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银行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数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普遍薄弱。文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2-0135-01
1 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任务就是形成一个持续防范、动态控制、强化业务操作性,最终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机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上:事前防范,预测并控制有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在银行业务的进行中,保障金融资产的有效流动、加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以及业务操作的合理性;业务完成后保障银行利润的获得,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2.1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对外贷款的确是其资产中的风险资产。而贷款可能损失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到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这里的风险可以理解为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然而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的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2.2 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的全过程,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工行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市场风险的防范融入在每一项银行业务的操作中。对贷款的评级,银行人员的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对银行流动性的警惕。所以,所有的防范措施都是与市场因素联系的,也是对市场风险的关注。
2.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其潜在来源主要有存贷款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债务人延期支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等经营活动以及流动性资金头寸的日常管理。工行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流程化管理,及时满足全行业务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平衡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2.4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实物资产的损坏,IT系统风险等。中国商业银行虽然经过了不断的金融改革,国有资产正在逐步推出商业银行,但是,银行仍然或多或少地带有行政色彩,信息不公开,普通股东对经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监督。表面上,四大银行上市,国有资产推出控制,但是上市公司的实质并没有体现出来。各种由于监管不利造成的损失频频发生。
3 商业银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3.1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
第一,信贷制度管理要有可操作性。任何制度的制定与设立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符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才能成为合理的制度。此外由于银行的运营和业务往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在设立制度时也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第二,推动全社会征信管理系统的建立。如今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过于简易、提供的信息不全,反馈不够及时,反馈渠道不够畅通。加上每个银行的系统互相之间缺乏有效合理联系与沟通,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对银行业发展、运营信息把握的不完全。
第三,实行贷款资金专户管理。为了降低银行的财务管理风险,应该允许个人开通专门账户,实现信用贷款的专门管理和有效反馈监督。银行与个人的业务往来完全在个人的专门账户内进行,也只有个人进行信用贷款业务时在这个专门账户内进行。
3.2 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信息化体系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综合分析财务的各项资料,结合相关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理论知识,对一些商业银行的潜在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帮助银行的各种部门做好风险预防工作。一是要对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便于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为以后的预防做好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已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评估、总结,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不合理的状况,并将其最终方案和结果写入资料库,以备随时提取。另外,要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调整风险预防的方向,由于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风险的出现,旧的财务风险可能减弱或消失,应根据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动态调整。
3.3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主体权利制衡机制
在保持政府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者控股股东地位的同时,积极引入自然人股东、非国有企业股东和国际战略投资者,逐步扩大非国有股的比重,消除“国有股”独大造成的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问题、监管过度问题,过度风险承担问题,从而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3.4 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保证,关键是要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制度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建立责任定性、考核定量的管理考评制度,建立合适的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对各类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以达到处罚一部分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对那些在执行制度、办理业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执行内控表现优异的稽核人员应有所激励。
3.5 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应合理选择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选择的各项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商业银行要加快数据整理和补录工作,注意收集有关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历史违约情况,同时建立并实行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3.6 培养符合商业银行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员工是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最底层实施者,因此应采用科学的方式与观念,在商业银行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创新的工作理念;同时还必须能够对相关政策和具体财务活动开展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这对于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毕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是靠普通员工来推动的。
4 结论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着未来严峻的发展形式以及众多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先进的经验,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5):1724.
[2] 劉玉廷.关于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4,(6):38.
[3] 陆晓明.银行经济资本研究[J].纽约金融,2013,(12):7172.
[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上海证券报.2010.3.25.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2-0135-01
1 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任务就是形成一个持续防范、动态控制、强化业务操作性,最终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机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上:事前防范,预测并控制有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在银行业务的进行中,保障金融资产的有效流动、加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以及业务操作的合理性;业务完成后保障银行利润的获得,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2.1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对外贷款的确是其资产中的风险资产。而贷款可能损失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到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这里的风险可以理解为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然而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的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2.2 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的全过程,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工行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市场风险的防范融入在每一项银行业务的操作中。对贷款的评级,银行人员的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对银行流动性的警惕。所以,所有的防范措施都是与市场因素联系的,也是对市场风险的关注。
2.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它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其潜在来源主要有存贷款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债务人延期支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等经营活动以及流动性资金头寸的日常管理。工行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流程化管理,及时满足全行业务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平衡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2.4 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实物资产的损坏,IT系统风险等。中国商业银行虽然经过了不断的金融改革,国有资产正在逐步推出商业银行,但是,银行仍然或多或少地带有行政色彩,信息不公开,普通股东对经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监督。表面上,四大银行上市,国有资产推出控制,但是上市公司的实质并没有体现出来。各种由于监管不利造成的损失频频发生。
3 商业银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3.1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信贷资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
第一,信贷制度管理要有可操作性。任何制度的制定与设立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符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才能成为合理的制度。此外由于银行的运营和业务往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在设立制度时也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第二,推动全社会征信管理系统的建立。如今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过于简易、提供的信息不全,反馈不够及时,反馈渠道不够畅通。加上每个银行的系统互相之间缺乏有效合理联系与沟通,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对银行业发展、运营信息把握的不完全。
第三,实行贷款资金专户管理。为了降低银行的财务管理风险,应该允许个人开通专门账户,实现信用贷款的专门管理和有效反馈监督。银行与个人的业务往来完全在个人的专门账户内进行,也只有个人进行信用贷款业务时在这个专门账户内进行。
3.2 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信息化体系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综合分析财务的各项资料,结合相关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理论知识,对一些商业银行的潜在的危机和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帮助银行的各种部门做好风险预防工作。一是要对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便于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为以后的预防做好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已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评估、总结,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不合理的状况,并将其最终方案和结果写入资料库,以备随时提取。另外,要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调整风险预防的方向,由于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风险的出现,旧的财务风险可能减弱或消失,应根据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动态调整。
3.3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主体权利制衡机制
在保持政府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者控股股东地位的同时,积极引入自然人股东、非国有企业股东和国际战略投资者,逐步扩大非国有股的比重,消除“国有股”独大造成的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问题、监管过度问题,过度风险承担问题,从而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
3.4 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保证,关键是要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制度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建立责任定性、考核定量的管理考评制度,建立合适的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对各类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以达到处罚一部分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对那些在执行制度、办理业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执行内控表现优异的稽核人员应有所激励。
3.5 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应合理选择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选择的各项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商业银行要加快数据整理和补录工作,注意收集有关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历史违约情况,同时建立并实行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3.6 培养符合商业银行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员工是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最底层实施者,因此应采用科学的方式与观念,在商业银行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创新的工作理念;同时还必须能够对相关政策和具体财务活动开展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这对于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毕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是靠普通员工来推动的。
4 结论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着未来严峻的发展形式以及众多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先进的经验,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5):1724.
[2] 劉玉廷.关于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4,(6):38.
[3] 陆晓明.银行经济资本研究[J].纽约金融,2013,(12):7172.
[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上海证券报.2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