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种子处理
1.1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容器内缓慢倒入55℃温水,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左右,一边倒水一边搅拌,保持15~20分钟,然后在水温降到30℃左右时停止搅拌,并浸泡10小时左右。
1.2 微量元素浸种
用0.003%的硼酸或0.02%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等溶液浸种5~6小时。
1.3 催芽
浸泡过的种子先将皮上黏液搓去,再用湿布包好,放到培养箱中或是温暖处进行催芽。催芽要采用变温,即28~30℃控制16~18小时,16~20℃控制6~8小时。催芽过程要加强种子翻动(每天翻动2~3次)以及淘洗。辣椒种子在28~30℃的温度条件下,4~5天即可发芽,在25℃以下则需7天以上才能发芽。当80%以上种子发芽时,把温度降至10℃进行播前低温锻炼,准备播种。
2 育苗
2.1 穴盘选择
128穴穴盘可育成4~5叶1心的种苗,也可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可育大苗,育苗设施应提前消毒处理。
2.2 基质配制
选用进口草炭或我国东北的育苗专用草炭。北方可采用草炭∶蛭石=2∶1或3∶1,南方地区可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进行基质配比,配制基质时每立方米加5克绿享2号或100克多菌灵进行消毒,以防苗期病害,同时每立方米加氮、磷、钾含量为20-10-20的育苗肥料1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15-15)1.2公斤,混合均匀,要求孔隙度约60%,pH值5.5~6.8。
2.3 播种
高质量的种子可以直接播种。穴盘基质育苗对种子质量要求较高。种子质量差或陈旧的种子先浸种催芽再挑芽播种。抚顺地区辣椒催芽在28℃的环境中催芽,种子出芽约需5天,此时要及时将穴盘从催芽室中移出。
2.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温度应保持25~28℃,地温25℃,6~7天后出苗。约有70%的幼苗出土时要及时降温,日温保持在25℃左右,夜温16℃为宜,以防徒长。在真叶要露心时,浇灌氮磷钾含量为14-0-14和20-10-20的复合肥,交替使用。施用浓度第一次为75毫克/公斤左右,以后可逐渐增加浓度至100~150毫克/公斤,每星期施用1次。辣椒苗在进行分苗时要保证水分充足,此后可适当提高温度,日温25~30℃,夜间17℃左右,5天以后,缓苗结束,温度降低,白天20~25℃,夜间14℃左右。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适量施基肥(可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起垄后做好温室消毒。当10厘米深地温不低于15℃时,可进行定植。
3.2 定植
按行距60厘米开沟,施腐熟有机肥。起20厘米高、70厘米宽的南北向垄,中间开一条深20厘米的浇水沟,两垄间距30厘米,垄面微向南倾斜。垄上覆盖地膜,依行距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打定植孔,晴天上午定植,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2厘米为宜。栽完后浇定植水。用打孔器在铺有地膜的垄上以30~35厘米穴距打孔(或用刀片划成十字形开口,再挖穴),每穴定植2株。每667平方米定植3200~3700穴,合6400~7400株。若冬春季栽培,定植时温度较低,浇足埯水,7天后再浇缓苗水,可沟灌水。
4 生产管理
4.1 温度
冬季日温应保持在25℃左右,不要低于18℃,夜温16℃左右,不要低于12℃。6~12时卷帘以后温度迅速提高,维持在25~30℃,不超过30℃可不放风;12~18时适当放风,使温度降低,维持在20~23℃;18~0时适宜温度是18~20℃;0时~6时温度在15℃左右。应注意气温与地温的关系,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在气温高时,应控制较低的地温,在低气温时应控制较高的地温,调节低温可通过清晨浇水等方法。
4.2 湿度
当温室内湿度过高时,辣椒叶片会出现沾湿现象,不进行除湿极易发生病害。在上午选择膜下灌溉可有效减低湿度,进行排湿则可在浇水后不放风而提高棚室温度,促进地表水分蒸发,温室内空气湿度升高1小时左右,迅速放风10分钟,风口可大一些,但时间不能过长,重复2~3次。
4.3 病虫害防治
应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在干燥晴朗天气也可用喷雾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110~180克熏蒸,7天熏1次,视病情轻重熏3~4次。或每667平方米用5%百菌清粉尘1公斤喷粉,7天喷1次,连喷2~3次。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50%甲双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灌根,每穴100~200毫升。炭疽病: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110~180克熏蒸,7天熏1次,视病情轻重熏3~4次。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8.75%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疮痂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1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容器内缓慢倒入55℃温水,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左右,一边倒水一边搅拌,保持15~20分钟,然后在水温降到30℃左右时停止搅拌,并浸泡10小时左右。
1.2 微量元素浸种
用0.003%的硼酸或0.02%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等溶液浸种5~6小时。
1.3 催芽
浸泡过的种子先将皮上黏液搓去,再用湿布包好,放到培养箱中或是温暖处进行催芽。催芽要采用变温,即28~30℃控制16~18小时,16~20℃控制6~8小时。催芽过程要加强种子翻动(每天翻动2~3次)以及淘洗。辣椒种子在28~30℃的温度条件下,4~5天即可发芽,在25℃以下则需7天以上才能发芽。当80%以上种子发芽时,把温度降至10℃进行播前低温锻炼,准备播种。
2 育苗
2.1 穴盘选择
128穴穴盘可育成4~5叶1心的种苗,也可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可育大苗,育苗设施应提前消毒处理。
2.2 基质配制
选用进口草炭或我国东北的育苗专用草炭。北方可采用草炭∶蛭石=2∶1或3∶1,南方地区可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进行基质配比,配制基质时每立方米加5克绿享2号或100克多菌灵进行消毒,以防苗期病害,同时每立方米加氮、磷、钾含量为20-10-20的育苗肥料1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5-15-15)1.2公斤,混合均匀,要求孔隙度约60%,pH值5.5~6.8。
2.3 播种
高质量的种子可以直接播种。穴盘基质育苗对种子质量要求较高。种子质量差或陈旧的种子先浸种催芽再挑芽播种。抚顺地区辣椒催芽在28℃的环境中催芽,种子出芽约需5天,此时要及时将穴盘从催芽室中移出。
2.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温度应保持25~28℃,地温25℃,6~7天后出苗。约有70%的幼苗出土时要及时降温,日温保持在25℃左右,夜温16℃为宜,以防徒长。在真叶要露心时,浇灌氮磷钾含量为14-0-14和20-10-20的复合肥,交替使用。施用浓度第一次为75毫克/公斤左右,以后可逐渐增加浓度至100~150毫克/公斤,每星期施用1次。辣椒苗在进行分苗时要保证水分充足,此后可适当提高温度,日温25~30℃,夜间17℃左右,5天以后,缓苗结束,温度降低,白天20~25℃,夜间14℃左右。
3 定植
3.1 定植前准备
适量施基肥(可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起垄后做好温室消毒。当10厘米深地温不低于15℃时,可进行定植。
3.2 定植
按行距60厘米开沟,施腐熟有机肥。起20厘米高、70厘米宽的南北向垄,中间开一条深20厘米的浇水沟,两垄间距30厘米,垄面微向南倾斜。垄上覆盖地膜,依行距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打定植孔,晴天上午定植,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2厘米为宜。栽完后浇定植水。用打孔器在铺有地膜的垄上以30~35厘米穴距打孔(或用刀片划成十字形开口,再挖穴),每穴定植2株。每667平方米定植3200~3700穴,合6400~7400株。若冬春季栽培,定植时温度较低,浇足埯水,7天后再浇缓苗水,可沟灌水。
4 生产管理
4.1 温度
冬季日温应保持在25℃左右,不要低于18℃,夜温16℃左右,不要低于12℃。6~12时卷帘以后温度迅速提高,维持在25~30℃,不超过30℃可不放风;12~18时适当放风,使温度降低,维持在20~23℃;18~0时适宜温度是18~20℃;0时~6时温度在15℃左右。应注意气温与地温的关系,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在气温高时,应控制较低的地温,在低气温时应控制较高的地温,调节低温可通过清晨浇水等方法。
4.2 湿度
当温室内湿度过高时,辣椒叶片会出现沾湿现象,不进行除湿极易发生病害。在上午选择膜下灌溉可有效减低湿度,进行排湿则可在浇水后不放风而提高棚室温度,促进地表水分蒸发,温室内空气湿度升高1小时左右,迅速放风10分钟,风口可大一些,但时间不能过长,重复2~3次。
4.3 病虫害防治
应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在干燥晴朗天气也可用喷雾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110~180克熏蒸,7天熏1次,视病情轻重熏3~4次。或每667平方米用5%百菌清粉尘1公斤喷粉,7天喷1次,连喷2~3次。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50%甲双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灌根,每穴100~200毫升。炭疽病: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110~180克熏蒸,7天熏1次,视病情轻重熏3~4次。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8.75%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疮痂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