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富饶的自然资源更是孩子们的开心果,江边的石头、户外的泥巴、田里的稻草、山上的茶叶,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甚至有些农村教师常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区域游戏材料,难以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下面就结合本次重庆市优质幼儿园片区帮带的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游戏。
一、部分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现状
我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的风景旅游区,也是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发掘适于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材料,充分利用其有别于城市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农村幼儿园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发现,由于农村幼儿园的设备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乡土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不能充分体现,具体现状如下:
(一)区域设置方面
1.区域设置成形式。在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设置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设置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与兴趣,教师全然不知,结果造成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游戏,形成某些区域创设摆设化。另外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倾向逐步通过家长影响到幼儿的童真、童趣和自主发展,农村已不再体现乡土的气息,造成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材料向“城市化”、“市场化”和“虚拟化”发展。甚至出现了区域投放材料千篇一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游戏的地域特色,更不能达到对幼儿认进行识家乡、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2.材料投放周期过长。在《纲要》(试行)中提到“区域材料投放时间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有目的地定期更换”。有些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周期经常是两三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由于材料单一,没有新颖的材料添加,导致幼儿参与度降低。
(二)教师指导游戏方面
1.游戏导入主导化。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仍旧以集体教学的主导形式,进行集体讲解某个区的操作材料、制作方法和要求等;还有的教师以自己的意愿和预设的目的进行分配,完全失去了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
2.游戏介入茫然化。在教师介入游戏指导时忽视了幼儿认知,怀疑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有的教师甚至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打断幼儿的探索过程;还有的教师走向完全放任自由不介入的极端,整个区域游戏不知道幼儿达到了什么目的,也不知道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水平,结果使得幼儿产生逃避的心理。
(三)幼儿参与游戏方面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出现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规则意识,到处奔跑的现象,甚至出现意见分歧而发生小纠纷;另外由于长时间见到单一的操作材料,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够且激情不高。
二、有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是改进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现状的根本途径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游戏中存在的上述现状,发展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区域游戏教育道路,必须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创设区域游戏材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有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
(一)创建和谐的家园关系,捡拾乡土自然资源
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宝贝,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稻草也会玩上老半天,因此教师要善于收集选择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资源用于区域游戏中的操作和游戏。收集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收集。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让幼儿收集生活周围的自然资源,如石头、稻草、竹叶、茶叶、茶壶、茶杯等作为区域游戏材料,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集体主人翁精神。2.家长收集。当区域游戏材料比较独特时,如草编的草鞋、竹编的物品等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此活动可以紧密家园合作关系;另外请家长收集广为流传的乡土民间传说、故事、民谣,民间工艺作品和民间食品,此活动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3.教师收集。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加工制作区域材料。此活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创作能力。这些收集活动为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更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并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使得民间优秀的传统技艺传承下一代。
(二)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利用乡土自然资源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游戏是通过材料来表现教育目的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变得聪明、自信。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有强烈的“激趣”意识,让幼儿感到“玩”的乐趣,在玩中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和经验去尝试、探索和实践。
1.安全卫生是开展区域游戏的保证。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收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卫生。让幼儿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无毒无害的,可以利用。对于收集的自然资源要清洗、消毒、暴晒。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难度适宜,防止幼儿受到意外伤害。
2.科学有趣是开展区域游戏的标准。
教师必须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阶段提出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如好玩的胡豆,小班幼儿可以剥胡豆,中班幼儿用胡豆进行拼图,大班幼儿可以利用胡豆制作各种各样的美工作品。稻草在农村到处可见,小班可以按稻草杆点数,中班可以使用稻草杆排序,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建稻草房子,使孩子在看、玩、做的过程中,了解稻草的用处,发展动手能力,学习和同伴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3.再现生活是开展区域游戏的途径。
幼儿经验来源于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生活,将区域游戏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幼儿接受。如大班主题活动“冬天的秘密”,在科学游戏区向家长收集了大量取暖工具,如热水袋、暖手壶等;在体育游戏区开展了快乐的民间游戏材料大征集,如陀螺、铁环等;在数学游戏区的袜子、鞋子、手套让幼儿排序、分类。幼儿在生活化的区域游戏中不但丰富了自然科学常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更加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4.适时介入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助推器。
区域游戏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区域游戏中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这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游戏。当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遇到以下3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时介入指导:当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碰到困难选择放弃区域游戏时;当幼儿玩了很长时间仍没有达到区域游戏要求时;当幼儿向教师发出求助时。教师的适时介入,能推进幼儿区域游戏的顺利进行,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适时的介入是区域游戏的助推器。
(三)快乐玩耍,收获乡土自然资源
在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利用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泥巴、石头、稻草、稻谷、玉米粒作为区域游戏的材料,幼儿、教师、幼儿园都收获自然资源的回报。
农村幼儿从收集自然资源到探索、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让他们明白自然资源中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使幼儿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农村幼儿生活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他们通过同伴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形式,对自然资源利用、创造,此过程发挥幼儿的求异思维,一物多玩的能力,使幼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各种活动(包括家庭亲子游戏),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和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农村教师发现有许多“城市味”很浓的主题活动内容,根本不切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无法有效开展。但在收集、探索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农村教师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幼儿常见、感兴趣的动植物、民间技艺、民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作为主题活动内容,创设了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如大班主题活动“竹的用处大”,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自己看到的、家中有的竹制品进行欣赏,开展亲子制作竹制玩具,品竹子的美食、玩竹子做的玩具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体现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
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幼儿体验变自然资源为宝的乐趣,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又充分发挥了农村幼儿园对游戏材料低投入、高收获的优势与作用,能大大节约幼儿园的经费,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总之本土自然资源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无根之木会枯死,无源之水会干涸。
一、部分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现状
我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的风景旅游区,也是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发掘适于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材料,充分利用其有别于城市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农村幼儿园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发现,由于农村幼儿园的设备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乡土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不能充分体现,具体现状如下:
(一)区域设置方面
1.区域设置成形式。在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设置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设置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与兴趣,教师全然不知,结果造成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游戏,形成某些区域创设摆设化。另外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倾向逐步通过家长影响到幼儿的童真、童趣和自主发展,农村已不再体现乡土的气息,造成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材料向“城市化”、“市场化”和“虚拟化”发展。甚至出现了区域投放材料千篇一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游戏的地域特色,更不能达到对幼儿认进行识家乡、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2.材料投放周期过长。在《纲要》(试行)中提到“区域材料投放时间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有目的地定期更换”。有些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周期经常是两三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由于材料单一,没有新颖的材料添加,导致幼儿参与度降低。
(二)教师指导游戏方面
1.游戏导入主导化。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仍旧以集体教学的主导形式,进行集体讲解某个区的操作材料、制作方法和要求等;还有的教师以自己的意愿和预设的目的进行分配,完全失去了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原则。
2.游戏介入茫然化。在教师介入游戏指导时忽视了幼儿认知,怀疑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有的教师甚至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打断幼儿的探索过程;还有的教师走向完全放任自由不介入的极端,整个区域游戏不知道幼儿达到了什么目的,也不知道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水平,结果使得幼儿产生逃避的心理。
(三)幼儿参与游戏方面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出现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规则意识,到处奔跑的现象,甚至出现意见分歧而发生小纠纷;另外由于长时间见到单一的操作材料,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够且激情不高。
二、有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是改进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现状的根本途径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在区域游戏中存在的上述现状,发展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区域游戏教育道路,必须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创设区域游戏材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有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
(一)创建和谐的家园关系,捡拾乡土自然资源
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宝贝,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稻草也会玩上老半天,因此教师要善于收集选择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资源用于区域游戏中的操作和游戏。收集的途径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儿收集。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让幼儿收集生活周围的自然资源,如石头、稻草、竹叶、茶叶、茶壶、茶杯等作为区域游戏材料,此活动可以培养幼儿集体主人翁精神。2.家长收集。当区域游戏材料比较独特时,如草编的草鞋、竹编的物品等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此活动可以紧密家园合作关系;另外请家长收集广为流传的乡土民间传说、故事、民谣,民间工艺作品和民间食品,此活动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3.教师收集。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加工制作区域材料。此活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创作能力。这些收集活动为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更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并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使得民间优秀的传统技艺传承下一代。
(二)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利用乡土自然资源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游戏是通过材料来表现教育目的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变得聪明、自信。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有强烈的“激趣”意识,让幼儿感到“玩”的乐趣,在玩中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和经验去尝试、探索和实践。
1.安全卫生是开展区域游戏的保证。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收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卫生。让幼儿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无毒无害的,可以利用。对于收集的自然资源要清洗、消毒、暴晒。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难度适宜,防止幼儿受到意外伤害。
2.科学有趣是开展区域游戏的标准。
教师必须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阶段提出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如好玩的胡豆,小班幼儿可以剥胡豆,中班幼儿用胡豆进行拼图,大班幼儿可以利用胡豆制作各种各样的美工作品。稻草在农村到处可见,小班可以按稻草杆点数,中班可以使用稻草杆排序,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建稻草房子,使孩子在看、玩、做的过程中,了解稻草的用处,发展动手能力,学习和同伴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3.再现生活是开展区域游戏的途径。
幼儿经验来源于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生活,将区域游戏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幼儿接受。如大班主题活动“冬天的秘密”,在科学游戏区向家长收集了大量取暖工具,如热水袋、暖手壶等;在体育游戏区开展了快乐的民间游戏材料大征集,如陀螺、铁环等;在数学游戏区的袜子、鞋子、手套让幼儿排序、分类。幼儿在生活化的区域游戏中不但丰富了自然科学常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更加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4.适时介入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助推器。
区域游戏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区域游戏中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这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游戏。当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遇到以下3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适时介入指导:当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碰到困难选择放弃区域游戏时;当幼儿玩了很长时间仍没有达到区域游戏要求时;当幼儿向教师发出求助时。教师的适时介入,能推进幼儿区域游戏的顺利进行,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适时的介入是区域游戏的助推器。
(三)快乐玩耍,收获乡土自然资源
在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利用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泥巴、石头、稻草、稻谷、玉米粒作为区域游戏的材料,幼儿、教师、幼儿园都收获自然资源的回报。
农村幼儿从收集自然资源到探索、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让他们明白自然资源中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使幼儿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农村幼儿生活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他们通过同伴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的形式,对自然资源利用、创造,此过程发挥幼儿的求异思维,一物多玩的能力,使幼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各种活动(包括家庭亲子游戏),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和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农村教师发现有许多“城市味”很浓的主题活动内容,根本不切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无法有效开展。但在收集、探索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农村教师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幼儿常见、感兴趣的动植物、民间技艺、民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作为主题活动内容,创设了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如大班主题活动“竹的用处大”,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自己看到的、家中有的竹制品进行欣赏,开展亲子制作竹制玩具,品竹子的美食、玩竹子做的玩具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体现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
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幼儿体验变自然资源为宝的乐趣,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又充分发挥了农村幼儿园对游戏材料低投入、高收获的优势与作用,能大大节约幼儿园的经费,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总之本土自然资源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无根之木会枯死,无源之水会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