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人文性和工具性自不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摄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阅读作为摄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比较正式的阅读培养形式——课堂语文教学的语文阅读所承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人文性和工具性自不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摄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阅读作为摄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比较正式的阅读培养形式——课堂语文教学的语文阅读所承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的语文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其意义广泛而深远,不仅可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情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观,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可见陶行知的生活观是放眼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活实践,语文阅读教育恰是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要引导人“学会共同性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同时提出“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教育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意味着教育引导人学会处理个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世界以及与自我世界的关系。而阅读正是个人与“客观世界”“ 他人世界”“ 自我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实践性是其根本属性。然而,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割断了语文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语文教学局限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忽视了语文的交际性、生活性、文学性和文化性,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为干瘪的训练道具,我国语文界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匆匆。劉国正先生曾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可见,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渠道和方式,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化、社会化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主要有:
一、阅读资源局限于课本、教材或与课本教材相关的材料
教师要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要成为一个杂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跳出课本、教材的框框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挖掘阅读资源。
二、语文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是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的。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区。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
三、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渠道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要博采众长,努力开拓多形式、多渠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事实上,我们当代也涌现出多少语文教育家,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师。像魏书生,钱梦龙,余漪、刘国正等,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我们要避免固步自封,虚心的借鉴别人成功经验,使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
四、阅读教学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文本阅读
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力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多媒体的应用,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信息手段绝对化、形式化,甚至让它取代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将会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负效应。现代信息技术有容量大、更新快、使用便捷的特点,也有思维短暂、形象思维多余抽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应该将文本阅读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既提升阅读的“质”,又增加阅读的“量”。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工程,教育创新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关键。创造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更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魏书生先生的创新论,包含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人文社会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这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富有成效的阅读,只有不断地启迪学生拓展知识面,才能有效地创新。
语文是重视发现与创新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发现与创新不同与理科的发现与创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的心理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发现与创新,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是其首要方式。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对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是语文教学中“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方面。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的发掘方式。寻求展现学生独特个性的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方面。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的实践方式。
正因为语文是需要积累、品读、发现与创新的,而大一统的教材很难顾及到某一区域的学生的认知局限,所以语文要回归生活,通过编辑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校本课程弥补这一不足。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宗心。通过校本课程将语文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语文的活动课,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塑造自己,陶冶情操,积淀情感,滋养心田。只有阅读,才能品味生存,品味生活,品味生命;才能品出韵味、情感和豪迈,惆怅和哀怨,才能品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美国)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
[2] 《学校与社会》杜威
[3] 《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4]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5] 《余映潮的语文教学思想概述》黄春黎
[6]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许兆河
[7] 《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刘国正
[8]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人文性和工具性自不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摄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阅读作为摄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比较正式的阅读培养形式——课堂语文教学的语文阅读所承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的语文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其意义广泛而深远,不仅可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情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观,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可见陶行知的生活观是放眼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活实践,语文阅读教育恰是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要引导人“学会共同性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同时提出“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教育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意味着教育引导人学会处理个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世界以及与自我世界的关系。而阅读正是个人与“客观世界”“ 他人世界”“ 自我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实践性是其根本属性。然而,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割断了语文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语文教学局限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忽视了语文的交际性、生活性、文学性和文化性,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为干瘪的训练道具,我国语文界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匆匆。劉国正先生曾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可见,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渠道和方式,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化、社会化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主要有:
一、阅读资源局限于课本、教材或与课本教材相关的材料
教师要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要成为一个杂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跳出课本、教材的框框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挖掘阅读资源。
二、语文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是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的。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区。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
三、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渠道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要博采众长,努力开拓多形式、多渠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事实上,我们当代也涌现出多少语文教育家,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师。像魏书生,钱梦龙,余漪、刘国正等,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我们要避免固步自封,虚心的借鉴别人成功经验,使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
四、阅读教学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文本阅读
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力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多媒体的应用,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信息手段绝对化、形式化,甚至让它取代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将会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负效应。现代信息技术有容量大、更新快、使用便捷的特点,也有思维短暂、形象思维多余抽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应该将文本阅读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既提升阅读的“质”,又增加阅读的“量”。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工程,教育创新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关键。创造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更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魏书生先生的创新论,包含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人文社会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这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富有成效的阅读,只有不断地启迪学生拓展知识面,才能有效地创新。
语文是重视发现与创新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发现与创新不同与理科的发现与创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的心理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发现与创新,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是其首要方式。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对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是语文教学中“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方面。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的发掘方式。寻求展现学生独特个性的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发现和创新”的重要方面。
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的实践方式。
正因为语文是需要积累、品读、发现与创新的,而大一统的教材很难顾及到某一区域的学生的认知局限,所以语文要回归生活,通过编辑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校本课程弥补这一不足。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宗心。通过校本课程将语文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语文的活动课,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塑造自己,陶冶情操,积淀情感,滋养心田。只有阅读,才能品味生存,品味生活,品味生命;才能品出韵味、情感和豪迈,惆怅和哀怨,才能品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美国)莱斯利·P·斯特弗等编、高文等译
[2] 《学校与社会》杜威
[3] 《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4]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5] 《余映潮的语文教学思想概述》黄春黎
[6] 《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许兆河
[7] 《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刘国正
[8]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