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发改委在我省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推进我省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省发展情况汇报交流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干旱冻害自然灾害双重不利影响,在粮食生产连增6年、农民收入连增5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为有效化解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达3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8%,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年度目标均有望超额完成。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545万亩,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总产预计达到863亿斤,同比增长1.3%。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亩均单产合计1061.4公斤,率先整建制实现“吨粮”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园艺、畜牧、水产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全年瓜菜产量超过1亿吨,增幅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6万吨、376万吨、2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3%、4%;水产品产量765万吨,出口创汇33亿美元,主要渔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00万亩。
(二)保持“三农”投入增长势头,夯实发展基础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着力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态工程、“水电路气房”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发展基础。全省财政安排“三农”投入972.1亿元,增长31.1%,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175.7亿元,比上年增加30.3亿元,增长20.8%。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政府外债,投向“三农”建设。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全省共安排各种补贴资金81.25亿元,同比增加19.55亿元,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56.67亿元,平均每亩补贴84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升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能力。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范围与规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122.4万人。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完善市场流通调节,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和棉花、猪肉、油料等收储制度,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下,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多种措施综合推进下,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四)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南水北调重点工程进度过半,胶东调水开工单项工程92项,东调南下单项工程全部开工并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全部完成,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6万处。改造中低产田179万亩,建设标准粮田48万亩。新增解决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5%。农村中小学校舍、县乡医院改造顺利推进。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61个,新增大中小型全民健身工程1100多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21700个。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新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有农业人口的13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达到98.6%。地方新农保试点县达到55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
二、扩内需政策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一)突出制度建设的根本作用,认真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把落实投资作为工作关键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制定出台了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新办法,通过简化审批环节、权限下放、提取管理经费、提高服务效率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市县配套投资的积极性。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年可筹集专项资金8亿多元。
(二)贯彻中央决策与创新地方举措相结合,努力发挥扩内需效应
建立了新增农林水项目调度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通报。同时,组织开展“三个百分之百”现场大检查,指导各级和行业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负责落实本行业、本区域项目进展情况和建设质量。截止2009年底,四批中央投资项目开工1209个,前三批项目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据测算,我省目前已完成的新增投资可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万个,吸纳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次。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刺激和活跃农村消费市场。1—11月份,全省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当前谋长远,规划运筹农村经济发展新布局
一是以编制并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发挥资源特色,突出功能定位,优先发展畜牧和渔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二是把握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以蓝色产业带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以海洋渔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技术高端、绿色品牌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三是以编制《山东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为龙头,整合投资,统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战略性改善。四是以编制《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工程措施整合,构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实现全省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是以组织编制《南水北调干线以下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为龙头,延伸工程覆盖范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四)着力推进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已作部署。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山东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现“同地同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土地“两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步转变等方面初现成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运行良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28个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县改革基本完成。
三、2010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政策
抓好中央扩内需涉农项目管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农林水利项目储备库。改进和完善面广量大项目管理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调度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规范,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全面展开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八大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手段,及时跟踪问效,做到起步快、质量高、效果好。
(三)启动实施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
打破部门界限,按水系生态和资源条件论证确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衔接落实项目和资金安排,协调确定省财政出资比例。推进管理创新,整合相关投资和资源,实现集中统筹。
(四)引导财政资金投向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大型灌区“六大工程”建设。加大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水利工程7万处。加强协调,争取将重大水利工程财政专项资金调整用于大型灌区、平原水库等工程建设。抓好渔业资源修复、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五)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高端种植,实行高端价位,面向高端人群,促进高端消费。突出抓好200个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示范区片建设,创建100个优质高效果园,大力发展高端生态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依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功能创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全面挖掘农业潜能,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力度,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途径,在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等方面争得先机。
(六)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启动国有林(农)场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完善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解决30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新建户用沼气60万户,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活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改观。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滩区等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全面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帮扶政策,启动帮扶项目。
(七)以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总结,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步伐,维护农民财产权益。探索推广实现土地流转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流转及权利保障新形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使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动产抵押、权益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深化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研起草《山东省农业投入条例》,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法律保障机制。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干旱冻害自然灾害双重不利影响,在粮食生产连增6年、农民收入连增5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为有效化解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达3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8%,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年度目标均有望超额完成。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545万亩,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总产预计达到863亿斤,同比增长1.3%。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亩均单产合计1061.4公斤,率先整建制实现“吨粮”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园艺、畜牧、水产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全年瓜菜产量超过1亿吨,增幅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6万吨、376万吨、2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3%、4%;水产品产量765万吨,出口创汇33亿美元,主要渔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00万亩。
(二)保持“三农”投入增长势头,夯实发展基础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着力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态工程、“水电路气房”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发展基础。全省财政安排“三农”投入972.1亿元,增长31.1%,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175.7亿元,比上年增加30.3亿元,增长20.8%。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政府外债,投向“三农”建设。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全省共安排各种补贴资金81.25亿元,同比增加19.55亿元,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56.67亿元,平均每亩补贴84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升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能力。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范围与规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122.4万人。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完善市场流通调节,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和棉花、猪肉、油料等收储制度,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下,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多种措施综合推进下,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四)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南水北调重点工程进度过半,胶东调水开工单项工程92项,东调南下单项工程全部开工并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全部完成,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6万处。改造中低产田179万亩,建设标准粮田48万亩。新增解决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5%。农村中小学校舍、县乡医院改造顺利推进。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61个,新增大中小型全民健身工程1100多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21700个。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新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有农业人口的13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达到98.6%。地方新农保试点县达到55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
二、扩内需政策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一)突出制度建设的根本作用,认真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把落实投资作为工作关键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制定出台了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新办法,通过简化审批环节、权限下放、提取管理经费、提高服务效率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市县配套投资的积极性。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年可筹集专项资金8亿多元。
(二)贯彻中央决策与创新地方举措相结合,努力发挥扩内需效应
建立了新增农林水项目调度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通报。同时,组织开展“三个百分之百”现场大检查,指导各级和行业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负责落实本行业、本区域项目进展情况和建设质量。截止2009年底,四批中央投资项目开工1209个,前三批项目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据测算,我省目前已完成的新增投资可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万个,吸纳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次。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刺激和活跃农村消费市场。1—11月份,全省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当前谋长远,规划运筹农村经济发展新布局
一是以编制并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发挥资源特色,突出功能定位,优先发展畜牧和渔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二是把握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以蓝色产业带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以海洋渔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技术高端、绿色品牌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三是以编制《山东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为龙头,整合投资,统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战略性改善。四是以编制《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工程措施整合,构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实现全省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是以组织编制《南水北调干线以下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为龙头,延伸工程覆盖范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四)着力推进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已作部署。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山东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现“同地同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土地“两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步转变等方面初现成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运行良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28个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县改革基本完成。
三、2010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政策
抓好中央扩内需涉农项目管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农林水利项目储备库。改进和完善面广量大项目管理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调度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规范,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全面展开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八大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手段,及时跟踪问效,做到起步快、质量高、效果好。
(三)启动实施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
打破部门界限,按水系生态和资源条件论证确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衔接落实项目和资金安排,协调确定省财政出资比例。推进管理创新,整合相关投资和资源,实现集中统筹。
(四)引导财政资金投向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大型灌区“六大工程”建设。加大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水利工程7万处。加强协调,争取将重大水利工程财政专项资金调整用于大型灌区、平原水库等工程建设。抓好渔业资源修复、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五)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高端种植,实行高端价位,面向高端人群,促进高端消费。突出抓好200个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示范区片建设,创建100个优质高效果园,大力发展高端生态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依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功能创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全面挖掘农业潜能,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力度,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途径,在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等方面争得先机。
(六)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启动国有林(农)场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完善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解决30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新建户用沼气60万户,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活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改观。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滩区等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全面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帮扶政策,启动帮扶项目。
(七)以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总结,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步伐,维护农民财产权益。探索推广实现土地流转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流转及权利保障新形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使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动产抵押、权益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深化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研起草《山东省农业投入条例》,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法律保障机制。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