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部提出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体育课程作为初中繁重课业中少有的室外课程,对锻炼学生体质体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体育课程与游戏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热爱课堂,进而融入课堂;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本文简述了“玩”与“教”相结合的益处和实现的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教学 课堂趣味
一、引言
研究表明,当人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是如此,体育课由于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利用游戏环节来引入,以达到“玩”与“教”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激情碰撞。
二、“玩”与“教”相结合的益处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性。利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传输和无趣的动作练习。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而这恰恰顺应了天性。比如:教师可将平常的跳远训练融入至游戏中,前一个同学跳四次,后一个同学跳三次,看看后面的同学能否“抓”住前面的同学。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趣味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必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2、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带练,学生模仿或让学生重复单一的动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大幅降低,对乏味的课堂内容失去兴趣。而适当引入游戏,则会带给学生新颖的体验,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本身,帮助构建高效学习的课堂。
三、“玩”與“教”相结合的策略
1、游戏要具备多样性
学生重复单一动作会感觉无趣,同理,学生重复单一游戏也会觉得疲累。教师应善于发掘不同类型的游戏,或者同一游戏的不同展开方式。比如最为常见的跳绳,教师就可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丰富化、多样化。可以传授学生双摇的技巧,让同学们比拼谁在一分钟内跳出的双摇更多;可以让两个同学一人拉着跳绳的一个手柄,合作跳绳;可以一个同学带着另一个同学,实现双人跳。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有什么跳绳的自创小游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创作中,自然乐此不疲了。
2、游戏要从学生主体出发
初中生的心理逐步趋向成熟,但同时会有产生相应的叛逆心理。所以老师在设定游戏时一定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不应强迫学生参与游戏,以致他们逆反情绪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了解当前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点,并尝试在课堂上博采众长,让学生自行提出游戏方案。设计的游戏需从学生本身出发,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游戏不应太过低龄。比如教师不要强行教授他们如何去模仿小动物,如:兔子、青蛙的形态,他们可能认为此类活动比较幼稚,而因此产生抵触心理,也没有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相反,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导入模式,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提出一些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相适应的导入方法,才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第二、游戏不应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学生尝试后发觉自己无法通过游戏,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而拒绝再次参与。相反,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游戏,能够唤醒自信,让学生有勇气、有动力继续游戏挑战和课程学习。
3、游戏要富有教育性
设计游戏是一门学问,仅仅让学生盲目完成一项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竞争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跳远比拼、赛跑比拼等。列宁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竞争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竞争还能使集体活动变的丰富多彩,避免日常教学的单调感,增强学习的乐趣。培养竞争气氛,有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比拼中,还可适当引入合作项目,如:两人三足、接力跑等。通过此类游戏引入课堂,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使班级氛围更好、更加融洽。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让班级能够拧成一股绳,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也可向学生们传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和学习。
四、结语
寓教于乐,重点在教。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切勿因小失大,喧宾夺主。体育课堂的意义还是在于传授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改善身体素质,以健康的体魄生活和学习。适当地将游戏融入课堂,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乐于互动,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练习,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实现“玩”与“教”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激情碰撞。
参考文献:
[1]邢成春.浅析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1(03):83.
[2]石永忠.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家长,2021(08):14-15.
[3]张群.玩中学,学中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田径,2021(03):77-78.
[4]孙艺.加强体育游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3):106-107+111.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教学 课堂趣味
一、引言
研究表明,当人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是如此,体育课由于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利用游戏环节来引入,以达到“玩”与“教”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激情碰撞。
二、“玩”与“教”相结合的益处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性。利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使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知识传输和无趣的动作练习。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而这恰恰顺应了天性。比如:教师可将平常的跳远训练融入至游戏中,前一个同学跳四次,后一个同学跳三次,看看后面的同学能否“抓”住前面的同学。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趣味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必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2、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带练,学生模仿或让学生重复单一的动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大幅降低,对乏味的课堂内容失去兴趣。而适当引入游戏,则会带给学生新颖的体验,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本身,帮助构建高效学习的课堂。
三、“玩”與“教”相结合的策略
1、游戏要具备多样性
学生重复单一动作会感觉无趣,同理,学生重复单一游戏也会觉得疲累。教师应善于发掘不同类型的游戏,或者同一游戏的不同展开方式。比如最为常见的跳绳,教师就可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丰富化、多样化。可以传授学生双摇的技巧,让同学们比拼谁在一分钟内跳出的双摇更多;可以让两个同学一人拉着跳绳的一个手柄,合作跳绳;可以一个同学带着另一个同学,实现双人跳。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有什么跳绳的自创小游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创作中,自然乐此不疲了。
2、游戏要从学生主体出发
初中生的心理逐步趋向成熟,但同时会有产生相应的叛逆心理。所以老师在设定游戏时一定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不应强迫学生参与游戏,以致他们逆反情绪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了解当前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点,并尝试在课堂上博采众长,让学生自行提出游戏方案。设计的游戏需从学生本身出发,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游戏不应太过低龄。比如教师不要强行教授他们如何去模仿小动物,如:兔子、青蛙的形态,他们可能认为此类活动比较幼稚,而因此产生抵触心理,也没有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相反,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导入模式,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提出一些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相适应的导入方法,才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第二、游戏不应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学生尝试后发觉自己无法通过游戏,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而拒绝再次参与。相反,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游戏,能够唤醒自信,让学生有勇气、有动力继续游戏挑战和课程学习。
3、游戏要富有教育性
设计游戏是一门学问,仅仅让学生盲目完成一项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竞争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跳远比拼、赛跑比拼等。列宁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竞争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竞争还能使集体活动变的丰富多彩,避免日常教学的单调感,增强学习的乐趣。培养竞争气氛,有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比拼中,还可适当引入合作项目,如:两人三足、接力跑等。通过此类游戏引入课堂,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使班级氛围更好、更加融洽。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让班级能够拧成一股绳,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也可向学生们传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和学习。
四、结语
寓教于乐,重点在教。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切勿因小失大,喧宾夺主。体育课堂的意义还是在于传授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改善身体素质,以健康的体魄生活和学习。适当地将游戏融入课堂,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乐于互动,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练习,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实现“玩”与“教”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激情碰撞。
参考文献:
[1]邢成春.浅析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1(03):83.
[2]石永忠.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家长,2021(08):14-15.
[3]张群.玩中学,学中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田径,2021(03):77-78.
[4]孙艺.加强体育游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3):106-107+111.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