峰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鸿鸣较为悲观。他告诉记者,目前的生产成本、薪酬支付成本相比2005年时已经上升了30%~40%。
过去,面对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劳动密集型传统外贸企业集中的东莞,很多制鞋、制衣企业一直承受很大压力。“人民币无论是一次性大幅升值,还是小幅缓步升值,对于订单早已产生的制鞋企业,今年都将很艰难。”林鸿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同样面临艰难考验的,还有议价能力较差的机电类中小企业。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3月份曾表示,目前中国机电企业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均在上涨,成本压力增大,一旦人民币再度升值,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低附加值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员工面临失业。
机电商会的测算是,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
“现在的情况和一季度相比发生了变化,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分析、判断汇率的变化和趋势。”在采访中,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欧洲的情况。
王贵清表示,以前人民币主要是单向波动(即升值),现在可能是双向波动,要看接下来整个市场的反应和走势,企业也都在观察。
“作为企业,需要关注汇改的趋势;作为消费品出口企业,还需要盯紧欧元等多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自称“夹缝中生存”的林鸿鸣告诉记者。
落子汇率避险
行业自身特质固然导致对汇率调整的敏感度迥异,但具体到每个企业,金融避险工具的使用、产品附加值、品牌知名度等都对其市场竞争力构成影响,进而牵系其生存局势。
升值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冲击,珠三角企业已在2005年7月第一次汇改时感受深刻。从那以后,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广东明远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德介绍,第一次汇改以后,他们与对口银行之间就汇率操作的沟通明显加强。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珠三角外向型企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是远期外汇。
“这些汇率(风险规避)工具,银行的结汇报价很高,企业的财务成本相应也很高。特别是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我们企业承受的操作成本更高。在同行中,2008年出现过操作不慎一跌不起的(企业)。”林鸿鸣告诉记者,远期结售汇等外汇避险产品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
基于此,不少外向型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离岸公司,以便通过更多外汇衍生品工具(比如NDF)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这相当于把外汇衍生品的定价权放在离岸市场。”上海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王幸平认为。
远期结售汇与货币掉期,占据了目前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主体。汇改大势之前,这两种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作用,不能完全满足客观需要。王幸平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深圳的银行推出的远期产品明显增加,发行量已创2005年以来的新高。但因为工具手段太少,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为规避迫在眼前的外汇风险,企业多选择加大外汇贸易融资。王幸平介绍,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外汇贸易融资不仅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还能实际上使企业提前结汇、延后购汇,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10月至今,外汇贷款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截至5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2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9.6%。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外币平均贷存比已超过150%。
王贵清的这个回答,几乎成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最近采访中遇到的“模板式答案”。不仅机电商会如此,纺织工业协会、轻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等相关负责人士,都给出类似的回答:企业还在消化,在观察。
就在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一周内,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双向波动”的走势:人民币/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周二(6月22日)突破6.80关口,至6.7980;周三则回落至6.8102;到周五,人民币/美元中间价再次达到6.7896,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5天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0.55%。
“双向波动”打破了过去汇改单边升值的态势,符合监管层的改革目标。央行认为,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其重点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正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评论:“脱钩”美元优于升值。
局面确实发生了变化,面对人民币汇率再次调整,不同行业呈现迥异“表情”:是受益还是受损,抑或受影响不大?即便在同一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情况也是各有差异,汇率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而经历了上一轮汇改考验之后,更多企业本轮已经早早开始寻找应对之道。
受益者的期待
“人民币如果升值,总的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的某石油企业相关人士在采访中表示。
一般来说,石油贸易链条上大部分企业以美元结算为主,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意味着进口原油的成本相应降低。在石油运输环节的运费一般也是美元结算,升值将使这部分成本降低。
中国是原油进口大国,2009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量首度超过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石油化工类行业将受益。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钢铁行业。铁矿石是钢材的主要原料,而中国的铁矿石主要也依赖进口,其价格的波动会对钢铁行业利润造成较大影响。人民币升值将降低铁矿石进口成本,还将降低海运费,钢铁企业由此受益。
与传统观点相反,电子产品制造商、电气设备行业等也将小幅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原因在于其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国内销售受益程度大于出口受损程度。
深圳市一家规模较大的进口电子产品、出口电子元件的外贸公司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自己的贸易顺差表上,汇改的影响暂时显示的是积极效果。因为人民币的购买力明显增强,外贸企业以往还会持有外币以进口,但人民币逐渐强势以来,外贸企业已经不是很在意外币与人民币的差异。
但上述负责人也表示,2010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改的曲折进程,外贸企业经受的起伏变化也是很大的,“政策希望尽可能保持稳定,否则对我们的影响不但在操作层面,还在心理层面,相关合同的谈判难度更大了。”
双向波动待观察
作为上一轮汇改冲刷后胜出的企业,在这次汇改之后还能否幸存?东莞市步峰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鸿鸣较为悲观。他告诉记者,目前的生产成本、薪酬支付成本相比2005年时已经上升了30%~40%。
过去,面对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劳动密集型传统外贸企业集中的东莞,很多制鞋、制衣企业一直承受很大压力。“人民币无论是一次性大幅升值,还是小幅缓步升值,对于订单早已产生的制鞋企业,今年都将很艰难。”林鸿鸣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同样面临艰难考验的,还有议价能力较差的机电类中小企业。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3月份曾表示,目前中国机电企业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均在上涨,成本压力增大,一旦人民币再度升值,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低附加值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员工面临失业。
机电商会的测算是,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
“现在的情况和一季度相比发生了变化,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分析、判断汇率的变化和趋势。”在采访中,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欧洲的情况。
王贵清表示,以前人民币主要是单向波动(即升值),现在可能是双向波动,要看接下来整个市场的反应和走势,企业也都在观察。
“作为企业,需要关注汇改的趋势;作为消费品出口企业,还需要盯紧欧元等多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自称“夹缝中生存”的林鸿鸣告诉记者。
落子汇率避险
行业自身特质固然导致对汇率调整的敏感度迥异,但具体到每个企业,金融避险工具的使用、产品附加值、品牌知名度等都对其市场竞争力构成影响,进而牵系其生存局势。
升值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冲击,珠三角企业已在2005年7月第一次汇改时感受深刻。从那以后,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广东明远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德介绍,第一次汇改以后,他们与对口银行之间就汇率操作的沟通明显加强。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珠三角外向型企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是远期外汇。
“这些汇率(风险规避)工具,银行的结汇报价很高,企业的财务成本相应也很高。特别是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我们企业承受的操作成本更高。在同行中,2008年出现过操作不慎一跌不起的(企业)。”林鸿鸣告诉记者,远期结售汇等外汇避险产品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
基于此,不少外向型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离岸公司,以便通过更多外汇衍生品工具(比如NDF)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这相当于把外汇衍生品的定价权放在离岸市场。”上海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王幸平认为。
远期结售汇与货币掉期,占据了目前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主体。汇改大势之前,这两种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作用,不能完全满足客观需要。王幸平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深圳的银行推出的远期产品明显增加,发行量已创2005年以来的新高。但因为工具手段太少,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为规避迫在眼前的外汇风险,企业多选择加大外汇贸易融资。王幸平介绍,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外汇贸易融资不仅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还能实际上使企业提前结汇、延后购汇,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10月至今,外汇贷款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截至5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2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9.6%。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外币平均贷存比已超过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